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高二 期末 2022-07-21 7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着短视频,看到“伪养生”内容心头一惊,转发给他人,继续往下刷时就会不断出现类似触目惊心的内容,让你觉得身边到处充斥着危险;在一些电商平台购物,明明是常客,自己买的东西看上去打了折扣,实际上价格却远高于不常购物的其他人;玩着对战游戏,只要一充钱购买道具,就可以匹配到“弱鸡”对手,而只要一停充,立马就会遭遇“大神”对手,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背后驱使自己不断充值……

以上种种经历的背后,其实都是平台的算法在“捣鬼”。一方面,平台在用户大数据支撑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用户;另一方面,由算法建构的“数字牢笼”也将用户紧紧围困在其中,使用户行为接受算法潜移默化的摆布。

算法没有价值观,但算法背后的人是有价值观的。数年前,一些互联网大公司负责人向公众兜售“技术中立论”,声称算法不受任何一方势力掌控,完全客观、公正地为用户提供公共服务。然而,“打脸”转瞬即来——2020年6月,一家微博平台因在舆论事件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且传播违法违规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并责令整改。在算法背后的“人”的操纵下,“客观”和“中立”看上去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平台算法除了服务广大互联网用户外,还服务于从中渔利的各路资本。“这边订单还没送到,那边新的单子就派下来了。上楼下楼,一下都不能歇,超时了还要扣钱。”“早晚高峰不接拼单就接不到单,你接了拼单系统根本不管你交通状况怎么样,我们赚不到钱,客人因为等久了脾气上来了还要跟我们吵架。”“说是购买‘直通车’之后能够给我们在‘双十一’的时候导流,结果导流来的订单挣的钱还不够交流量费的。”消费者觉得自己花了更多的钱却没有享受到等价的服务,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电商个体户”也认为自己成为了出力不讨好的冤大头。这一来一回的“差价”去了哪儿?也许只有平台能够回答。

在种种平台算法乱象之后,国家出手了——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3月1日起施行,其中对利用算法“杀熟”、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刷量控评等行为做出严格规制,堵住了制度设计的漏洞。

《规定》的条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其中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用户模型和用户标签管理,完善记入用户模型的兴趣点规则和用户标签管理规则,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关键词记入用户兴趣点或者作为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

该规定将对当下一些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网络流量,将用户行为进行负面信息标注,继而将这些负面关键词导入平台算法,使得用户在接收平台推送信息时陷入“信息茧房”的乱象起到一定的整治作用。

从《规定》具体条款中不难看出,有关部门在约束平台算法中不仅凸显了监管决心,还彰显了监管的科学性。这其中既突出了对使用平台服务的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自制力较弱群体的关注,也将平台上的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放到了高位。对于不履行保障义务的相关责任人,更是约定了最高至承担刑事责任的罚则,这为管好平台算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提升了依法治网的监管力度。

给平台算法念紧箍咒,是对广大互联网用户广泛关切的回应,当能促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对平台而言,在掌握算法这一盈利工具的同时,要摈弃所谓“技术中立论”“算法没有价值观”的诡辩逻辑,让算法真正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

(颜之宏《让平台算法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摘自《瞭望》2022年1月31日出版)

材料二:

什么是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是一组有穷的计算运行规则,规定了解决某一特定类型问题的一系列运算,是对解题方案的准确完整描述。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要用计算机算法语言描述,算法+数据结构就组成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计算机应用程序。解决相同问题,不同人设计的算法可能不同,不同人设计的算法代表了其解决问题不同的理念和思路。制定一个算法,一般要经过设计、确认、分析、编码、测试、调试、计时等阶段。完成相同任务,解决相同问题,不同的算法用的时间、空间或效率可能完全不同。

网络平台核心算法是企业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代码化的结果,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里面蕴含着企业经营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经营价值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算法虽然不具有道德规制的属性,但算法的开发者是受到社会制度规约的。算法有价值观,算法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价值观,算法伦理道德缺陷是企业价值观上的缺陷。部分企业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杀熟”行为,跟传统线下企业对新客户实施“杀生”行为,同样都是违背商业诚信的行为。部分企业大肆宣扬技术中立、算法中立等观点,为了博大众眼球,赢商业利益,宣传和推动低俗内容,吸引点击率和访问率,办网站的一味追求点击率,做社交平台的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实质上满眼球都是企业的利益,却忽视了企业应遵守的社会公德和肩负的社会责任。

(陆峰《大数据时代亟待加强网络平台算法治理》,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网络平台服务盛行的今天,很多用户都曾吃过平台算法的亏,不知不觉地进入算法构建的“数字牢笼”,任由其摆布。
B.平台算法既非为消费者服务,也非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电商个体户”等服务主体服务,而是为各路资本服务。
C.《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相关管理规则,提供了管理平台算法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国家约束平台算法的监管决心。
D.平台掌握了算法这个盈利工具的同时,理应受到社会制度的约束,遵守社会公德,肩负社会责任,让算法真正成为技术向善的工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网络平台的电商,对老顾客暗中提高价格,坑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是他们在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的“杀生”行为。
B.虽然平台算法易使用户陷入“信息茧房”之中,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的出台会对这些乱象起到整治作用。
C.算法是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由于不同的人设计的算法不同,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思路也不同。
D.加强平台管理,增强企业的社会公德意识,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企业就应该要摒弃追求点击率和访问率的做法。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平台算法乱象的是(     
A.在娱乐行业,某商业平台干预热搜,影响网络舆论,千方百计地制造话题进行炒作,为某明星博眼球、拉流量。
B.中学生刘某沉迷某网络对战游戏后,花光自己的零用钱,甚至骗家人的钱去购买道具,否则他在游戏过程中就会遇到神一般厉害的对手。
C.刘先生喜欢浏览“XX头条”的民生新闻,他每天都会进入该平台阅读,该平台则根据他这一爱好推送相关的新闻内容。
D.某潮牌电商平台在“双十一”中推出钜惠活动,尤先生作为老用户,开通月卡需要39.9元,而他的朋友作为新用户仅需29.9元。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前几年,据媒体报道,某些视频平台不断地将“小猪佩奇喝漂白剂”“米老鼠被车碾过”等“儿童邪典片”推送给儿童。请结合材料,谈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2-07-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封里的儿子

司玉笙

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画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哭了,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们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1950年秋,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他照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说,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

他也笑了,说,咱俩就是一个人。

出国前班长约他去街上照相,留念。过了几天,照片取出来了,是黑白的。单身的一人一张;两个人的合影也是一人一张。他第一次见这照片不禁叫了起来,咋跟活的一样!

班长说,这相片可金贵哩,花去我半个月的津贴,得放好。

在他的注视下,班长将自己那三张照片塞进一个早已写好地址的信封里。这信封纸质韧硬,正面有红框,竖写形制。

揣着这照片,两个人跨过鸭绿江。放眼一望,满目冰山雪岭,林木间寒气重重。战斗一打响,阵地上一片火海硝烟,残枝碎石乱蹦。激战中,班长被一颗炮弹炸成重伤,融化的冰雪和冒着热气的鲜血糊满了一身。奄奄一息的班长看看他,说,兄弟,这信封你拿着,里面还有攒给咱娘的钱……

班长牺牲后他被临阵任命为班长,一喊刘兴根他就答应,好像有两个人在他身子骨里发力,打起仗来十分英勇。两年后,后方战地医院又多了一名伤员。这伤员头部被弹片击中,昏迷了一星期方苏醒。医护人员高兴地相互传语,刘兴根醒来了,英雄醒来了……

后来他被转到国内疗养,他将那信封找出,小心翼翼地抚平,再添上回信的地址,托人寄出。过了月把,回信来了,是人代写的:你母亲接到你寄来的信和照片喜出望外,捂住哭了大半天。自你参军走后,这些年来你母亲天天去庄东头的大路口盼你。你两个妹妹已出嫁。四亩庄稼地有互助组帮种帮收,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读完信,他忽地捶了自己一下,我本来就是娘的儿子呀!

往后再写信,他就用班长的口吻。那边回信问,合影照上的另一个是谁?他答,是我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娘的儿子。那边回信说,你母亲现在逢人就说,俺儿回来了,还多了一个,就在俺怀里。说着还掏出照片让人家看……

这一提,他心里便拱出一句,我就是我就是,永远是!

为尽量使自己像娘的儿子,他每天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

班长的颧骨高,他就反复夹捏自己的腮帮子,好让颧骨突出。时间长了,腮帮子还真凹陷下去了一点。护理人员奇怪,问,刘班长,脸上怎么不舒服?

都好着哩,他说,只是想娘了。

复员前,组织上派人征求他的意见,安排你到本地一个大厂工会工作咋样?他说,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

他按着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小刘庄。还未进庄,头前身后呼呼啦啦簇拥了一群人,争相替他拿行李。被人引着,一进这农家小院,他愣了:一位衣衫打有补丁的中年妇女端坐在简易的板凳上,双手捏的竟是班长写的那个信封!

丢下行李,他紧跑几步,跪伏在这位母亲的双膝上,一声憋了许久的话语自胸腔喷薄而出:娘啊——

是根儿吗?眼泪扑簌簌地滴落下来,是热的。

是我,是我,娘!

粗糙温暖的手在他头上脸上哆哆嗦嗦触摸着。俺的儿,你这脖子上的那颗痣咋没了?

娘,扛枪磨去了。抬头一看,娘泪湿的眼皮是合着的,眼窝里分明有什么在拱动。

旁边一个妹妹插话道,娘怕你忧心,信里不让告诉你她的眼几年前就瞎了。

娘,明天我就带你看眼去!

背着娘跑了几个医院诊治,娘的眼还是没有起色。娘说甭花那钱了,有你在跟前,俺啥都看得明白。

此时县里给他安排好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他坚持不去,说,我回来就是照护娘的。并对两个妹妹说,有哥在你们放心,你们该忙哈忙哈。

于是就在生产队当了保管员,离家近。给他说媳妇,他就要求一条:必须对我娘一百个孝顺!

婚后,两口子轻声问暖、俯身侍奉,娘的脸上就断不了笑客,直至八十六岁寿终。在操办老人家的后事时,有人好像知晓了他的经历,想写一篇报道宣传宣传。他说,我没啥可写的,与那些埋在雪地里的无名战友比,我还活在母亲身边……

那日晚间,他在电视新闻上看到部分战友的遗骸被军用飞机运回祖国时,泪珠止不住地滚淌。他让家人打开那小盒子,指指那张合影照叮嘱道,放大,放大……

放大的合影照拿回来后,他看着看着突然说了一句什么,牙关一紧竟昏迷过去。紧急送进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天夜里去世。

灵棚内,高挂的遗像就是那张放大的合影。问清缘由,吊唁者无不动容,噙泪再三鞠躬。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十几枚压在箱底的军功章,还有那个老式信封。

信封已经毛边了,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信封里的儿子”既指班长,也指刘敬根。刘敬根对班长母亲尽孝主要是想弥补自己爹娘走得早的遗憾。
B.在一次紧张激烈的战斗中,班长因为掩护刘敬根而深受重伤,在弥留之际他将装有相片和钱的信封托付给刘敬根。
C.小说中刘敬根对着班长的照片进行“整容”,这个看似荒唐的情节,体现刘敬根真实意替班长尽孝心的想法。
D.战后刘敬根两次主动放弃好工作,甘愿留在生产队当保管员,体现了他不贪图享乐,愿从最底层做起的扎实作风。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班长耐心地教刘敬根识字,视他为亲兄弟,既写出班长对刘敬根的爱,也引出后文的故事情节。
B.小说主要采用顺叙的方式,还运用插叙交代班长母亲前几年瞎了眼的情况,使小说叙事既条理清晰,又避免行文呆板。
C.小说人物语言既朴实又真切,如“我还是想回庄里给娘端端碗,洗洗脚”话语平易,体现了刘敬根的拳拳之心。
D.小说结尾“淡淡的血迹依旧形如雪地梅花”,以“雪地梅花”比喻信封上淡淡的血迹,比喻生动形象,意蕴丰富深远。
8.随着情节的推进,主人公刘敬根完成了“儿子”角色的转变。请简要分析他的转变过程。
9.“信封”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2022-07-1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首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謩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征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疡,山川阻深,兵运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未遣使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侍臣奏言:“冯盎、谈殿往年恒相征伐,陛下发一单使,岭外帖然。”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盘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乃赐征绢五百匹。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至如颉利,往岁数来侵我国家,部落疲于征役,遂至灭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北狄世为寇乱,今延陀倔强,须早为之所。朕熟思之,惟有二策:选徒十万,击而虏之,涤除凶丑,百年无患,此一策也。若遂其来请,与之为婚媾。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断可知矣。以此而言,边境足得三十年来无事。举此二策,何者为先?”司空房玄龄对曰:“遭隋室大乱之后,户口太半未复,兵凶战危,圣人所慎,和亲之策,实天下幸甚。”

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九·论征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
B.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
C.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
D.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中原”的意思。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有时也指称为“国都”。
B.师旅,在古代可以指军队,也可以指战事。本文指军队,与《论语》中“加之以师旅”的“师旅”不同。
C.北狄,是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周朝时中原人把周围非华夏的四方,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D.司空,古代一种官名。西周时开始设置,掌水利、营建之事。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听从魏征的建议,没有发兵讨伐冯盎、谈殿,最终只派出了一个使者,就使岭南地区获得了安宁。
B.唐太宗指出,苻坚、隋炀帝和突厥颉利皆因穷兵黩武而走向灭亡,故不能因林邑言辞不恭就派兵攻打它。
C.对待北狄的侵扰,唐太宗有两个策略,一是选派精兵讨伐北狄,一是与北狄通婚,房玄龄认可和亲之策。
D.唐太宗认为,好战则民凋,忘战则民殆,因此应不用兵甲,施以仁政,训练威仪,分出等级,以利天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邑蛮国,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
(2)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
14.唐太宗准备讨伐冯盎、谈殿时,魏征劝阻了这件事。他阐述了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
2022-07-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员外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

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老未还。

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

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注:①元员外:即元宗简,与白居易尤有深交,二人常一起出游。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②长沙:即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望长安,凋落的紫桐花和关关的鸟鸣声渲染了他的愁绪。
B.颔联中前一句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后一句“其奈”二字饱含无限感慨。
C.颈联所用的意象“猿声”“黄茅瘴色”与《琵琶行》中“黄芦苦竹”营造的意境相似。
D.白居易诗歌语言大多通俗易懂;而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较为含蓄。
16.首句中的“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指出诗中所蕴含的伤感之情,并简要分析。
2022-07-19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