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老舍(1899-1966)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26 题号:1567157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啐几口,呸!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民教馆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

娘子: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怎么?怎么?

娘子:怎么?怎么?

疯子: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我啐他两口去!

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漏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

疯子:(摇头)我不去!

娘子: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了!

四嫂: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四嫂:狗子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揍人呢?

狗子:当初,那不是我揍的他。

四嫂: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狗子,你去吧!

四嫂:(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你还不服气?

狗子: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
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睦。
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特点,传达出她得知恶霸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
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程疯子道歉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戏剧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漏”“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3.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剧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老舍(1899-1966) 戏剧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的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庚子年,我们可是挂过!”他的身体虽还很强壮,可是今天他感到疲乏。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

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

“那敢情好!我这儿谢谢四奶奶啦!”小崔的声音也不很高。“告诉你,好小子,别再跟家里的吵!日本鬼子进了城!”李四妈没说完,叹了口气。剃头匠孙七今天铺子都没开市,他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知道我孙七的厉害!”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的擦自己的一把单刀。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文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祁老太爷和天佑是安分守己的买卖人,他们的举止言谈都毫无掩饰的露出他们的本色。瑞丰受过教育,而且有点不大看得起祖父与父亲,所以他拼命往文雅,时髦里学。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好象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

他很用功,对中国与欧西的文艺都有相当的认识。可惜他没机会,或财力,去到外国求深造。在学校教书,他是顶好的同事与教师,可不是顶可爱的,因为他对学生的功课一点也不马虎,对同事们的应酬也老是适可而止。他对任何人都保持着个相当的距离。他不故意的冷淡谁,也不肯绕着弯子去巴结人。他是凭本事吃饭,无须故意买好儿。

在思想上,他与老三很接近,而且或者比老三更深刻一点。他似乎有点女性,在行动上他总求全盘的体谅。举个例说:在他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他早已知道什么恋爱神圣,结婚自由那一套。可是他娶了父亲给他定下的“韵梅”。他知道不该把一辈子拴在个他所不爱的女人身上,但是他又不忍看祖父,父母的泪眼与愁容。他替他们想,也替他的未婚妻想。想过以后,他明白了大家的难处,而想得到全盘的体谅。他只好娶了她。他笑自己这样的软弱。同时,赶到他一看祖父与父母的脸上由忧愁改为快活,他又感到一点骄傲——自我牺牲的骄傲。

今天,瑞宣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哥儿俩对楞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象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象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地被飞机与坦克强奸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老大无论如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落了泪。

“听见没有啊,小三儿?”祁老者又问了声。“听见了!马上就动手!”瑞全不耐烦的回答了祖父,而后小声的向瑞宣:“大哥!你要是这样,教我怎好走开呢?”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噎了几下,不能说下去。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文中画线部分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北平沦陷的激愤之情,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瑞宣是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的一个民族危难中年轻一代“老派市民”的形象,你认为作者刻画瑞宣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4.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北平沦陷”还是“瑞宣抉择”?为什么?
2020-06-23更新 | 28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惶惑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胡同口狭窄不惹人注意,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

天很热,而全国的人心都凉了,北平陷落!

李四爷立在槐荫下,声音凄惨的对大家说:“预备下一块白布吧。万一非挂旗不可,到时候用胭脂涂个红球就行。庚子年,我们可是挂过。”他的身体虽还很强壮,可是今天他感到疲乏。说完话,他蹲在了地上,呆呆的看着一条绿槐虫儿。

李四妈在这两天里迷迷忽忽的似乎知道有点什么危险,她的大近视眼连连的眨巴,脸上白了一些。她不再骂她的老头子,而走出来与他蹲在了一处。

拉车的小崔赤着背出来进去的乱晃。今天没法出车,而家里没有一粒米。晃了几次,他凑到李老夫妇的跟前:“四奶奶,您还得行行好哇。”李四爷没有抬头,还看着地上的绿虫儿。李四妈,不像平日那么哇啦哇啦的,用低微的声音回答:“待一会儿,我给你送二斤杂合面儿去。”李四妈叹了口气。

今天铺子都没开市,剃头匠孙七在家中喝了两盅闷酒,脸红扑扑的走出来。借着点酒力,他想发发牢骚:“四太爷,您是好意。告诉大伙儿挂白旗,谁爱挂谁挂,我孙七可就不能挂。我恨日本鬼子。我等着,他们敢进咱们的小羊圈,我教他们知道知道我孙七的厉害。”

要搁在平日,小崔一定会跟孙七因辩论而吵起来;小崔一声没出的躲开。孙七见小崔走开,颇觉失望,可是还希望李老者跟他闲扯几句,李四爷一声也没出。孙七有点不得劲儿。

六号没有人出来。小文夫妇照例现在该吊嗓子,可是没敢出声。刘师傅在屋里用力的擦自己的一把单刀。

头上已没有了飞机,城外已没有了炮声,一切静寂。只有响晴的天上似乎有一点什么波动,随人的脉搏轻跳,跳出一些金的星,白的光。亡国的晴寂!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一一九门紧闭一一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不为什么,不为什么,突然的被飞机与坦克强暴着它的天空与柏油路!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胡同里的几个家庭众多小人物,反映国家危难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冲击,深刻地反映了民族命运的颠沛沉浮以及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的挣扎与选择,意蕴深刻。
B.文中对宏大的历史和战争做了虚化处理,把它作为背景和底色,而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所见所闻等来展开情节。
C.文章从容调动口语,如“不得劲儿”“北平城是丢铁了”等,给平易的文字添了亲切,新鲜的味道。
D.文章划线部分强调了北平风景优美,底蕴深厚,北平人温和文明,既反衬出日军侵华的残暴罪行,流露出国家残破的刻骨之痛,也暗示了面对民族危亡普通民众内心的懦弱和胆怯。
2.小说中人物形象饱满立体,内心活动丰富。你从下面的两个句子中分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瑞宣叹了口气,“哼,……我永远走不了!”
(2)“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3.文章为何以“惶惑”为题?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2020-02-05更新 | 1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舍

近来忙得出奇。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反之,凡自己不喜做,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十度(约等于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地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我不能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

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奴隶们为苏格拉底做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这不公道!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啪”的一声打个粉碎。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选自《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忙之罪”展开,给“忙”下了准确的定义,论述思路清晰,主线鲜明,给人明确的思想指向。
B.“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
C.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忙”的区别,暗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幸福的生活。
D.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自身的行为体会,对“忙”进行了阐释说明,增强了作品感染力,让人感到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2.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
3.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忙”有了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简要阐述。
2021-10-22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