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考点 >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94 引用次数:55 题号:15677976
下列各项对古诗文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其时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蜀道难》袭用“楚辞”格式,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C.《琵琶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这一长篇抒情诗,结构严谨缜密,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D.《马嵬》以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因为与《锦瑟》同样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是李商隐无题诗的代表作。
【知识点】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内 | 容易 (0.94)
【推荐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离骚》中多次使用“香草美人”的意象,“香草”象征品德和人格的高洁,“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中的“众女”是指贤臣。
B.“地崩山摧壮十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一句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艰难以及人们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C.“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二十四桥仍在,只有孤独清冷的月亮倒映在清凉的水中,如此冷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D.“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等诗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女子纯真、热情、痴情的形象,使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2022-04-05更新 | 68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容易 (0.94)
【推荐2】下面对杜甫《登岳阳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
B.颔联描绘了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的景象。意境波澜壮阔,宏伟奇丽,体现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C.颈联写诗人漂流湖湘,以舟为家,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寄寓无限情意。
D.尾联写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却报国无门的悲伤。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2016-11-18更新 | 139次组卷
小阅读-课内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3】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2021-06-01更新 | 9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