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50 题号:164592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虽然我国的人口数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但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其中,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以来已经“四连降”,2020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比2019年的出生人口1465万减少265万人,下降18%。

究其原因来看,“二孩堆积”效应减弱是其一。所谓“二孩堆积”,是指许多“非独夫妇”过去虽然想生二孩,但政策不允许,因此这些夫妇以前被压抑的二孩生育意愿都集中在政策放开的头几年释放出来。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到2020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二孩堆积”效应越来越弱了。

其他因素还包括近年来结婚人数下降。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只有约813万对,比2019年减少了110多万对。我国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为何不断减少呢?这是因为自1980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数量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的。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80后”“90后”“00后”的存活人口数量分别是2.19亿、1.88亿、1.47亿。可见,“90后”比“80后”少了3100万人,“00后”又比“90后”少了4100万人。

从短期看,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年轻人也推迟了结婚或生育的计划。

前段时间,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撰文表示,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总和生育率,可以通俗理解为平均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在现代社会,生育率达到2.1,则称为达到更替水平。所谓“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是指总和生育率低于1.5。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在2018年和2019年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4951.47,已经跌破警戒线。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只有1.3,继续跌破警戒线。

人口负增长将在什么时候到来?从数据趋势看,近几年我国每年死亡人口在1000万左右,排除其他因素,当出生人口低于1000万,就需要注意了。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以及“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政策建议,这预示着,在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的当下,国家将出台相关政策以提升生育率,扭转出生人口不断下降的趋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摘编自何亚福《人口负增长将在什么时候到来?》)

材料二:

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人口质量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流动高度活跃,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厚的人口红利。同时,此前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历史性转变,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转型阶段,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出现。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加速增长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伴随着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我国养老保障负担不断加重,此前大量劳动力释放所激发的发展能量、人口红利以及消费能力不断衰减甚至消失。随着老龄化、人口低生育率的持续,我国将不可避免地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势必带来更多不利的后果。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会导致社会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进而引发诸多严重社会经济问题。

目前,中国老龄化水平及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在人口负增长影响下,中国不仅可能失去“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位置,人口的世界占比也可能持续下降。一旦形成长期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态势,将可能导致经济、社会等外部系统关系的失衡,带来人口安全风险并进一步导致国家根本安全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为了应对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全面二孩”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其效果堪称立竿见影。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后,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但是喜中有忧的是,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仍低于上一年。究其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全面二孩”政策还不足以扭转当前少子化及人口出生低迷的趋势。

为了应对“人口负增长”,我国生育政策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未雨绸缪推出必要的强化政策,让生育率恢复至合理水平。面对严峻的人口发展态势,渐进式地调整生育政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维持适度生育水平是一项重大工作。针对人口变动态势,有关部门应当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破解年轻人“想生不敢生,想要不敢要”的难题,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按意愿生育。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采取支持和鼓励生育的政策,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让生育率稳步回升到相对安全的水平,为经济健康发展、为民族永续发展确立足够的人口安全边际。

(摘编自樊大彧《应对“人口负增长”要早做准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以来已经“四连降”,虽然我国的人口数量继续保持低增长态势,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人口质量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口流动高度活跃,这些因素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丰厚的人口红利。
C.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加速增长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D.我国在2018年到2020年期间平均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每一年的总和生育率都跌破警戒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数据趋势看,排除其他因素,当我国每年死亡人口高于当年出生人口时,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就来临了。
B.持续的人口低生育率,虽然不会导致社会高度老龄化,但将使我国不可避免地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
C.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比2019年减少了一百多万对,主要原因是当代年轻人生存压力大,结婚意愿降低。
D.“全面二孩”于2016年起正式实施后,2017年“二孩”出生人数比2016年明显增加,当年出生人口得到增加。
3.下列各项,不是中国出生人口下降原因的一项是(     )
A.适婚年轻人的数量减少。B.“二孩堆积”效应减弱。
C.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D.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为了应对我国人口发展出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结合材料内容,请你指出国家采取了或应采取哪些措施。
【知识点】 时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11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12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6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B.《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
C.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C.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D.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2022-03-10更新 | 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衣侠客”带你领略千年银杏谷,古装撑筏穿梭古老秘境,雪地策马奔腾皑皑雪原……有文旅局长因为短视频意外走红后,各地的文旅局长纷纷效仿,换装、排舞、骑马,使出浑身解数为家乡“代言”。有网友评论:“现在没点才艺,都当不了文旅局局长。”

数据的呈现最为直观:今年2月以来,多个“出圈”文旅局长代言的相关旅游目的地搜索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云南德宏搜索热度同比增长83.36%、环比增长6.88%,新疆塔城搜索热度同比增长18.5%、环比增长39.09%,一些地方的旅游订单比2019年同期也有大幅上涨。这背后有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变化,但文旅局长们“出圈”对当地带来的曝光量和知名度的提升,也不容忽视。也要看到,互联网上热度的提升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际的旅游消费。有平台上一些城市随着文旅局长一同“出圈”,搜索热度居高不下,实际的门票机票酒店等订单交易量却甚至出现了下滑现象。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确定,受到季节、交通、天气、个人偏好等诸多复杂现实因素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是说只要文旅局长“出圈”就必然带火当地旅游市场,如何将流量变成“留量”,让游客感兴趣、愿意来、留得下、多消费,还有更多的下半场文章要做。

文旅局长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借助短视频产品吸引各方关注家乡美景,是旅游业在宣传端上的发力。随着文旅行业日渐回暖复苏,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场“花式比拼”中来,如何赢得先机?

有网友认为,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业,在展现诗画风景的同时,也要做好告诉大家怎么玩好吃好之类的“诗外功夫”。也有人说,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最能吸引人,把地方文化的魅力充分、有效地展示出来可能成为“竞争”胜负的关键。快速复苏的巨大文旅市场,给了各地文旅局长们发挥创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不论是生动呈现一地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气质,还是解锁丰富实在的玩法、提供满满的旅游干货,只有瞄准用户需求、激发浓厚兴趣,才能将更多屏幕前的短视频观看者转化为奔赴诗和远方的行动者。

说到底,“吸引人”只是第一步,怎样“让人来”,怎样“来了之后流连忘返”,更关乎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对于凭借各种宣传方式“出圈”的景点和城市而言,切实打造好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服务能力显得尤为迫切而紧要。无论是欣赏身边的美景还是奔赴远方的“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最终决定出游体验的除了山水风光、人文景观的“颜值”,还有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的“实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关注不可或缺,内功更须修炼,网红景点化身行业常青树还得靠“内容为王”。不断充实完善旅游服务供给,开拓思路满足需求又创造需求,回答好游客“想要消费”“舒心消费”的课题,才能将海量的网络注意力转化为强劲的产业发展力。

(《人民日报》:《文旅局长们“出圈”,给当地旅游带来多少“留量”?》)

材料二:

流量留客并非长久之计,旅游业的长足发展还需落到实处。互联网前端的宣传视频要与旅游地后备的软件、硬件实力相配套,才能让游客不仅感兴趣、愿意来,还能留得下、多消费。文旅局长的宣传推广、形象传播只是第一步,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创新、交通便利、服务优化、质量保障才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才能让网红景点变身长红景点。

近日,四川甘孜文旅局长刘洪因“谁砸了甘孜旅游的锅就砸谁的饭碗”再上热搜。起因是一名博主预定了康定某酒店后,因天气原因无法成行,可商家不仅不予退单,反而因博主给了差评而谩骂,博主曝光后,局长放出狠话,当地迅速查封处理。这种迅速解决问题的态度、果断积极的作风引来网友纷纷点赞,更让广大网友直观地体会到了甘孜旅游的软件措施究竟如何,实打实地做好了一波良性宣传。

反观近年来,不少利用网络宣传的景区频频翻车,镜面铺地自称“天空之境”、伏羲山天梯被嘲诈骗、游客进店被强制消费……这类名不副实的旅游陷阱层出不穷,一时爆红后,引来骂声不断,随即便被游客抛弃。信息化时代,旅游景点利用网络宣传不失为有利举措,但归根结底仍需货真价实,景点翻车正是当地监管不力、设施不全、服务不佳的结果。

因此,各地相关旅游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完善当地旅游业软硬实力,才能将“头回客”转变为“回头客”。

(陈长雨《文旅局长火出圈,流量留客并非长久之计》)

材料三:

湖北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解伟在推介当地千年银杏谷景区时,出镜作古风男子的扮相,但荧幕形象与人们习惯的旅游景区代言人形成强烈反差,被网友戏称为“以丑出圈”。

这种出圈方式看似另辟蹊径,但实际上仍然被流量密码绑架,更暗含着基层文旅产业尝试突围中的困境与隐痛。

随州文旅局长出圈的底层逻辑,仍然在于“颜值经济”和“官员下场”的流量密码。从视频的拍摄手法和情节设计来看,视频的拍摄初衷和预期效果显然是对标之前走红的甘孜局长刘洪、昭苏县长贺娇龙,想要以精致唯美的画面和悠远古朴的意境吸引眼球,走的仍然是“颜值经济”的老路。只不过由于局长个人形象及妆造不当等原因,这套流量密码被玩砸了。但在另一套流量密码——“官员下场”的加持下,欠缺的诗意和美感被现实主义的真实、政府官员放下身段潜心做事的真诚所弥补,“不美”的“局长”身上反而产生出一种罕见张力。在网友的再次解读下,“无心之失”变成“不虞之誉”,吸引着流量回流。

“不美局长”因流量密码而出圈,却隐含着流量的残酷与局限。试想,如果这次拍摄的妆造更精致一点,那么解局和他代言的随州将按部就班地走上刘洪与甘孜、贺娇龙与昭苏的传统赛道。然而客观地讲,与这条赛道上的成功者比拼颜值,解局和随州并没有优势。如果不是歪打正着,凭借着“美”的赛道上“丑”的反差与“笑果”,解局和随州什么时候才能被这样广泛地看见呢?

跳不出流量密码的出圈难有未来。文旅宣传需要久久为功。尴尬的是,随州无法复刻自己的成功。网友只能欣赏和谅解一次不完美的呈现,出圈的随州不可能一直以“丑”火下去——这不但有损城市形象,更带有糊弄敷衍、拒绝精进的嫌疑。可是如果回到传统流量密码的赛道,就会发现颜值与美感的比拼越发激烈内卷,官员下场日渐成为常规操作而新鲜感殆尽,与此同时,花样翻新变幻无穷的网络世界使得网友的兴奋阈值越来越高,吸引注意力的竞争越发激烈。

流量密码绝不是文旅出圈的唯一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副县长向青山下河摸鱼、生火做饭,在烟火气里找到了古丈县的答案;陕西省岚皋县副县长杨乐、冯涛说学逗唱,搭档出道,在直播间找到了岚皋的答案。如何被看见,随州也必须有自己的答案。流量密码是一条堵车的捷径,探索自己的道路或许慢一点、难一些,但走得更远,更有稳健的底气。

(陈奕菲《文旅局长“以丑出圈”,莫将流量密码当作出圈唯一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旅游目的地搜索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既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有关,更离不开文旅局长们“出圈”给当地带来的曝光量。
B.数据的呈现告诉我们,提升互联网上的热度,就能吸引游客,从而转化为实际的旅游消费。文旅局长们可以借助短视频在宣传端上持续发力。
C.对游客而言,旅游目的地要有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的“实力”,但最终决定出游体验的还是依靠山水风光、人文景观的“颜值”。
D.甘孜文旅局迅速解决游客问题的态度、果断积极的作风让广大网友直观地体会到了当地旅游的软件措施情况,是一次有效的良性宣传。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数字的变化,是为了论证“出圈”的文旅局长为家乡代言,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流量。
B.材料二论述“天空之境”等事例,从反面论证了旅游景点利用网络宣传的同时,更需货真价实。
C.随州文旅局长玩砸了“颜值经济”,对当地没有起到宣传作用,这体现了流量时代的残酷与局限。
D.若随州一直以“丑”出圈火下去,不但会损害当地形象,更会给人糊弄敷衍、吃流量红利的嫌疑。
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哪个行为不能将流量转为“留量”?(       
A.西安“盛唐密盒”表演将文旅与传统文化融合,由扮演“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工作人员出题,并随机挑选游客上台答题。
B.洛阳举办第十届花朝节活动,除赏牡丹之外,还组织开展汉服文化节、“伊州曲韵·豫哈情深”非遗项目展演等系列文旅活动。
C.热搜榜上吸引无数游客前去打卡的“上海武康路”郁金香,实际上只是在小小的一盆花面前,利用错位和简单的摄影技巧,造成的一种假象。
D.“淄博烧烤专列”除让游客体验当地美食外,还精心规划、打造了四条文化体验廊道以及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让游在淄博更加便捷。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朝阳江滩是南昌城里热门的网红打卡点之一,落日残阳配上一泓江水,平日里无人问津的江滩摇身一变,成为一道风景。不少年轻人慕名前来打卡,一夜间,朝阳江滩成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除了朝阳江滩,还有南昌八一广场,以及万象城对面的摩天轮,也成为博主们的宠儿。层出不穷的网红打卡点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如果你是南昌市文旅局长,你如何将吸引来的年轻人留下来,请结合材料一、二提出有效的措施。
2023-07-01更新 | 9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15到1921年这六年是风云激荡的大时代,究竟什么路径才是救亡图存之道?究竟什么思想才能富国强兵?究竟什么主义才能复兴民族?

《觉醒年代》全剧直面历史追问,巧妙地将镜头对准大时代背景下北京大学这一“小社会”。北大兼容并蓄的思想作风折射了当时社会精英们不同的救亡路径,让马克思主义“自洽”地战胜落后思想,凸显了先进思想逻辑上的合理性。

20世纪前叶的北京大学新旧思想激荡,以林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为代表的保守派知识分子成为新文化运动值得尊敬的对手。但剧中并没有将保守派知识分子刻画成一群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负面形象,反而从史实出发,刻画出一群学养、才情堪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匹敌的“传统”知识分子群像。特别是辜鸿铭在北大开“论中国人的精神”讲座的演讲、林纾与鲁迅的隔空笔战,均光明磊落,不失书生本色。可以说,《觉醒年代》巧妙地将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文化、政治等层面的新旧之争,浓缩进北京大学这一“小社会”之中,一幕幕话语交锋的场面让蛰伏在时间长河深处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大时代的精神图谱在北京大学得以展现。

《觉醒年代》多线并进的叙事模式,将保皇派的复辟路线、无政府主义工读互助社实验乃至陈独秀、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探索一一呈现出来。在描写诸派斗争之余,亦可瞥见当时一众精英人物为旧中国谋出路的种种探索。如“反派”张丰载赫然提出“袁世凯复辟才是救国之策、富强之本”的观点。这固然是新青年觉醒之路上的绊脚石,但也代表了当时一派的救亡思路;而以陈延年为首的无政府主义实验团体互助社的成立与失败,则以一种亲历式的探索为黑暗中前行的国人进行了一次有益的“碰壁”,具有相当重要的启迪意义。

从新文化运动到张勋复辟帝制,再到“五四运动”,北京大学这一“小社会”的命运始终牵连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走向。《觉醒年代》将历史定格在北大,无疑是选择了一个最具解剖价值的历史切片。剧中的毛泽东来到北大,与李大钊、陈独秀的碰面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些史实几乎都在北京大学发生,《觉醒年代》在进步学生与保守官僚两派势力针锋相对的角力、互动中构筑风云变幻的旧世界图景,并呈现大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徐宁《基于受众意识的创作导向与审美追求——从<觉醒年代>看主旋律剧集创新叙事策略》)

材料二:

《觉醒年代》全剧深入表现风云激荡中的个体人物,以对个体人物生命、情感状态的描绘和个体冲突的展现,试图改变以往同类作品中以群体冲突和时代冲突为主的宏大叙事。如《觉醒年代》重点表现的是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个个体人物,对他们的刻画也并未在一开始就立足于“党的主要创始人”这个宏大的角度,而是一切从个体出发来进行展现的。特别是陈独秀这一人物,他一出场便是在日本衣衫褴褛地偷吃留学生们的饭,一边吃饭还一边喊着“这样的国无可救药”的狂言;剧中还表现他和儿子的矛盾、和友人们的分歧、蔡元培对其“三顾茅庐”的邀请以及他和辜鸿铭等旧派文人的争辩等。这些情节都力图摆脱因过分宏大所导致的概念化束缚,通过对人物个体性的展现来获取人性的丰富性和叙事的鲜活性,完成了创新的历史叙述和深刻的历史表达,继而引发共鸣。

由于人物表现的鲜活性与个体性,在总体历史真实的限定下,剧中对历史人物的呈现不再拘泥于概念性的历史本身,而是让人物散发着人性的魅力,如将李大钊对妻子的情感、对家庭的责任、对学生和长辛店工友们的关爱等,生动且具体可感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这样的个体性表现,也赋予了这些历史人物以新的认知价值。剧中对陈独秀的个体性表现,让观众看到了他在传统历史评述之外的更多、更复杂的其他层面,对这一人物有了全新的认知。剧中对蔡元培、胡适等人也进行了较为立体的呈现,他们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个人情感上趋同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但在政治立场上与李、陈等人又有着较大的分歧。这样的个体性叙事,让观众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产生了新的认知。同时,也因为这种新而产生了不同于常规认知的观赏价值。

《觉醒年代》在获得观赏价值的同时,亦以对影像的追求获得了艺术创新性。由于播放媒介所限,电视剧艺术不能与电影艺术的视听冲击媲美,但同样是视听艺术的电视剧也一直没有放弃“电影化”的影像追求。剧中更是多处使用有节奏和韵律的蒙太奇剪辑来进行视听叙事。其中毛泽东第一次出场的情节便颇具代表性。这段影像时间虽短,但十几个镜头交替出现:瓢泼大雨倾注而下,小商贩在街边冒雨叫卖,孩子头上插草,老妇拦车卖孩子,流浪汉衣衫褴褛地乞讨,军阀骑着马冲击百姓,富家公子在车内吃着汉堡悠然地看街景等,而唯有毛泽东,抱着刚出版的《新青年》逆街行走,街上一沟污浊的雨水被他一脚踏开。这组镜头将当时长沙乃至整个中国的真实状态细致地呈现出来,以视听艺术特有的表现力实现了简洁而有力的叙事。

《觉醒年代》以“觉醒”为主题,深刻挖掘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必然。在具体表达上,该剧获得了新的认知价值和观赏价值,对主旋律题材作品的创作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赵卫防《<觉醒年代>:思辨与观赏的逾越》)

1.下列对材料中《觉醒年代》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辜鸿铭在北大开讲座、林纾与鲁迅隔空论战均展现了大时代的精神图谱,从中可以看出《觉醒年代》中创新的历史叙述和深刻的历史表达。
B.张丰载提出的复辟救国的覆灭、以陈延年为首的互助社的成立与失败,对当时社会精英探索救亡途径具有相当重要的启迪意义。
C.蔡元培等人在大时代背景下与李大钊等人既趋同又有分歧,让观众对他们有了新的认知,他们不再只是故步自封的形象。
D.毛泽东首次出场的镜头颇具代表性地呈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真实状态,表明电视剧可以突破播放媒介限制,形成视听冲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中展现了社会精英探索出路的成功与失败,有利于显示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思想所具备的逻辑上的合理性。
B.《觉醒年代》从历史事实出发,展现了新文化运动引发的文化、政治等层面的新旧之争,回答了历史的追问。
C.《觉醒年代》同类作品因采取以群体冲突和时代冲突为主的宏大叙事,导致了概念化束缚,无法引起共鸣。
D.《觉醒年代》让观众从北京大学这一“小社会”中窥见历史风云,映照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必然。
3.下列选项中属于“大时代小社会”叙事策略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为典型代表的先行者们在变革浪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浮沉故事。
B.《陆犯焉识》将知识分子陆焉识放置在中国20世纪的政治环境中,将宏大历史叙事与传奇个人经历熔于一炉,谱写了一曲政治与人性之歌。
C.《平凡的世界》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D.《茶馆》以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4.材料二分析《觉醒年代》获得的观赏价值时,采用怎样的论述结构和论证方法?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在主旋律作品创作方面《觉醒年代》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022-11-03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