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甘肃省张掖市校际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甘肃 高二 期中 2022-05-23 3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下,随着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从事文学批评、发出自己的批评声音,成为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当前的文学批评场城中,围绕文学热点与现象,往往形成多种声音并存、众声喧哗的批评景观。在此情境下,我们应该践行一种怎样的批评伦理呢?

首先,要尊重审美差异性,倡导具有包容性的批评文风。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判断和阐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主体知识结构、审美趣味的差异性,会带来审美的差异性。因此,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甚至同样是肯定性的判断,也会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逻辑、不同的阐释方法。这一特征是由批评主体的个体差异性和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所决定的,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要尊重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不是追求审美的绝对性、单一性、排他性。当下文学批评场域的很多论争其实是忽略了这种审美差异性而产生的讨论,很多论争看似热闹,实际是无效的;其根源在于大家在不同的维度上讨论问题,自说自话,无法产生真正的对话和争鸣,这无疑是一种批评资源的浪费。

其次,要坚持文学批评的客观性。文学批评是一种审美判断活动,必须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客观立场和批评精神。批评主体要对作家作品、文学现象进行严格审美与谨慎判断,才能创造出具有说服力的批评文本。当前存在一种畸形的批评现象,即很多批评者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刻意追求“批评家”的形象标签,有时甚至为了否定而否定,故意夸大不足和问题。要知道,否定和肯定作为阐释的两条轨道并不存在价值上的高低之分。否定并不能证明否定者的水准高人一筹,肯定也并不说明肯定者的能力低人一等。无论从哪个向度展开批评活动,都需要将客观性作为前提,而非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

最后,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批评的根基和力量在于学理性,要以学理性建构批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弗菜认为:“文学批评是思想和知识构成的大厦,能够凭借自身而独立存在。”文学批评要建立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因素极为重要。一是知识结构。文学批评作为批评主体与作品的对话结晶,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认知的深化,其基础在于知识和思想,缺乏这一基础,对话就无从谈起,审美和甄别也无法进行。二是逻辑性和学理性。批评的阐释过程是以逻辑结构思想并形成文本的过程,缺乏逻辑性和学理性的文本仅仅只是一种观点的合集,并不具备说服力。

作为一种思想的容器和观念的载体,文学批评需要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有价值的批评向度,但不管是哪种路径,都必须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失去了这样一个前提,批评本身的有效性和说服力都将大打折扣,同时极易滑出文学和学术的边界,演变为一种无效的实践或扭曲的闹剧。

(摘编自辛文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使从事文学批评更容易了,形成了多种声音并存的批评景观。
B.很多看似热闹却无效的文学批评上的论争其实是忽略了审美差异性而自说自话。
C.要想创造出有说服力的批评文本,必须要对审美对象进行严格审美与谨慎判断。
D.不以包容性、客观性、学理性为前提的文学批评极有可能会演变为扭曲的闹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当下的社会现象引出了论述对象,并在最后一段总结概括出论点。
B.文章第三段用对比论证阐述了文学批评要坚持客观性,不可一味地肯定或否定。
C.文章引用弗莱的言论强调了文学批评必须做好自身的学术建构,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析理透彻精辟,层次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批评主体的差异性和作品本身意义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学批评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以否定批评对象为荣的畸形批评现象,就是不坚持文学批评学理性的主要表现。
C.即使在学术边界之外故意夸大文学作品某一方面的问题,也是有其审美价值的。
D.要做好文学批评,批评者需要努力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个人的思想视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增长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态势,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当传统增长动能下降时,要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必须开发新动能。就劳动力供给而言,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推动我国劳动者队伍从数量型增长向技能型发展转变,将有力对冲劳动力供给下降压力。

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与实际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技工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2以上;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例和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两者均不高,分别仅为26.8%30%

(摘编自吴帅《技能中国行动,满足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材料二:

液压式伺服冲压机、扫描透射电子全息显微镜、加氢反应器、电波暗室……这是我国尚未掌握的核心技术清单。而这只是我们国家‘卡脖子’技术的一部分。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一份当前我国的卡脖子技术清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集成电路产业目前人才缺口是30万,补齐需要10年时间,在产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继旺说道。

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不单出现在像集成电路等这样的高科技产业,社会生活服务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迫在眉睫是京东集团副总裁姜耀东对京东物流人才需求现状的描述。整个物流行业已由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很多新兴岗位应运而生。目前这些新兴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姜耀东说。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发展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增长。缺口大、任务急,怎么办?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未来三十年的发展主题是投资于人。他表示,新时代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和知识能力复合程度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根据人才成长需求来设计,包括课程、学制、场景都应该满足和适应这样的需求变化。

(摘编自唐芊尔《面向未来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整个技能人才队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政策供给等方面持续推进,20年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只占技能人才队伍的4%;现在能占到20%以上,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总体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目前所谓的差距是从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求来研判的,传统意义上以操作为主的技能人才,现在来看并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更需要复合型技能人才和知识型技能人才。崔秋立说。

技能提升行动将重点放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上。目前,人社部在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技工院校改革创新计划等多项具体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2017年以来,人社部先后与湖北、云南、河南、山西等9个省份签署技能人才工作领域部省共建协议,积极推动技能社会建设。

(摘编自敖蓉、梁婧《技能人才画像来了,像你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大、中、小全部工业门类和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国家。
B.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技工短缺问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三成。
C.如果不掌握液压式伺服冲压机、加氢反应器等核心技术,可能会使我国部分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D.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占技能人才队伍比例大幅增长,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保持较好的发展趋势,就必须保证在传统增长动能下降时能够继续开发出新的动能,因此新兴技术逐渐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支柱。
B.现代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并且根据人才成长需求来设计课程、学制等,以满足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
C.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以操作为主的技能人才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其在企业人才结构中逐渐被技术技能型人才取代。
D.我国技能提升行动的目的是提升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这需要人社部、技工院校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6.请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一天

刘玉栋

风声没有了。车灯灭了。很快,周围便静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马全睁开眼睛。四周还是黑漆漆一片,他像伸懒腰似的举起两只胳膊,庆幸的是,两手还是好好的。接着他又扭动一下身子,除了轻微的酸痛外,似乎没受什么损伤。

马全很丧气,这个早晨从一睁开眼睛,就怪得很。马全站在水沟里,盯着白花花的冰面和歪在水里的三马子,突然觉得很委屈。多少年了,天天披星戴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吵吵闹闹,为了一分钱,也能争个脸红脖子粗。从一大早,把满满的一车菜推进那个黑洞洞的菜市场,到傍晚时,再推着空车从里面走出来。这么多年,说句夸张的话,连太阳都看不见了,当然,更感受不到那暖烘烘的阳光了。

不行,得好好地活上一天。马全自言自语。

事情一旦决定,浑身便轻松起来,马全拍打一番身上的泥土,转身爬上柏油马路,他回头瞅一眼躺在黑暗的河水里的三马子,想,你就老老实实躺在这里吧。

马全伸手拦住一辆出租车。他上车的时候,那司机满脸狐疑,盯了他半天。看什么,卖菜的就不能打出租车了?马全心里想,不过,这司机的目光还是让他非常兴奋,他挥挥手说:去凤都。

马全有些飘飘然,他抚摸着车窗光滑的玻璃,觉得出租车的确比他的三马子要强一万倍,舒服、温暖、亲切。透过车窗,马全盯着外面的车水马龙芸芸众生,猛地产生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像是飘在空中向下看似的。

凤都楼的桌椅板凳也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上的都是大红的火漆,古色古香,光鉴照人。坐在上面,那是一种享受。马全这才注意到他穿的这身衣服是多么扎眼。油渍麻花的黄大衣上还沾着没有干透的泥巴,一双破皮鞋龇牙咧嘴的,真是难看极了。这时候,一个胖乎乎老头坐在了马全对面。这个老头面色红润,头发稀疏,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夹克,里面衬衣的领子雪白,看上去干净体面。

老头吃得非常讲究,只见他把蒸包放入口中,合上嘴唇,微闭双眼,牙齿轻轻蠕动,真是细嚼慢咽。他一睁眼,发现对面马全正盯着他,便笑了。老头喝一口黑米粥,抬头说道:人生在世,吃玩二字,像我这把年纪,就更没有出息了。但吃也好玩也罢,不管干什么,都得咂摸出个滋味来,你狼吞虎咽,这笼小玩艺儿,眨眼就下肚了。你还是不知道它的滋味,那等于没吃过呀,你说是不是?

马全觉得老头说得有道理,于是学着老头的样子,夹一个蒸包放进口里,慢慢地嚼,果然,香鲜滑软、麻酥甜咸……各种各样的滋味便在口中化开了。

老头说:小伙子进城来找事做?

马全说:我是卖菜的。

老头嘿嘿笑了,说:卖菜的来凤都楼吃早饭,这可是第一次听说,要不是亲眼见到,打死我也不信。

马全的脸又红了。他想跟老头说说今天早晨他碰到的这些事儿。可最终,马全什么都没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再抬起头来的时候,那个老头已经没有了。连那古朴的凤都楼也像一团云似的飘走了。

此时,马全正提着一身新衣服和一双新皮鞋,站在天河池的更衣室里。

马全想舒舒服服地泡个澡,顺便换一身新衣服,既然想好好地活一天,那就要活出个样子来。虽然这身衣服花去了他批发蔬菜用的大部分钱,但他没有心疼。

自从天凉下来后,马全就没再洗过澡,即使是天不冷的时候洗澡,也是在家里烧壶开水,拧着毛巾擦擦身子。像这样泡澡堂子,在马全三十年的人生当中,没有几次。

马全微闭眼,嘘嘘地喷着热气,正舒服着,猛地觉得头顶上有个人影在晃动,便睁开眼。果然,有个人正朝着他笑。那小伙子手里的擦澡巾只在他背上轻轻一蹭,他便觉得如同被揭去一层脏皮儿,轻松许多。

马全像一条大鱼似的,趴在一张窄窄的钉着皮革垫子的小床上。

哇,这位大哥,你身上这么长一条新疤呀。

马全觉得不对,别说新疤,旧疤也没一块儿,他背上从来就没有受过伤。

于是马全说:你看错了,那肯定不是伤疤。

怎么会不是?那小伙子叹一口气说,不过也没什么,你看我身上,大大小小的多少块疤。

我原来可不是给人擦澡的,我下煤窑,在井下掏煤。不过,有一次瓦斯爆炸,我和工友们被埋在井下,那一次,一下子就死了三十多个,那个黑心矿主,不但没受到惩罚,每个人两万块钱就把我们这些人的父母妻儿打发了。我看到那些父母妻子接钱时抖动的手和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绝望了,也许你不信,好多人不是因为痛苦和伤心手才抖动,是因为看到那些钱,激动的兴奋的。

马全哆嗦了一下。他想,该回家了,老婆儿子还在家里等着他,自己的三马子还躺在河沟里呢。对了,三马子会不会让人拖走了?要是那样可就坏了,我明天还要接着卖菜呢。想到这里,马全禁不住出了一身冷汗。

也许是酒喝多了,马全的脑子有些迷糊,身子轻得不行,老是想要飘起来。马全一个劲儿地想让自己的脚步落在地上,可是不行。后来,马全还是飘了起来。马全飘过城市的公园时,看到孩子们坐着过山车,急速地旋转着,发出哇哇的幸福满意的笑声。

马全的身子越飘越高,真是飞起来了,于是,他干脆便做成鸟状,两手上下忽闪着,像鸟的翅膀。马全终于飞到了小马庄的上空,他在自家的屋脊上停下来。让他高兴的是,他那辆三马子果然呆在院子里。这样,他就放下心来。但让他奇怪的是,他家的院子里非常热闹,孩子们玩着闹着;大人们进进出出,表情严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马全心里一急,便从屋脊上跳下来。他的身子还是那么轻,落地时,连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马全往屋里一瞅,他看到老婆和儿子正跪在地上哭,他们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他看到躺在门板上的自己,也是干干净净的,穿的衣服竟然跟自己身上穿的一模一样。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主人公马全的心理描写开篇,为读者制造悬念,引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马全“城市一日游”情节的展开创设了基础。
B.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马全这位底层劳动者的形象,如以老头的吃相与马全形成对比,间接讽刺了城市人生活的奢侈。
C.小说多处使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使荒诞的情节合乎情理,如马全身上新添的疤痕,既呼应了开头的翻车,也与结尾相照应。
D.作者以轻盈的笔调记叙菜贩子马全梦想的城市生活的短暂体验,表达了底层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使小说沉重而不压抑。
8.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有评论称这篇小说杂糅了客观现实与作家的想象力,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一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二年冬,成汉主李势大赦境内,改年嘉宁。势骄淫,不恤国事,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江夏相袁乔劝之曰: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温从之。十一月辛未,温帅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无忌伐汉,拜即行。委安西长史范汪以留事,加抚督梁州之四郡诸军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琦渡向犍为。三月,温至彭模。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赢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走归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迎诣温降。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势悉众出战于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寻舆棺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于建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温留成都三十日,振旅还江陵。李势至建康,封归义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注】①蜀: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成汉。因成汉立国于古蜀地界,所以也被称为“蜀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B.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C.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D.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东晋年号。年号纪年法是用古代帝王在位期间所取年号来纪年的方式。
B.表,臣僚向皇帝陈述事情所用之文,如论谏、劝请、推荐、庆贺等均可用之。
C.长史,多为幕僚性质官员,但也有能独立行使职权的,如班超曾任的将兵长史。
D.从兄,堂兄。“从”指宗族关系中仅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堂兄弟、表兄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和二年,桓温采用江夏相袁乔提出的“宜先攻弱”的策略,率领益州刺史,南郡太守征讨相比处于弱势的成汉。
B.桓温的军队抵达青衣后,成汉国主李势命令众将领领兵迎战。所有将领都在长江以南设下了伏兵等待东晋军队。
C.桓温军队抵达彭模后,有人建议把军队分为两支,分道前进,以便分散成汉军队的势力,桓温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笮桥一战,桓温前锋初战不利,士兵想撤退,但擂鼓手误击战鼓命士兵进攻,袁乔督军与成汉军激战,打败了成汉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以精卒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
(2)寻舆棺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于建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