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2-05-16 9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不仅造成全球公共卫生灾难,还引发了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危机,全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必要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文化冲和说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方法论。

冲和一词源于《老子》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者,言阴阳二气涌摇交荡以成和气也。就是在对立因素作用下实现和谐,即阴阳二气互相交冲而成均调和谐状态。的判断标准就是各种成分是否能够既保持自己的鲜明特性,又在一种秩序之下自然地融入整体中去。这种秩序源自各种固有相关成分的协作。《国语·郑语》有云: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的生成需要阴阳二气的交冲激荡,只有达到的平衡状态,才能产生新的事物。正如古希腊的赫拉利里特所言: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产生和谐。”“不是通过简单地消除分歧而获得的,也不是通过对于差异的彼此容忍而获得的,而是通过双方在摩擦和冲突中共同成长获得的。冲突双方彼此影响,最终产生了一个创造性、丰富性的结果,差异在交流中变成了不同于双方并且高于双方的新的文明形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任何形式的隔绝与回避,只能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蒙昧。文化冲和说是新时代的新型文明观,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同,不是零和博弈,强调的是以平和而非对抗方式解决文化冲突,用和谐共生超越文明固化,其所赓续的是传统的中国智慧

文化冲和说理论话语运用到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往实践之中,首先要拒斥对外交往中的自大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民族立场、民族本位,而是坚持民族立场和民族本位,积极与其他民族交流和对话。其次,要从正向意义上看待与其他民族的矛盾和分歧,相信矛盾和分歧即为力,力过后将迎来,即迎来稳定和繁荣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

从中国文化传统之内觅取资源,并加以现代阐释,为破解当前世界困局提供良药,彰显了中国文化持久的生命力与自信力。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有天下情怀,《管子·牧民》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亦云: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其内在思想基因是尊道秉道——治国理政——敦睦世界三位一体的文化精神。中国哲学也为解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中国哲学在平天下即与世界各国携手进行全球治理上仍有大展身手的空间。文化冲和说旨在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平天下,在与世界各国求同存异的文化交流中,合力推动人类文化向着更高的境界不断发展、完善。

(摘编自于小植《中国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化冲和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已引发全球多领域治理危机,旧有治理方案已难以应对新问题。
B.从某种意义上说,“冲”有其正向价值,冲突双方能在交流中彼此成就与超越。
C.在新文明形态形成过程中,“差异”有其独特价值,对其回避或压制均不可取。
D.传统的“平天下”的内涵如今已发生了变化,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随之而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化冲和说”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价值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
B.文中引用赫拉利里特的话,意在表明东西方文明是相通的,而且具有对话的基础。
C.具有差异性的文明体在实际交往中摩擦不可避免,这是“文化冲和说”的立论前提。
D.文章援用西方相关理论,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文化冲和说”解决问题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思维方式上,“文化冲和说”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体现了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特点。
B.当坚守民族本位与融入全球化浪潮发生矛盾时,须视具体情况在二者之中选其一。
C.“文化冲和说”站位高远,只要我们坚持践行,就能解决目前全球治理中的诸多矛盾。
D.“文化冲和说”促进了世界的和谐发展,世界各国正在其指引下携手并进,共克时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01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意见》提出,到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摘编自《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浪财经20211012日)

(数据来源:新华网)

材料二:

今年24岁的王浩,拿过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现在是一名大学老师,他教的学生也获得了全国大奖。王浩的这条逆袭之路始于中考,当时成绩中等、喜欢摆弄小家电的他,选报了一所职业高中。在职高里,王浩学的是机电一体化,那正是自己兴趣的延伸。三年中,他参加了江苏省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并由此顺利进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自己喜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继续学习。进入大学后,他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在毕业时留校担任助理实验师,成为朋友口中的隐形冠军

能力有限隐形冠军,王浩的经历让人们重新认识并思考职业教育这一成才之路。王浩这样逆袭的例子在当前还是太少,职业教育的升学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畅通。事实上,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有出彩的机会,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肩负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职责。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说。

(摘编自《从能力有限隐形冠军》,《光明日报》20211018日)

材料三:

根据德国教育与科研部2019年的数据,2018年全德八年级学生的人数分布占比为:职业预科9%,实科中学19%,职业预科和实科混合制中学13%,包含了职业预科班、实科中学班和文理班的综合中学21%,完全以学术教育为主的文理中学仅为38%。

长期在德国生活的华人Sasa对记者表示,德国其实在小学就进行了分流,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学校会评估每名学生学科成绩及综合表现,建议上相应的中学。”“德国职业教育很完善,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若不想留用在企业,可通过相应的考试,进入高等职业学校乃至专科院校、应用技术类大学进行深造,一个人的教育上升渠道不会被封死。”Sasa说,令我感慨最深的是,和国内不同,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非常高,在招聘时,没有只招收全日制本科学历之类的学历歧视。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德国蓝领工资可能不比白领低,尤其是刚刚进入社会时。Sasa表示,刚毕业的大学生白领平均年薪3万欧元左右,而技术工人的平均年薪则是4万欧元左右。此外,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也有向上的通道,可以晋升为高级技工、企业高管。高级技工不但收入比一般白领高很多,而且可以作为法人独立经营企业,开店办厂。

(摘编自《从工匠到企业高管的进阶之路》,《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0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是,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此后再过10年,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将进入世界前列。
B.2016—2020年,我国普通高中、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一直稳步上升,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虽有波动,但2018年后也在逐步增长。
C.从2018年全德八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情况看,德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了分流,而选择文理中学的学生占比不到四成。
D.在德国,技术工人工资不比白领低,成为高级技工后,收入更比一般白领高出很多,还可以作为法人独立经营企业,开店办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印发表明我国重视职业教育发展。
B.中国职业培训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除2020年外,每年增长率超过10%,这说明在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C.从“能力有限”到“隐形冠军”,王浩的“逆袭”式成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多样化方面所肩负的职责。
D.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纳程度非常高,不会歧视选择职业教育路径的学生,也能够在学业上和工作中给予他们足够的上升空间。
6.当前影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修门

刘亮程

我十四岁那年,有一天早晨,父亲吩咐我修一个院门。他只告诉我木头在房顶上呢,让我拣好的用,便扛着锨头也不回下地去了。

修院门这件事在我家已嚷嚷了好几年,从我记事起,所谓的院门便是院墙上一个不规则的豁口,常年敞开着,免不了常丢东西。

没想到修门这件事会落到我身上。那时的我,并不理解父亲的真正用意。父亲一直留着这个院门,并不是他没时间去修,也不是有意要偷懒。修门是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活儿,父亲把它留给了儿子,他要从儿子身上看到这个家族以后的兴衰和前景。

十四岁的我,怎么会领会这些呢?我只觉得这活儿好玩。

我和了一堆泥,土坯是现成的。动手砌门墩时,为院门的宽窄我还思量了一阵。当时我心中似乎只有一个原则:门要挡住什么,又不能把该进门的挡在门外。我先想到了父亲。家里父亲最高大,万一院门修窄修矮了,父亲进门要低头侧身,那太委屈他了。我没想到家里还有更高大的一头黑母牛。尽管院门修好后并没把母牛拒之门外,就是在它怀孕时,也能挤扁肚子走进来,但我当时确实欠考虑,只是大概量好间距,砌了两个厚实的门墩。

接下来是修门楼,我在柴火堆里挥砍了一阵,修整出十几根棒棒棍棍,我没舍得用房顶上的大木料。那是父亲盖这院房子时没舍得用的几根木头。年轻时的父亲,用手头仅有的一点钱和材料,很随便地盖了一院土房子。他原想,用不了几年,他就会把这些土房子拆了,起一院高大漂亮的砖瓦房。父亲抱着这个想法,没舍得用一根好木头。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住在这院低矮破旧的土房子里……

太富于幻想的父亲,那时候想到了隐在岁月中的、像时光一样不断涌来的巨大财富。否则他会把这院房子盖得更高大结实些,至少让这几根好木头充梁作栋,而不是白白地躺在房顶上晒几十年太阳。

父亲肯定早意识到自己的失误,他或许无数次地爬上房顶,看着他留下的这几根好木头一天天腐朽而深感痛心。他想让我用掉它。他吩咐我用房顶上的木头,也是在暗示我修一个阔大的院门。

我却让父亲失望了。

半中午的时候,父亲下地回来。他站在院门外端详了好一阵,一脸的阴沉,然后一句话不说进屋去了。

显然父亲对这个院门不满意,我却不知道他不满意在什么地方。

不久后的一天,我坐在对门韩四家的墙根晒太阳,隔着马路认真地端详了自己修的院门,才发现门修小了。偌大的宅院不协调地配上这个鼠头鼠脑的小院门,显得多么滑稽可笑。我却不知道这个小院门会影响到家族的前景。

不管怎样,家里总算有了一个可以关住的院门。父亲下地回来,开始很放心地把铁锨立在院子里的一个墙角,母亲也渐渐习惯于把一些小家什放在院子里。尤其到了秋天,玉米棒子、甜菜,还有草堆得到处都是。到了晚上,临睡觉前,家里总会有人问一句:院门顶住了没有?一个人答应:顶住了。

有时父亲在往里扛一捆柴一麻袋麦子时,会偶尔埋怨门太小。有一个早晨父亲发现盗贼进了院子,只拿走一点不值钱的小东西,值钱的大东西一件没少时,他也略带庆幸地说了一句:幸亏院门小。

在我的印象中家里人很快就习惯了这个小院门。以后的许多年里,没有谁提出重修一个更大些的院门。它已成为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象征。

也许正因为这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院门始终是一块无法言说的心病,尤其在我知道父亲让我修院门的真正用意之后,愈加觉得自己干了件不成功的事情。每当家里遇到不顺或不愉快的事,我都会敏感地想到这个小院门。是否我们家的前景和命运,真的在那个上午,被未成年的我无知地前定了——直到我们家搬出这个院子时,家里竟没有一件大过院门的贵重东西。

后来我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的家,也圈了一个院子。从砌院墙到修院门,都是我亲手干的。那时我正准备结婚,尽管还没有一件值钱东西可以放在院子里,但我想到了这个院子里以后会堆满属于我的东西。我用砖和水泥砌了两个相距三米远的高大门墩,在上面横放了一块结实的钢筋水泥板。

大门修好后,我特意把父亲接来,我想让他老人家看看这个院门修得够不够大。我希望他能夸我一回。

这时的我,或许同样不能懂得父亲。我二十四岁。十年时间并不能使我长大到足以和父亲对视。到了父亲这个年纪,门在他的生命中也许已经变成另一种东西。每当我看到他袖着手,紧掖着棉衣行走的样子,就会感到父亲的四周洞开着许许多多的门,它们透着阳光也透着寒冷和风,父亲已无力关住任何一扇门,他能做到的只是把自己的衣襟掖得更紧。父亲在一个村庄里走遍一生的山山岭岭。那些远远近近的门,都对他洞开了。他感到透彻洞明的同时,也感到了寒冷。父亲现在渴望的,只是一扇能够关严实的小门。

许多年后,当我回来,我们家的院子只剩下孤孤的两间破房子,院墙早已不在,唯独我修的门楼还孤立在那里,空旷而孤独,曾经跟它连在一起的院墙房屋都倒塌了,它挺立着,让阔别多年的我怆然走进去——走进满是断墙荒草的家园旧址。它再挡不住什么,无论进来的还是出去的。能走掉的,都从这里走掉了——家里的人、家畜、炊烟、柴火和人声……这个院子里的生活中断了,它们移到了另一个宅院里。荒草涌了进来,从院门,从倒塌的院墙外。

我转了一圈,从空旷的院门出去,站在路对面韩四家回望这个院门时,第一次感觉到它不小,也许曾使它显小的那些墙院和房屋都消失了,它独立地存在着,跟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关系。

离开时,我预感到这个院门还会耸立许多年。其一,不会有人为门楼上的几根细小木棍去拆掉它。其二,再不会有比一个家更大的东西经过这里。

它将成为一座荒野中的门。

进出的只有时间和风。

(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识到自己在修门时思虑不周和未能理解父亲的用意,“我”的心里始终怀有歉疚,这也促成了后来“我”修自己家大院门的那些行动。
B.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十分细致,从年迈父亲的举止中洞察其内心世界,“袖”和“掖”两个动词真切地呈现了父亲的老态,也流露出作者的悲悯情怀。
C.文末“我”再次从对面韩四家回望自家院门,感受却与14岁时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曾使它显小的墙院和房屋都消失了,唯独门楼还在。
D.文章采用低沉、缓慢、平静的语调叙述,赋予了作品沉静内敛的气质,呈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也彰显出哲学沉思的深厚魅力。
8.刘亮程的散文常有丰富的隐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借“修门”表达了哪些思考。
9.“我”在回忆往事时,不断插入事后“我”的反思,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
2022-05-1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载笔,不敢不记。上曰:诚然。

(永徽六年)秋八月,长安令裴行俭闻将立武昭仪为后,以国家之祸必由此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议其事。九月,上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称疾不入。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上不悦而罢。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臣今忤陛下意,罪当死。因置于殿阶,解巾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上大怒,命引出。于志宁不敢言。韩瑗因间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日又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来济上表谏,上不纳。他日,李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许敬宗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昭仪令左右以闻。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十月丁巳,赦天下。十一月丁卯,司空李勣赍玺绶册皇后武氏。(显庆二年)八月丁卯,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三年,卒。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B.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C.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D.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疾,也作称病,称言有病,通常为朝臣委婉拒绝皇帝接见、任命等的托词。
B.笏,也称“手板”,是古代大臣在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上面可以记事。
C.顾命大臣,是指皇帝临终前委托担负协助新主治国理政重大使命的大臣。
D.庚午,此处表示纪月,我国古代以天干和地支依次相配,可用来纪年、月、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掌管起居注,他认为史官应如实记录君王言行,即使君主有过失,也要如实记载,这是职责所在,太宗皇帝也认同了他的看法。
B.褚遂良得知高宗要立武昭仪为后,表现出了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与担当,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高宗背负杀元舅和功臣的名声。
C.高宗欲册封武昭仪为皇后,李勣明哲保身,于志宁不敢说话,褚遂良冒死以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宁愿辞官归田,也不屈从王命。
D.高宗最终没有听取褚遂良等人的劝谏,而是接受了李勣、许敬宗的建议,立武昭仪为后,武昭仪被册封皇后不久,贬遂良为潭州都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良起于草茅,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
(2)韩瑷因间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日又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
2022-05-1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5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