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禹锡(772-84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1598561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公元824年,诗人调任和州(安徽和县)刺史赴任途中,经过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西塞山时所作。当时河北三镇恢复了割据局面,诗人对此有感而发。②王濬:西晋益州刺史,晋武帝派王濬造大船伐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了王濬率军讨伐东吴,金陵王气黯然失色,一“下”一“收”,其态势对比鲜明。
B.颔联紧承上文,描绘了东吴防御工事被摧毁、举旗投降的战争失败场面,极具讽刺意味。
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点时间,感伤物是人非,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开拓了诗歌的主题。
D.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营造出苍凉的意境,给读者含蓄深沉之感。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②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曾任过监察御史,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郢:今湖北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作者十分喜爱。
B.颔联写出作者看到竹鞭后心情非常激动,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
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
2.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19-05-08更新 | 31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 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 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


【注】法酒:按照法定规格酿造的酒。几杖复何铭:给几、杖作铭文,往往有自警或劝诫之意。汉代刘向曾有《杖铭》诗:“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恬静优雅环境,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B.颈联借法酒清琴,形神兼备地刻画自己美好情操。
C.“浩然机已息”,作者于平静之语中表现旷达风度。
D.“几杖复何铭”,用反问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
3.颔联“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颇有意味,请简要评析。
2012-05-14更新 | 83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

刘禹锡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注】①本诗写于大和五年十月,刘禹锡赴任苏州途经洛阳,与白居易(字乐天)、崔群(字敦诗)等朝觞夕咏,作诗为寄。三人同登进士第,崔群曾授宰相。②邓禹,东汉军事家,因功业封候。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富有文学才能。③长洲,古苑名,今苏州市太湖北,这里指代苏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以“和”与“兼寄”表明作诗的原因,并以“乐天”和“敦诗”点明对象。
B.首联以“慰蹉跎”写朋友对自己的安慰,再点出与朋友同登科已达六十年之久。
C.颈联将诗人自己的经历与崔群曾经当上将相的身份作对比,寓无限感慨于其中。
D.诗人前去的苏州离朋友所在的洛阳几千里,难常与朋友饮酒赋诗,故“独恨”。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2-04-10更新 | 2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