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 高一 期末 2022-04-23 41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主流电视媒体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窗口,必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坚守文化自信,争取国际话语权,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近年来,国内原创电视文化类节目热度上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国家宝藏》《衣尚中国》等“现象级”原创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屏幕上,这正是文化自觉的表现。这些节目充分调动舞台艺术元素,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文化,彰显了中国气派。

②从审美经验来看,文化艺术只有表达本土审美观念,才能激发群体成员的共情共鸣,唤起民族文化记忆,强化群体文化认同。孕育于中华大地,受5000年历史滋养的中国传统东方美学,沉淀着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播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故事。基于此,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进行创新,抒写国人情感,构建集体认同。

③这些电视文化类节目借助民族文化符号,综合运用舞台艺术的多重手段,调动了戏剧、绘画、舞蹈、书法、武术等艺术元素,塑造了符合当代中国人欣赏习惯的审美意象。在这些具有“中国意象”的符号背后是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节目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意象的整体观照,既凝聚了观众的民族集体认同,同时也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④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异质文化之间必然会产生冲击,同时激发文化本土化意识。由此可能引发“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两种态度。前者是对本土文化的完全肯定,容易导致盲目排外;后者是对本土文化的全盘否定,容易被强势文化收编。两种态度都不利于本土文化的再生产。任何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东西方优秀文化都可以成为当代文化创新的母腹。纵观历史的长河,艺术一直在交流融合中发展,兼容并蓄才是艺术创新发展的常态。

⑤面对这样的文化冲击,中国电视人发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国审美”的倡议,这并不是呼吁大家进行“非此即彼”式的选择。一方面,复兴不是复古,而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准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另一方面,复兴不是排外,而是以“兼收并蓄,共存共荣”为目标,融合其他国家与民族的美学范式,提升自身的美学品格。美学身份构建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博采众长,在传统与现代、本土和外来文化之间寻找美学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⑥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应该担负起文化自觉的责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重塑中国本土美学的审美自信,加快实现文化审美自主转型能力,为构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语言体系起到重要作用,使中国传统东方美学走向世界,进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摘编自王桂亭、刘丹《电视文化类节目传播中国传统东方美学理念》,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影视作品围绕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世界文化遗产做文章,创作了《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节目,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相较于以往影视作品中惯常采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文化遗产,《上新了·故宫》《遇见天坛》《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等系列节目秉持以文化为魂,以综艺为形的创作理念,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对古代建筑、历史文物、非遗工艺等宝贵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通过户外真人秀的形式,以故事化、时尚化、仪式化策略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和大众化传播。

这些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还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通过电视大屏、网站中屏、移动小屏的跨屏联动,以及长综艺、短视频等多种形态向社会广泛传播,建构了观众“文化习得者+文化参与者+文化消费者”的多重身份,达成了与观众的共识、共情、共鸣与共享,使古老的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参与到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中来。

这些节目还通过融合、联动文创设计,助力文化遗产向文化资源转变,让传统融入现代,让经典走进生活。节目推出的文创产品不仅具有传统文化气质,体现中式美学,也兼具日常实用价值。历史文物因此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得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摘编自文卫华、黄魏媛《古老文化在综艺节目中花样呈现》,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国内不少“现象级”原创电视节目立足于本土文化,充分调动舞台艺术元素,多角度诠释中国文化,真正把握了国际话语权。
B.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抒写国人情感,构建集体认同,就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故事。
C.面对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国电视人发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中国审美”的倡议,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
D.古老的文化遗产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参与讲述中华文明故事,让观众在习得、参与和消费中真切感受文化遗产的深厚内涵和无穷魅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和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构成具有“中国意象”的符号,呈现在电视文化节目中。
B.复兴中国审美,既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要取其精华,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也要融合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学范式。
C.中国电视文化节目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博采众长,才能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D.两则材料论述角度不同,但都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秉持以文化为魂,以综艺为形的创作理念,都追求全球化发展。
3.结合材料二和本学期所读《乡土中国》,请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不属于费孝通表述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B.农民不富裕谈不到现代化,单产上不去农民就富不起来。
C.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5.某同学参加高中校园电视台家乡文化遗产节目制作,阅读材料二会获得哪些帮助?
2022-04-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莒有巨树

任林举

“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庄子在《逍遥游》里反复提到过一些寿命几千岁不止的老树——楚之南的冥灵、上古的大椿,还有宋国的樗,但并没有提到过山东日照莒县的那棵“银杏王”。庄子是哲学家,人类中的智者,他反复提到树,是想借助这些树向人们讲一讲长与短、动与静、智与愚、生与死以及守固与自由的道理。

正当庄子著书立说传播万物生息、运行之道的时候,莒县浮来山上的那棵“银杏王”已活到2000岁。有一派考据者说,庄子本生于山东东明。果如此,庄子和那棵“银杏王”便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对于知识广博的庄子来说,本应该知道那棵银杏树的存在。不提,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他真的没听说过。庄子自己也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鉴于那时交通和信息渠道落后,摸不着,够不到,没听说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另一种可能,庄子也知道这棵树的存在,但觉得比起其他更加古老的大树,浮来峰这棵银杏树,还很年轻,不值得一提。

不提就不提吧!树活到了这个份儿上,还需要在意什么呢?再者说,对于天下诸事,人有人的理解和看法,树有树的使命和态度,各行其道、各领天命便是。庄子讲完了人生的感悟和道理之后,便无可奈何地将自己的七尺之躯交付于泥土。又二千年,莒县浮来峰上的银杏树仍然无言地伫立于大海之滨,日照、初光之地。树无言,不等于没有言说,没有讲述,它自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言说或叙事。四千多年的巨大篇幅,哪一个血肉之躯有机会有能力阅尽如此长卷?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言,无限言,就看你有没有领会和如何领会。

我见到浮来山上的老银杏时,正是夏季,它张开巨大的绿色伞盖默立于定林寺之侧,确切地说是定林寺默立于古树之侧。虽说定林寺是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但从建立到今天满打满算也不过1500多年的历史,与那棵古老的银杏树比,也是地地道道的后生。至于周遭的刘勰校经楼、千年古观朝阳观、世界之最檀根王、文心亭、卧龙泉、莒子墓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

关于各种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生灭灭,关于生命的种种劳碌、冲突和争竞,种种不甘与挣扎,种种快乐与苦楚、希冀与绝望,老树已站在那里默默地看了几千年,统统都记在心里。不仅记在心里,而且以一种人类永远也无法明白的方式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的银杏树早已不是人类观念里那棵无思、无想、无为的单纯植物。四千多年来绕树而转的那些生灵,殒灭的肉身和不灭的精神,都已经成为老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成分或元素,蕴藏于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颗子实、每一个枝丫、每一寸肌肤和每一圈年轮。

熙熙攘攘的人流从各地、各处聚集到老树跟前,到它的伞盖下享受一刻的阴凉;隔着围栏以手触摸它突出地面的虬根;或在它的围栏上系一条红丝带,把自己在人世间难了的心愿或未达的诉求交托给它,希望它能认真体察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暗暗相助。在从前那些更加随意的年代,人们还能以更近的距离和更随意的方式接近老树,便有很多人试图以自己的手臂丈量老树的胸怀。结果,好事者总是兴高采烈地张开手臂,煞有介事地丈量,郑重其事地宣告,然后,一个永远不会准确的数字,很快被后来者矢口否认。有些人感到很委屈或很疑惑,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知道自己是在以短暂量度恒久,以有限量度无限,以不变量度变化,更不愿意承认是在以速死之躯量度不朽的生命。

老树是不睡的,十万叶片每一片都是它的眼、耳和心,即便有一些稍事休息,另一些也是警醒着的。它记得住经历过的一切事物,风雨、雷电、霜雪、阳光和生物界无数的生死、繁荣与衰败以及人世间数不尽的悲欢和冷暖……当有人来向它虔诚祈求走出人生困厄之道,它并非无动于衷,只是稍微迟疑,那些困厄以及遭受困厄的生命即已烟消云散,就如人类之于蜉蝣,即便真想帮一帮那些短命的生灵,有时也未必能来得及。

坐在刘勰校经楼前的台阶上,看斜阳余晖洒在“银杏王”巨大的伞盖之上,万千叶片纷纷发出祥和、明亮的微笑。那微笑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快乐,但很难猜测其中的奥义。光,跳跃着、弥漫着,呈液态状,从天空泼洒下来,一接触银杏叶片马上向四处迸溅开来,其中有一些便顺着叶片的缝隙流淌到了地上、树干上,形成了一块块、一汪汪明亮的光斑。不知道何年何月,老树的主干旁和褐色的枝丫上,又生出了手臂粗的新枝干。看上去很像苍老的肢体又焕发了青春,也像以自己的身躯为本,又滋养出新一代生命。

就这样,我背靠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代建筑,面对一棵可以傲视一切生命的树中王者,消磨了一个完整的黄昏。待要起身离去时,突然感觉到了异常的艰难和沉重,似乎自己也和面前的老树以及刘勰的雕像一样,生出了具体的或抽象的根。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知识广博,在其作品中没有提及县“银杏王”,可能是因为“知也无涯”,他真的没有听说过这棵树。
B.定林寺、刘勰校经楼等建筑是人文之景,他们尽管同样历史悠久,但与作为自然具象的银杏树相比仍显年轻。
C.“默默地看了几千年,统统都记在心里”一句,既写了老树存活之长,也表明老树是生灵肉身和精神的见证。
D.总有人试图丈量老树宽广的胸怀,但丈量的结果很快就被后来者否定,作者主要目的是嘲讽这些丈量者的无知。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将七尺之躯付于泥土,与县银杏树伫立海滨两千年之间形成对比,突出了树比人能更有机会更有能力见证人世沧桑。
B.文章引用老子的话,凸显银杏树虽然无言,但其存在就是有言,意在表明任何人只要认真领会,就能明白老树的丰富内涵。
C.文章以“不知道何年何月”“又”等词语,强调老树主干旁和枝丫上生出新的枝干,意在表明莒县银杏树生生不息。
D.在对莒县银杏树进行叙写的过程中,作者主要采用拟人的修辞,拉近了树与人的距离,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意蕴。
8.文章开篇写庄子《逍遥游》里的内容,有何作用?
9.作者打算起身离去时,为什么会感到异常的艰难和沉重?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窦秀才书

韩愈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B.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C.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D.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北宋之前,经书多为师徒口口相传,行气压韵的句读方式多为口传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
C.足下,古代交际用语,仅用于下级称呼上级。文中是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各级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12.下列对两段文字表达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B.《师说》运用感叹句、反问句,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感情激越,增强文章说服力。
C.《答窦秀才书》语气亲切,条分缕析,既有亲身经历的印证,又有设身处地的关切。
D.韩愈以“稛载”形容窦秀才有盼而来,以“垂橐”形容他无获而归,言语饱含祝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14.面对窦秀才从师的请求,韩愈“临事愧耻而不敢答”的原因有哪些?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瞻戏书伯时画好头赤

黄庭坚

李侯画骨不画肉,笔下马生如破竹。

秦驹虽入天仗图,犹恐真龙在空谷。

精神权奇汗沟赤,有头赤乌能逐日。

安得身为汉都护,三十六城看历历。


注:①伯时:李公麟,字伯时,北宋画家。好头赤:秦地骏马名。②汗沟赤:指汗血马。传说此马汗自前肩渗出,色如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写诗人对画中之马的动态感受,赞赏李候画出了马的精神风韵。
B.“虽入”“犹恐”连接转折,具有顿挫曲折之美,表现诗人的深曲用意。
C.颈联两句虚写骏马神态超群,描绘了一幅天马逐日、雄奇瑰丽的画面。
D.全诗由画发兴,妙想联翩,内涵精切而用意超脱,实属题画诗之上品。
16.从诗的尾联,可以看出诗人有怎样的人生抱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