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1 题号:1580529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仅造成全球公共卫生灾难,还引发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危机,全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必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文化冲和说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方法论。

冲和一词源于《老子》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者,言阴阳二气涌摇交荡以成和气也。就是在对立因素作用下实现和谐,即阴阳二气互相交冲而成均调和谐状态。的判断标准就是各种成分是否能够既保持自己的鲜明特性,又在一种秩序之下自然地融入整体中去。这种秩序源自各种固有相关成分的协作。《国语·郑语》有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的生成需要阴阳二气的交冲激荡,只有达到的平衡状态,才能产生新的事物。正如古希腊的赫拉利里特所言: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产生和谐。”“不是通过简单地消除分歧而获得的,也不是通过对于差异的彼此容忍而获得的,而是通过双方在摩擦和冲突中共同成长获得的。冲突双方彼此影响,最终产生了一个创造性、丰富性的结果,差异在交流中变成了不同于双方并且高于双方的新的文明形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任何形式的隔绝与回避,只能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蒙昧。文化冲和说是新时代的新型文明观,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同,不是零和博弈,强调的是以平和而非对抗方式解决文化冲突,用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固化,其所赓续的是传统的中国智慧

文化冲和说理论话语运用到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往实践之中,首先要拒斥对外交往中的自大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民族立场、民族本位,而是坚持民族立场和民族本位,积极与其他民族交流和对话。其次,要从正向意义上看待与其他民族的矛盾和分歧,相信矛盾和分歧即为力,力过后将迎来,即迎来稳定和繁荣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中国文化传统之内觅取资源,并加以现代阐释,为破解当前世界困局提供良药,彰显了中国文化持久的生命力与自信力。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有天下情怀,《管子·牧民》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亦云: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其内在思想基因是尊道秉道——治国理政——敦睦世界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中国哲学也为解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中国哲学在平天下即与世界各国携手进行全球治理上仍有大展身手的空间。文化冲和说旨在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平天下,在与世界各国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中,合力推动人类文化向着更高的境界不断发展、完善。

(摘编自于小植《中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化冲和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已引发全球多领域治理危机,旧有治理方案已难以应对新问题。
B.从某种意义上说,“冲”有其正向价值,冲突双方能在交流中彼此成就与超越。
C.在新文明形态形成过程中,“差异”有其独特价值,对其回避或压制均不可取。
D.传统的“平天下”的内涵如今已发生了变化,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随之而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化冲和说”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价值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
B.文中引用赫拉利里特的话,意在表明东西方文明是相通的,而且具有对话的基础。
C.具有差异性的文明体在实际交往中摩擦不可避免,这是“文化冲和说”的立论前提。
D.文章援用西方相关理论,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文化冲和说”解决问题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思维方式上,“文化冲和说”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B.当坚守民族本位与融入全球化浪潮发生矛盾时,须视具体情况在二者之中选其一。
C.“文化冲和说”站位高远,只要我们坚持践行,就能解决目前全球治理中的诸多矛盾。
D.“文化冲和说”促进了世界的和谐发展,世界各国正在其指引下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热度略有下降,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对于“人工干预衰老”的遐想仍在发酵。既然技术可以对人进行改造,那么,“长寿”这一众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是否离我们也不再遥远了?

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甚至有关于“长生不老”的预测,并公开表达人们理解不了他的原因是由于普通人直觉的线性思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非线性速度。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从医学技术进步,疾病可预测性的积极角度作了回应。他认为目前花费5000多美金,耗时7小时就能做一组基因测序,有着重大意义。对于医生来说,一个半夜因为心脏问题被送到急诊室的患者,依据其先前做过的基因分析,医生可以联系该突发的心脏疾病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甚至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所引起的,“而这之前的医学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大新闻视野》2018.12.7)

材料二:

对于基因编辑这把刀来说,现在的人类就是个孩子。因为我们对于基因的功能所了解的还太少,太有限,贸然除去我们认为的“坏”,改成我们认为的“好”,并不一定会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

就比如说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血红蛋白基因突变,直接来看会导致病人身体虚弱,无法承受稍大的身体负担。但是后来科学家们发现,这个突变会让携带者对于疟疾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高发的热带地区,恰恰也是疟疾肆虐的地区。如果我们早早就拥有了基因编辑的技术,贸然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血红蛋白基因突变都修正过来,是否就是功德一件呢?

退一步进,就算我们所有的基因编辑都是真的“好”,大家都对自己孩子的基因做出一样的“好”的改造,那么结果将是人类这个物种基因多样性的严重丧失。未来某一天,当有一种新的突发传染病出现时,当有某种极端环境来临时,基因整齐划一的人类很可能就失去了战而胜之的可能性。

(《科学大众》2018.11.26)

材料三:

至于这次事件背后的伦理学问题和法律问题,已经有太多的报道和讨论了,专业机构也已经介入,我就不必再多说了。

然而此刻,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我更多想到的却是那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婴,以及她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曾经,基因编辑如同是科幻一般,但是今天,基因编辑已经发生在了人类身上,发生在了本不该被编辑的两个婴儿身上。可是我不禁科幻地想: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家们不是都要首先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吗?什么时候科学家们才能对自己的心做一个编辑呢?去掉那些过度贪婪的欲望,去掉那些对于名利的追逐,回归孩子般的好奇心,不忘对生命的敬畏——那才是我们研究生命的初衷吧。

(《新浪科技》2018.11.28)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热度略有下降,但引发了人们对“人工干预衰老”的遐想和对孜孜以求的“长寿”的思考。
B.用“基因编辑”这把刀,除去我们认为的“坏”,改成我们认为的“好”,不会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因为现在的人类就是个孩子。
C.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有太多的报道和讨论,甚至专业机构的介入,可见此次事件背后涉及到伦理学问题和法律问题。
D.作者认为,科学家不仅要对基因进行编辑,更需要对自己的心做个编辑,呼吁科学家要不忘初心,保持对生命的敬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认为人们理解不了他有关 “长生不老”的预测,是因为普通人直觉的线性思维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非线性速度。
B.材料一举阿龙·切哈诺沃从积极角度回应的例子,材料二以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但也能抵抗疟疾为例,证明观点,增强说服力。
C.即使基因编辑是真的“好”,对基因做出 “好”的改造,也会导致人类基因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基因整齐划一可能会导致人类无法应对新的突发传染病。
D.材料三中,作者从“两个女儿的父亲”的角度思考,想到那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女婴,以及她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体现了作者对基因编辑前景迷茫之情。
3.以上三则材料对“基因编辑”分析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1-07更新 | 11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从互联网时代到物联网时代

我们经常在翻开杂志时看到一些不明所以的广告,比如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著名的“智慧的地球”,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是在广告什么。IBM中国区首席代表余端志说,“智慧的地球”跟中国说的物联网“确实是非常相像的概念” 。

什么是物联网?IBM是这样解释的:把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使它们结成网络。这难道只跟国有企业有关系?其实,同样的技术,把电视、微波炉、电脑、公文包、冰箱和牛奶等联结成物联网,冰箱也能告诉你牛奶什么时候过期。

物联网的兴起很可能影响你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从事以下职业,在未来几年请小心你的饭碗:站岗员、超市售货员、停车场管理员、电影院检票员……还有很多没有列举和目前无法列举的。

介绍一下超市售货员是怎么失业的。当超市里所有的货物都进入了物联网,你拿起方便面时,超市网络能感知这些方便面的行动轨迹,当你带着方便面走出超市结账台的那扇门时,网络算出方便面的价格并和你口袋里手机上的物联网感应器取得联系,通知手机扣钱。中国移动要做的就是这样的手机钱包。“只要花钱的地方都能用,一部手机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移动运营商们的梦想。

在这个场景中,不仅售货员消失了,信用卡消失了,最让人痛快的是,“排队”消失了,因为那扇门可以直接感知到你手机上的门票。这样的技术,完全可以应用到春运时的火车站里。在这个泱泱大国,因为排队现象消失而节省的时间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物联网还会让很多日常事物消失。比如说菜单、信用卡、验钞机等。还有马路边上交通部门立的指示前方堵车的显示屏,也会变成你车里的显示屏,因为所有的车在哪跑都能在物联网上看得到。

消费者最先用上物联网的行业会出现在名酒、名烟和名牌服装上。在商场买茅台时,用手机读一下茅台的传感器便能知道真伪。同理,人民币的金属丝也可能换成物联网的感应器。伴随着假酒、假币的消失,一个装备了强大武器的防伪行业将出现。

物联网就是把物体联结成一个互联网。这需要有一个基础的工作:把物体一件一件地贴上感应器,然后把感应器联结起来。世界上有多少物体需要编号入网呢?全球人口60亿,专家估计平均每个人会有10到40件东西需要入网,电视、冰箱、微波炉、汽车、马桶等等。

这是一个浩瀚的工程,即使到2012年也完成不了。目前联结物联网用得比较多的一项技术是RFID芯片,也就是嵌入到物体中用来跟外界交流信息的感应器。这种感应器现在的生产成本是1元多。

“一瓶醋才卖2元钱,牛奶一袋才1元钱,一瓶矿泉水才8毛钱,我可能贴这个昂贵的标签吗?” RFID芯片的成本至少要降到几分钱,才能在超市里大量铺开,而这样的成本价需要年产量达到1亿才能实现。

价格下不来,产量上不去,这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产量上不去,不是因为没有这个需求,而是这样的需求无法实施。布上物联网的超市会出现大量的下岗售货员,造成昂贵的社会成本。这也是为什么5年内都不可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

“如果这个推广开了,会有一批行业消失。技术不是问题,主要是利益协调的问题。消费者都用手机交费了,那银行用来干什么?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又能做什么?生产信用卡的企业还需要存在?”

是的,我们还要考虑信用卡的感受。从理论上来讲,互联网上人人都是平等的,而物联网上,冰箱跟你也是平等的。这可能是我们的未来社会蓝图,但目前可知的是,我们还需要在超市里老实而耐心地排队。


(摘自《南方周末》,有改动)
1.下列有关物联网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联网是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形式。
B.物联网所涉及的范围比互联网更广,其对人类的生活影响也将更大。
C.物联网就是通过感应器将各物品相互联结起来,让各种物品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
D.物联网绘制的未来社会蓝图将可能是,由互联网上的人与人平等到物联网上的人与物平等。
2.下列关于物联网现阶段不可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联网的基础工作感应器的贴放不能跟上发展的需要,产量也不能满足需求。
B.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技术还没有成熟,相关产业技术标准尚无法统一。
C.平均每人十件以上的上网物品,需要加装数以亿计的感应器,价格高,工程浩大。
D.相关产业的利益协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产生的社会成本昂贵。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物联网的出现对商品流通领域、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业在内的许多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将带来新的变革。
B.物联网将让人们的居家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出行更加顺畅,排队等待时间减少,促进经济的发展。
C.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为防伪提供利器,大大提升防伪的水平。
D.物联网的推广将使一些诸如菜单、信用卡、验钞机、显示屏等日常事物消失。
2016-11-17更新 | 7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

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则是多余。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部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性,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人类已走出了乡土性的社会了,在乡土社会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而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做人们行为的指导了,发生“需要”,因之有“计划”。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文字将成为现代化的工具,文化也将走入乡村生活。

(选自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实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方向指引和落脚点,二者辩证统一,相互支撑。

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多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更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安全,乡村就谈不上振兴,共同富裕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总要求之首,培育乡村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突出产业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前提,是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的坚实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生态资源在政策、资金、技术的有效配合下可以转化为生态资本,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现代文明与乡村地方传统文明结合起来,发展绿色产业,能为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带来机遇,形成农村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发展循环,从而实现乡村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乡村振兴就是要保持乡村的自然风景、乡思乡愁、民风民俗等特质元素,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村落,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环境。因此,“生态宜居”,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更是乡村振兴质量的保障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体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灵魂,良好的乡风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精神家园,是乡村、宗族绵延不绝、繁衍生息的精神内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内在要义,又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搭起文化架构和人文内核,成为共同富裕实现的文化支撑。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追求契合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致力于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障。

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新的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不止于温饱,生活富裕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裕,农民精神上的富裕和文化生活的满足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更能显示出生活富裕的成色,是共同富裕“内涵”的现实表征。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全面振兴,仅有产业振兴,而忽略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益,就不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战略的五项总要求相互依存、协同联动,共同构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框架。唯有如此,农民才能从中持续获取经济利益、生态效益并不断提升其幸福感和获得感。

(选自2022-6-13《光明日报》唐任伍 许传通《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内在机理》)

材料三:

乡村振兴宣传图片: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广西瑶山部落有急派送铜钱求救的事例,表明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东西代话、可以当面交流的情况下无需事先约定好的记号。
B.“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部影片”,作者从时空角度指出,反复生活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的人们,没有用文字帮助生活的需要。
C.新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振兴乡村、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是解决矛盾、促进共同富裕的方向指引和落脚点。
D.物质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更能显示出生活富裕的成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理想和追求,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可见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主要条件。
B.材料一作者以深厚的理论、生动的事例,阐释乡土社会文字未能下乡之理,以发展眼光,指出文字文化下乡是社会变迁的需要。
C.材料二从理论层面,主要阐释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意义,深刻厚重;材料三以图片方式展示了战略实施的具体方案,清晰易懂。
D.从乡土中国的文字下乡,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到乡村振兴宣传图片,三则材料以乡村振兴为核心,有理论高度,亦有生动案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乡村振兴协同联动发展的一项是(     
A.江苏镇江句容的唐陵村,从农产品入手,大力发展苗木产业,把苗木产业做成了兴农富农的大产业,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B.湖南益阳清溪村将乡土文化与研学教育等相结合,建户外拓展基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设计建成10家清溪书屋,实现田园书香梦想。
C.山西云州区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打造“小黄花大产业”,组织收储、延长产业链,黄花干、黄花酱、黄花化妆品等产品琳琅满目。
D.菏泽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把细碎零散不平整土地整治成大片平整土地,对违法占用耕地“零容忍”,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4.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与共同富裕存在怎样的内在机理?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请结合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下面文字中大峪沟村“博士小院”为什么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典型。

北京房山张坊镇大峪沟村有家名叫“博士小院”的乡村民宿,开办以来,从未在旅游平台付费推广,仍然“火”得一塌糊涂,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典型。

“博士小院”开设了园艺压花、观鸟研学、星光探索、植物识别、非遗拓印、农事劳动等10多门有关自然、传统文化的主题鲜明的课程,吸引了大批游客,深受孩子和家长欢迎。教师中有好几位博士,其中“博士小院”创办人朱启酒博士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教授,他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村里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房后山上200亩地的博士农场中,种植的磨盘柿树全国闻名,还种有杏树、枣树、核桃树及一百余种花草植物。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田园采摘的快乐,现场品尝、购买新鲜绿色蔬菜水果;也可以进行野外探险,或感受登高望远的情趣。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形成了精品民宿产业集群,他的专业能力,他坚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练,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为民情怀打动人心。

2023-03-25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