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咏史怀古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4 题号:1556862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指潜蛰深水的鱼龙等因受战火威胁而怒,写出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感慨三国至今几次改朝换代,历史往事已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词豪情壮采,结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3.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咏史怀古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①胡世将时任川陕宣抚副使,在兴元统兵,积极抗金。而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把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土地拱手让人,此词为感时所作。②一范一韩:指范仲淹、韩琦。二人曾主持陕西边防,西夏不敢骚扰。③拜将台: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台。④怀贤阁:是宋代为追怀诸葛亮而建的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为伤时怀古之作,诗作追怀了与当地有关的几个人物,如“一范一韩”以及“汉家三杰”等。
B.用典是本词重要的抒情手法,这与辛弃疾的咏史怀古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截然不同。
C.“三秦”二句中,汉初三杰收复陕西的故事与当今状况形成对比,也暗含现在仍可收复失地之意。
D.本词着眼大局,感情饱满,饱含对国事的担忧,全词激昂慷慨,虽然风格沉郁悲壮,却蕴含豪情。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2022-07-18更新 | 3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宋】张昇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桂枝香·金陵怀古》约写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②张昇,北宋大臣、诗人。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兼枢密使,以太子太师致仕,熙宁十年(1077年)卒,年八十六。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这首《离亭燕》他是退居江南后所作。张昇经历了宋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这正是北宋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

1.对这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桂枝香》是一首怀古词,词上片写景,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下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六朝旧事随流水”一句与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同样的意趣。
B.《桂枝香》这首词语朴而情厚,感慨深沉。下阕“念往昔”一句是过片语,一个“念”字从写景转到了议论和抒情。结句又转入当下,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
C.《离亭燕》上片写出了金陵一带秋日风光萧疏明丽而又脱尘绝俗的特色。“水浸碧天何处断”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特色,“浸”字用得形象而准确。
D.“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一句,从自然写到了人家,暗暗为下片“多少六朝兴废事”的感慨作了铺垫。最后一句“寒日无言西下”以景结情,从低沉的调子里表现出作者的隐忧,耐人寻味。
2.这两首词都是怀古伤今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024-01-08更新 | 23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咏史

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①金粉:这里指景象繁华。②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苏、浙、皖一带。③属(zhǔ):结交。④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权贵、幕僚把持着大权,内宫佞臣窃据了朝廷要津。团扇才人在这里指轻薄文人。⑤避席:为表恭敬或畏惧离席而起。⑥为稻粱谋:为生活打算。⑦田横:秦末群雄之一。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刘邦统一天下后假意派人招抚,田横不肯归顺而自杀。⑧列侯:汉制,王子封侯称诸侯,异姓功臣受封称列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名流”既指手握大权、铜气熏天的“牢盆狎客”,亦指百无一能的轻薄文人。
B.“名流”把金粉江南搞得乌烟瘴气,诗人对此深恶痛绝,“操”“踞”二字极富鞭挞之意。
C.诗人对清政府利用文字狱镇压士人的行为愤恨不满,对那些醉心于个人名利的士人表示同情。
D.本诗吟咏历史与讽喻现实相统一,政治思想表达与艺术概括相统一,笔锋犀利,造语凝重端方。
2.本诗借用“田横抗汉”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4-04-01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