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 高一 期中 2022-04-23 5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遒劲     身心俱疲     沌(hùn)        (tuō)
B.潦倒     雷厉风行     (zhuō)       样(mú)
C.副业     舞谢歌台      (chuàng)     然(qiǎo)
D.笃实     出类拔萃     见(piē)        越(zhuō)

二、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高(厌,厌恶)
一尊还江月(酹,以酒洒地,用以表示凭吊)
B.烟涛微茫难求(信,确实,实在)
深林兮惊层巅(栗,战栗)
C.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容貌)
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如今有谁摘(堪,可以,能够)
可堪回首(可堪,这里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四、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4. 下列有关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乐府”本是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体名称。
B.古体诗是近体诗形成以前各种诗体的通称,每篇句数不拘,不要求对仗,押韵也较自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古体诗。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D.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兴盛于宋代。风格上有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辛弃疾等,豪放派代表有苏轼、李清照等。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释:1922年,诗人怀着报国之志赴美留学。在异国的土地上,诗人尝到了华人被凌辱、歧视的辛酸。1925年,诗人怀着一腔强烈爱国之情和殷切的期望提前回国。然而,呈现在他面前的祖国却到处是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的景象。《死水》一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节奏分明,外形方正整齐,注意挖掘语言的色彩感,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三美”主张,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
B.诗中写死水声音“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还有歌声“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以动衬静,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
C.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终于“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问而不答,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D.全诗是一种比喻,以“死水”比喻黏滞不动、沤得发臭、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反映出诗人彻底绝望的心情。
6.诗歌第二节在意象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释: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pí)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
B.“鱼龙怒”指潜蛰深水的鱼龙等因受战火威胁而怒,写出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翻江倒海之势。
C.“今如许”三字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感慨三国至今几次改朝换代,历史往事已逝。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本词豪情壮采,结句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9.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七、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较易(0.85)
10.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4)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
(5)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6)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4-1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八、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知识上的鉴别力

林语堂

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在于发展知识上的鉴别力。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须明辨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知识上能鉴别。

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满装着历史上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则是完全错误的人。我曾遇见过这一类的人,他们在谈话时,无论什么题目,总有一些材料要发表出来,但是他们的见地,则完全是可笑可怜的。他们的学问是广博的,但毫无鉴别能力。博学不过是将许多学问或事实填塞进去,而鉴别力则是艺术的判别问题。一个满腹学问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和论事时,或竟是只知依人门户,并无卓识的。这种人就属于我们所谓缺乏知识上的鉴别力。

所以一个真有学问的人,其实就是一个善于辨别是非者。这就是我们所谓鉴别力。但一个人若想有鉴别力,他必须先有独立的判断力,不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或学院式的诱惑所动。一个人在成人时,他的四周必有无数各种各样的诱惑,如名利诱惑、爱国诱惑、政治诱惑、宗教诱惑,和惑人的诗人、惑人的艺术家、惑人的独裁者,与惑人的心理学家。当一个心理分析家告诉我们,便秘症引起暴躁的性情时,凡有识力者对之,只可付诸一笑。当一个人错误时,不必因震于他的大名,或震于他的高深学问,而对他有所畏惧。

因此识和胆是相联的,中国人每以胆识并列。凡是后来有所成就的思想家和作家,他们大多在青年时即显露出知识上的胆力。这种人决不肯盲捧一个名震一时的诗人。他如真心钦佩一个诗人时,他必会说出他钦佩的理由。这就是依赖着他的内心判别而来的;他也决不肯盲捧一个风行一时的画派,决不肯盲从一个流行的哲理,或一个时髦的学说,不论他们有着何等样的大名做后盾。他除了内心信服之外,决不肯昧昧然信服一个作家,这就是知识上的鉴别力。这无疑是需要某种对于自己的天真坦白的信心的,而这种自我便是一个人所有的最可靠的东西,一个学者一旦放弃了这种自我判断的权利,他便随时可受人生的各种欺蒙了。

孔子说: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这个警告其实也是现代的学校所极为需要的。大家都知道现代一般的学校制度倾向于割舍了鉴别力以求学问,以一种堆塞的方法,以为有了一大堆知识便算是造就了一个有识之士,而把愉快的求知扭曲为一种机械的,有一定分量的,呆板与被动的知识的堆塞。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把知识置于思想之前?我们为什么愿意称呼一个仅是读足了学分的大学毕业生为学成之士?这种学分和文凭何以会取代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为我们是在将民众整批地教育,如在工厂里边一般。而危险在于这种制度一经订立,我们即易于忘却教育的真正理想目标,即我所说的知识上鉴别力的发展。所以孔子说: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世上实在无所谓必修科目,无必读之书,甚至莎士比亚剧本也是如此。我曾受过相当的教育,但我至今弄不清楚西班牙京城叫什么名字,并且有一个时期还以为哈瓦那是一个邻近古巴的海岛呢。

(有删改)

11.什么叫知识上的鉴别力?
12.拥有鉴别力,需要哪些条件?依据文章三、四两段,简要回答。
13.现代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
14.请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15. 某中学要创办文学社,请你在几个拟用的文学社名“新潮”“阿波罗”“鹿鸣”“浅草”中,选出一个或自拟一个,并说明理由。不超过150字。
2022-04-2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16.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请你选取生活中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进行描写。要求:中心明确,描写生动。不超过150字。
2022-04-20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微写作 | 适中(0.65)
17.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请选定一个节日,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对象明确,抒情真实自然。不超过150字。
2022-04-21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18. 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关于起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揭示的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人生哲理;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的是直面挫折、从头再来的豪迈气概;人生就像一个圆圈,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告诉我们的是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起点”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022-04-2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作文-命题作文 | 较难(0.4)

19.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请以“回家”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语言文字运用
2
文言小题
2
现代文阅读
2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作文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语言文字应用
2
阅读与鉴赏
3
作家作品
4
名句名篇默写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语言文字运用
10.94字音  字形选择题
3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选择题
二、文言小题
20.65一般文言实词选择类
40.85文学常识综合选择类
三、现代文阅读
5-60.65闻一多(1899-1946)现代诗歌
11-140.65林语堂(1895-1976)  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四、古代诗歌阅读
7-90.65咏史怀古
五、名篇名句默写
100.85名句名篇默写混合默写
六、作文
150.65微写作  微评论微写作
160.65描绘场景  描写类微写作
170.65微写作  抒情类微写作
180.4全命题作文  引语式材料  职业规划  自我定位材料作文
190.4全命题作文  引语式材料  家乡风物  亲情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