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5 题号:1630539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

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

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

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注:①元员外:即元宗简,与白居易尤有深交,二人常一起出游。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②长沙:即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望长安,凋落的紫桐花和关关的鸟鸣声渲染了他的愁绪。
B.颔联中前一句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后一句“其奈”二字饱含无限感慨。
C.颈联所用的意象“猿声”“黄茅瘴色”与《琵琶行》中“黄芦苦竹”营造的意境相似。
D.白居易诗歌语言大多通俗易懂;而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较为含蓄。
2.首句中的“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指出诗中所蕴含的伤感之情,并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故人(节选)

【唐】白居易

故人对酒叹,叹我在天涯。见我昔荣遇,念我今蹉跎。

我本蓬荜人,鄙贱剧泥沙。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自从筮仕来,六命三登科。顾惭虚劣姿,所得亦已多。

省分辄自愧,岂为不遇耶?烦君对杯酒,为我一咨蹉。

注:此诗于元和十一年,作者担任江州司马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遭遇的盛衰变化。
B.“信口嘲风花”的“信”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含义相同。
C.第九、第十句的意思是诗人自从初出做官,曾被朝廷六次任命三次考试及第。
D.这首诗用语朴实,直白如话,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思,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2.白居易的这首诗与《琵琶行》是同时期创作的,两首诗的思想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全诗分析。
2024-02-23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注】①诗人当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当时的景色,用秋江月夜的环境来烘托故事的悲凉气氛。
B.三至十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歌女悲哀的神情。她的歌唱和哭立令人伤感难受,她年轻美丽,又是那样悲哀,靠着帆樯站立,眼泪直往下掉。
C.最后四句,诗人想去探寻歌女悲哀的原因,可是这位年轻的歌女却守口如瓶,一言不发,让人猜疑,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
D.这首诗用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位楚楚动人的歌女形象。诗人是冷静、纯客观地记叙,语言中没有融进多少个人的感情。
2.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相比,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2019-12-28更新 | 4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顺序。
B.诗题“望”字一语双关,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又暗含“招客”的主题。
C.诗歌颈联写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出发,辅以贴切的比喻,甚是高妙。
D.诗人独居异乡,内心愁苦,以乐写哀,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
2.这首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诗人为什么要邀请友人?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2020-06-13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