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8 题号:1538122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照见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进程,也为广大乡村本土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等一批新农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尤其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催化下,新农人往往具备了经营特长、活跃思想、丰富阅历、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更懂得如何推介乡村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在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开辟产品市场等方面更具特长优势。

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农人无限发展的可能,诸如政策倾斜、制度设计、顶层安排、创业环境等都吸引着广大人才返乡创业,成为现代化新农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农人建功立业、绽放色彩,助力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蓝图实现。所以说,新农人同乡村振兴须联动协同、融合发展。这也契合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引航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让新农人在乡村振兴中激荡青春》)

材料二:

1平台的95新新农人数量            2平台女性和00新新农人情况

3“新新农人数量最多的TOP 5县城          4“新新农人的连锁效应

(摘编自拼多多《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

材料三:

孙如良的朋友圈,忠实记录着他田间地头里的四时鲜果。从浅黄至深紫的桑椹,晶莹剔透的黄番茄,一年四季这边唱罢那边就登场的枝头美味,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构成了他忙碌又不乏自由的生活,从芬芳的土地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这个过程,他用了9年。他不断优化采摘园的管理经营模式和种植品种,开启生态农业新征程,先后种下桑葚、小番茄、丑枣、桃子等,并在果园里建起了钓鱼池。集采摘、垂钓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采摘园逐渐成形。

新青年: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行业?

孙如良:一开始想法很简单,别人说这个可以挣钱,就想试试。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做什么都要沉下心,尤其是农业、种植业,更是要有规划和想法的。在龙溪、干江,像我这样的农场很多,我们不在很显眼的大路边,规模也不算很大,但是这样踏踏实实做下来,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在我的采摘园这一亩三分地,我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想法,我很满足。

新青年:你是如何理解新农人这个字的?

孙如良: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营销手段。开这个果园几年以来,我发现观念和想法真的很重要。像我这个果园不在大路边,大家看不到,那如果在这苦等,果子就会烂在地里,这段时间的辛苦就白费了。所以要想办法让大家走进来、留得住、还想来。我觉得新农人就要多想一点新招,说不定哪个就管用呢?

新青年:你觉得新、传统农人身上有哪些特质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孙如良:相同的特质应该就是勤恳做事、用心种植,不同的方面应该是营销手段和经营理念。我的采摘园附近也有一些传统果农,他们基本上都是果子成熟了之后交给商贩批发,或者自己到集市上去卖,有一些果园比较成气候,会有人来收购。我和他们也打了几年交道,发现他们对于网络营销这块是没有太多想法的,交给自己的子女来做也往往不够尽心,像我们就不一样了,看见今天果实长得好,就拍几张发到朋友圈,好的照片和视频是能吸引客户的,人脉圈这样互推,就能把我的采摘园越推越广,让更多人知道。

新青年:身处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下对你有什么影响?你又想有什么作为?

孙如良:农业有奔头,那么加入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我这几年发现新农人的队伍壮大了很多,也出现了更多新品种、新技术,能够互相交流的种植圈里的朋友也多了很多。如果要说有什么作为的话,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交流的圈子越大越好,土地很广阔,市场也很有前景,是能让我们这些新农人有所收获的,大家一起摸索、一起成长,是件特别好的事情。

新青年:目前的危与机你觉得各是什么?

孙如良:如果只坚持老的产品和老的经营模式可能会慢慢被淘汰,农业和其他行业都一样,都需要有新想法的注入。机会可能就是大家对食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能够接受与品质成正比的价格,这样的话我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好好做这份事业。

(摘编自《玉环新青年·逐梦田园   收获希望》)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1看,拼多多平台上,1995年之后出生的“新新农人”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两年时间增长了将近10万人。
B.图2显示,“新新农人”中女性群体占比超过三成,而00后则不到两成,表明00后对成为“新新农人”兴趣相对不高。
C.拼多多平台上“新新农人”在全国各县城分布并不均衡,数量最多的是福建的安溪,河南的夏邑、虞城分别排在第二、第四。
D.“新新农人”不仅能带动95后群体参与电商创业,而且还可以为当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具有连锁效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乡村振兴战略,那么乡村本土人才就难以有广阔的发展舞台;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新农人的特长优势就不会那么明显。
B.乡村振兴离不开现代化新农人的振兴,只要新农人的交流圈子越来越大,农民就会越来越富,农业就会越来越强,农村就会越来越美。
C.孙如良意识到只坚持老产品和老经营模式的弊端,所以不断注入新想法,最终打造了自己的综合性采摘园,开启生态农业新征程。
D.新农人和传统农人虽然都做事勤恳,但其营销手段和经营理念不太相同,前者主要靠网络营销,后者主要靠线下批发或零售。
3.统观材料三的访谈部分,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因受疫情影响,出现明显上涨趋势,推升了CPI(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重回“2时代”。总的来看,我国物价水平总体温和,核心CPI整体运行较为平稳,并未出现大幅波动,预计年内通胀仍不会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因素。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成为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后续仍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对物价的影响。”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分析未来物价走势时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今年2月末已经跌破2.8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更是跌至2738万头,二者都创下近年来的新低。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肯定会影响未来的生猪供应量,进而影响猪肉价格。预计生猪存栏量快速下降可能导致下半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本轮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有可能会超出上一轮猪周期。

“当然,随着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猪肉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对牛羊肉及鸡肉等禽类食品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对猪肉的替代效应,使得猪肉价格并不会超预期上升。”唐建伟说。

(摘编自林火灿《3月份CPI、PPI运行总体平稳猪价成影响CPI走势关键因素》,《经济日报》2019年4月12日)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价稳定,多项政策接连出台为物价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环境,多项改革不断深化为物价平稳运行夯实基础。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在合理区间运行。从国内经济基本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上下游价格波动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重要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市场供求保持平衡,通胀预期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温和波动。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最齐全的产业体系,工农业产品供应充分,服务业供给不断增强。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就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摘编自《当前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

材料三:

我国物价未来形势如何?无论是从食品看,还是从国际市场影响及供给能力看,年内物价不会出现过快上涨,全年涨幅将保持在预期目标范围内,物价平稳运行有坚实的基础。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之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但这类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以来,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水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后期有望逐步进入季节性下行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测算,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大,最多会拉动CPI0.1~0.2个百分点。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小麦亩产预计比上年提高10公斤。农产品产销两旺,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

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总值增长11.5%,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7.8%。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让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为增加国内供给提供重要支撑。

(摘编自《“菜篮子”“果盘子”稳稳当当》,《人民日报》2019年7月15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我国外贸“朋友圈”——支撑——增加国内供给。
B.去年苹果和梨减产,今年库存不足——加上——今年南方阴雨天气较多,时令鲜果市场供应减少——导致——水果价格上涨。
C.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蔓延——导致——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引起——我国物价轻微上涨。
D.我国夏粮丰收——奠定——全年粮食丰收基础——利于稳物价惠民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6月份以来,水果价格随着西瓜、甜瓜等夏季时令水果大量上市开始出现回落势头,可见,商品的市场供应会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
B.今年3月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多元化,牛羊肉及鸡肉等食品需求上升。
C.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只要保证供求基本平衡,物价在可控范围,个别商品价格波动则不会带来全局性价格上涨。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水果、猪肉等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但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3.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0-01-01更新 | 9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3月,习近平主席在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时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他指出中方愿同法方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从全球、双边和区域三个层面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球层面,中国领导人多次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为国际社会理解、支持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条件。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出现了带有外在取向的实体性共同体和带有内在取向的价值性共同体的有机结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兼具卫生保障的实体性共同体和健康取向的价值性共同体,是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和共同方案。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追求,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对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和整体健康福祉的生动诠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守望相助,命运与共,并且积极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

(摘编自王明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构建路径》

材料二:

卫生与健康问题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上与传染疾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同各种疾病进行抗争较量的历史。回顾过去大规模传染病史,天花、鼠疫、霍乱、流感等这些传染病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正因为人类早期对于传染病的认识非常有限,忽视了合作抗疫的重要性,同时缺乏联合抗疫的条件,导致传染病肆虐,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在落后环境下,人们找到传染病的应对办法是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与天花反复纠缠了千年,直到18世纪才第一次发现了真正解决天花的有效方法,这也是人类史上首次彻底战胜瘟疫。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学会了及时阻断疫情传播、发现并救助感染者,注重改善人类生存卫生环境,避免传染病发生,并逐渐摆脱过去各国独自应对大型传染病的困境。

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共同抗疫意识的提升使得找出应对病毒办法的时间周期不断缩短,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伤亡与损失也不断减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远古到今天,病毒未曾在地球上消失过,传染病也随时可能在人类中暴发,我们唯有运用理性和智慧,依靠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全世界联合起来才能打好疫情防控的生命健康的保卫战。

(摘编自刘明松《在联合抗疫中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

材料三: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国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针对疫情采取强有力措施,不仅是在对本国人民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在全面建设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同时,为防止疫情扩散,中国政府出台了阻止病例外流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果断要求对疫情集中爆发地区,实施人员外流的全面严格管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遏制疫情蔓延。

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展现了高透明度,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仅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紧密联系,而且第一时间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分享疫情信息,为快速采取行动提供了宝贵时间。13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瑞士日内瓦记者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中国恪守公开的承诺,体现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

在抗疫援助方面,中国派遣医疗卫生专家组,提供医疗物资与援助。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先后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为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帮助,为打赢全球抗疫战贡献中国力量。

(摘编自张甲英《新冠防疫背景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1.下列对材料中“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兼具外在取向的实体性共同体和内在取向的价值性共同体。
B.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对安全和健康等最基本的需要和追求的维护。
C.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让人类逐渐摆脱了各国独自应对大型传染病的困境。
D.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展现了高透明度,体现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各类多边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这为国际社会理解并支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创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条件。
B.过去,天花、鼠疫、霍乱、流感等大规模传染病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正是因为人类早期认识有限忽视了开展合作抗疫。
C.中国政府出台了阻止病例外流的管控措施,是对本国人民健康负责;第一时间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分享疫情信息,则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D.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向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解决了他们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为打赢全球抗疫战贡献中国力量。
3.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
2021-07-04更新 | 5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今年(2016)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他细心询问十八洞村的情况。

这三年,十八洞村又是如何探索习近平提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呢?十八洞村第一支书施金通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十八洞村有225户993人,通过“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从全村甄别出136户、542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5年的3580元,增长115%,减贫61户269人。这些贫困人口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学生义务教育、家庭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部得到保障,学生入学率100%,家庭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100%,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摘编自腾讯网:《习近平牵挂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如何精准扶贫》)

材料二:

“扶贫也要抓住痛点、扶出亮点、培育卖点!”公益组织“黑土麦田”的扶贫专员、湘西苞谷酸合作社理事长陶品儒道出他扎根湘西精准扶贫的经验。从澳洲国立大学毕业后,他辞掉高薪工作回国,和正在复旦大学就读的张雪婷扎根湘西磨老村,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将老玉米加工成城里人稀罕的酸爽开胃的苞谷酸和香醇苞谷酒,找准了卖点。

“不能让乡亲们守着优质美味的十八洞村猕猴桃、大湘西黄牛肉、安乡时令蔬菜喊穷。”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跃,则分享了红星大市场直销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双赢经验。自2016年4月全省电商扶贫专项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已有7个贫困县成功申报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内三大电商平台已开通20个贫困县的特色馆和3个市州特色馆,农产品“上行”交易额逾13亿元。

(摘编自2017年11月21日长沙晚报)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据了解,中兴镇为解决贫困群众长久脱贫问题,使“输血”变“造血”。成立夹江县龙井沟果业专合社,以“支部+专合社+贫困户”为模式,成功引进春见耙耙柑,打造万亩柑橘现代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该专合社,流转土地,发展脆李、柑橘等80余亩,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0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建立中兴镇扶贫基地,他们把这100亩平均分给每一户贫困户,每户一亩,由专合社统一管理经营,受益归贫困户,预计每户可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长期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他们在园区设立“一库五名单”台账,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80余人,每人可通过园区就业实现增收13000元以上。

(摘编自2017年11月20日搜狐网:《精准扶贫开良方脱贫致富拔穷根》)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经济日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3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扶贫指示。
B.材料一列举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十八洞村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C.材料二表明留学归国人员和集团总公司在精准扶贫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并且能够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高的利润。
D.材料三中所报道的是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其发展模式是:支部+专合社+贫困户。
2.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十八洞村三年间的变化表明,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落实精准脱贫的效果最好,所以要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脱贫,就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才行。
B.材料二“将老玉米加工成城里人稀罕的酸爽开胃的苞谷酸和香醇苞谷酒”,说明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好办法。
C.材料三提到的“输血”和“造血”是指慈善性的救助和帮助贫困人群找到脱贫的途径和方法,两种没有本质的区别,都不能实现长久脱贫。
D.材料四“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势必会造成大锅饭思想的出现,从而阻碍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3.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我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哪几个方面的努力。
2021-09-16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