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孙犁(1913-2002)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3 题号:155400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熄,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〇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的化身。……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3.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
4.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战士

孙犁

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

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合作社。

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

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

“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的,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

“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

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

“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 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

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

“怎样?”我问他。

“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

“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

“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经有毛病了。”

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

“什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

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

“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

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

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

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

“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临别他说:

“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

一九四一年于平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B.小说注意展示伤残战士性格的多面性,拒绝脸谱化。比如伙计的伤没有治好,就心生怨恨,口出怨言埋怨我们的医道不行,这把英雄写得真实、动人。
C.小说讲述了一群退役的伤残军人相依为命,自力更生,独立谋生,不靠不要;有的身残志坚,保留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战士本色,直至再上战场,杀敌立功。
D.小说的主人公是群像,他们是抗战中受伤的几位“战士”,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集中于肉铺,直接描写了“我”与战士的对话,借对话插叙了几个战士受伤的经过。这样写使笔墨更减省,情节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突出。
B.“一毛钱的搅缠” ,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
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链接在一起,叙事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
D.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肉铺”,表明战斗结束之后,英雄回归生活,回归普通人的角色,这样写更加突出了这些战士的平凡和伟大。
3.小说中“伙计”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3-04-21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平西的时候,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家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想着许多事,父亲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病;还有自己的女人,一别八年,分别时她肚子里正有了孩子,是不是都活着?房子被烧了吗?

(2)他在院子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叫了一声:“你!”

(3)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抽抽打打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愣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在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4)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泪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5)水生说:“来!我抱抱。”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水生在黑影里问:“你叫什么?”“小平。”“几岁了?”女人转身插好门,对孩子说:“别告诉他,他不记的吗?”

(6)水生看着女人。离别了八年,她并没有老多少,头发虽然乱,脸孔苍白了一些,可那两只眼睛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

(7)女人歪在炕上,笑着问:“说真的,这八九年,你想起我吗?”

(8)“想过。”“怎么想法?”她逼着问。

(9)“临过平汉路的那天夜里,我宿在一家小店,小店里有个鱼贩子是咱们乡亲。我买了一包小鱼下饭,吃着那鱼,就想起了你。”

(10)“胡说。还有吗?”“没有了。你知道我是出门打仗去了,不是专门想你去了。”

(11)“我们可常常想你,黑夜白日。”她突然支着身子坐起来,问:“你能在家住几天?”“就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你的。”“为什么不早些说?”“还没顾着啊!”

(12)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半天,她说:“那么就赶快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13)鸡叫三遍,女人就起来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以后回来再去,女人坚持要去。她说:“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老人家照顾了全家。这是什么日子呀?整天价东逃西窜。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的照顾,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夜里一有风声,他就把我们叫醒。他老人家背着孩子逃跑,累的痰喘咳嗽。这些个担惊受怕的日子,把他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14)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水生坐上去,抱着孩子,用大衣给她包好脚。女人站在床子后尾,撑起了竿。女人是撑冰床的好手,她逗着孩子说:“看你爹没出息,当了八年八路军,还得叫我撑冰床子送他!”

(15)她轻轻地跳上冰床子后尾,像一只雨后的蜻蜓爬上草叶。轻轻用竿子向后一点,冰床子前进了。大雾笼罩着水淀,只有眼前几丈远的冰道可以望见。河两岸残留的芦苇上的霜花飒飒飘落,衣服上立时变成银白色。她用一块长的黑布紧紧把头发包住,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她连撑几竿,然后直起身子来,向水生一笑。小小的冰床像离开了强弩的箭,摧起的冰屑,在它前面打起团团的旋花。前面有一条窄窄的水沟,水在冰缝里汹汹地流,她只说了一声“小心”,两脚轻轻地一用劲,冰床就像受了惊的小蛇一样,抬起头来,窜过去了。

(16)水生提醒她说:“你慢一些,疯了?”女人擦一擦脸上的冰雪和汗,笑着说:“同志!我送你到战场上去呀,你倒说慢一些!”

(17)“擦破了鼻子就不闹了。”“不会。这是从小玩熟了的东西,今天更不会。在这八年里面,你知道我用这床子,送过多少次八路军?”

(18)冰床在霜雾里飞行。“你把我送到丁家坞,”水生说,“到那里,我就可以找到队伍了。”

(19)女人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才说:“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很乱。八年才见到你,你只在家呆了不到多半夜的工夫。我为什么撑的这么块?为什么着急把你送到战场上去?我是想,快快打走敌人,你才能快快地回家。”

(20)冰床滑进水淀中央,这里是没有边际的冰场。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一条红色的胡同,扑到这里来,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的时候常说,日本人在这里,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路,我们就能活。你记着爹的话,不要为家里的事分心,好好打仗,我等你回来。”

(21)在杨柳树环绕的丁家坞村边,水生下了冰床。

(22)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吧你!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的胜利消息。”

一九四六年河间

1.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以画线句为例,为这篇小说写一段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2.从“鸡叫三遍”到结束,小说随时间推移多次切换场景,赏析其构思之妙。
2023-02-01更新 | 1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来找我了,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移过程中不断蹚水过河,情况紧急,来不及穿鞋就在手里提着,而刘兰过河以后总要穿上鞋,这一细节描写刻画了人物心理,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B.刘兰从小就成了童养媳,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饿,所以当村上动员小看护时,她表示要“坚决参加”,这是她与悲剧命运抗争的必然选择。
C.小说借老康的话,使读者了解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推进作了铺垫。
D.两个妇女帮忙来做筱面,和面时“把手上的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这一描写是为了说明虽然“我”嘴上没说,但实际很嫌弃。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的叙事很有特色,“我”是受伤者也是被看护的对象,又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客观上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像流动的水银”,比喻新颖,既写出莜麦微动的姿态,也写出了来到荒凉的繁峙县北部的我们,在夜色中看到成熟麦田时的失望之情。
D.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我们严格遵守部队严明的纪律。
3.作家铁凝曾经说过,她怀念像“水生嫂”这样的女性,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结合文本,分析女主人公刘兰的这一特点。
4.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2-11-01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