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6 题号:1561551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窦秀才书

韩愈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B.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C.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D.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北宋之前,经书多为师徒口口相传,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多为口传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C.足下,古代交际用语,仅用于下级称呼上级。文中是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各级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3.下列对两段文字表达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师说》运用感叹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感情激越,增强文章说服力。
C.《答窦秀才书》语气亲切,条分缕析,既有亲身经历的印证,又有设身处地的关切。
D.韩愈以“稛载”形容窦秀才有盼而来,以“垂橐”形容他无获而归,言语饱含祝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5.面对窦秀才从师的请求,韩愈“临事愧耻而不敢答”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下面小题。

(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世果群怪聚,指目牵引。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说》)

【注】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此处指韦中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吾子A又欲使B吾为C越之雪D不亦病乎E非独见F病G亦以H病吾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以为圣”中“所以”的意思是“原因是”,表示“……的原因”,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 “所以”含义相同。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句”指句末的停顿,“读”指句中的短暂停顿。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D.辱,谦辞,表示承蒙,文中指感到自愧,类似的谦辞还有愚、鄙、敝人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
B.韩愈认为“士大夫之族”在拜别人为师方面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韩愈奋然不顾流俗,顶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并写下了《师说》。。
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赶不上韩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2023-12-09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③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⑤欲人之无或也难矣                                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⑦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⑧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A.①∕②⑤⑥∕③④⑧∕⑦B.①⑦∕②⑤⑧∕③⑥∕④
C.①⑦∕②⑤∕③⑥⑧∕④D.①⑥⑦∕②⑧∕③∕④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不拘于时,学于余。
5.第②段文字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试就文段中对比的具体内容加以简要概括说明。
2021-10-22更新 | 1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爽,为唐宰相,与褚逐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诶。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伴,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

【注】墓志铭是古代的一种悼念性的文体。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之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其A尤B贫C力D不E能F者G令H书I其J佣K足L相M当N则O使P归Q其R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指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也表示对先祖的尊称。在本文中指先父。
B.崭然见头角,“崭”意指突出,“见”同“现”,显现。文中比喻青年人才华初显。
C.踔厉风发,“踔”意指远,“厉”意指高。文中指议论纵横,言辞奋发,见识高远。
D.元和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秦始皇时开始使用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少年时就以精明聪敏、博学多才闻名,后成为朝廷的年轻官员。他发言时,常常能慷慨陈词,旁征博引,众人每每折服。
B.柳宗元到了柳州之后,积极作为:他制止了买卖人口,使当地风气好转;指点衡南、湘江以南准备进士考试的人文章写作。
C.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被贬柳州。播州不是中原人所能居住的地方。柳宗元上书皇上,请求二人对调。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D.韩愈对柳宗元可以一蹴而就的“功业观”并不赞同,但能理解柳宗元的想法,对他的做法没有苛责,充满了同情和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2)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5.请联系文章内容对柳宗元“为政”之道作简要概括。
2023-09-06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