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学术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66105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航母的发展,每一艘航母的入列都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2012年“辽宁舰”入列,实现了中国人民海军航母“从无到有”的突破;2019年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2022年6月17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常规动力航母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等,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

“福建舰”下水是中国航母驶向远海大洋的第一步,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未来,“福建航”将统筹考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需要,以及航空母舰运用特点、港口保障条件,科学选择部署地点。

(摘编自高霈宁《“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

材料二: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机身轻,起飞速度要求不高,因此早期的航母只要有一段甲板滑行就能满足起飞需要。五十年代后,喷气式飞机成为了战机主流,速度越来越快,装载的武器越来越多,起飞重量越来越大,而航母跑道不可能越做越长,就只能另想办法了,于是出现了蒸汽弹射和滑跃起飞等助力起飞的方式。

美国率先开发了成熟的蒸汽弹射装置,最早装配在“小鹰”级航母上,第一艘“小鹰”号1956年开始建造,1961年服役,2009年退役,蒸汽弹射技术很复杂,现在除了美国有十几艘航母采用这种装置,世界上只有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采用了,其他国家受限于技术的复杂性都没有采用,而是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印度,以及早前只拥有“辽宁舰”和“山东舰”的中国。

所谓滑跃起飞方式,就是将舰首做成上翘的样子,利用舰载机本身的滑跑速度,沿着舰首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一个抛物运动,在战机被抛离舰首的瞬间,距离海平面更高,从而赢得短暂继续提速时间,以达到起飞速度。

电磁弹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直线推进技术,电磁弹射器与蒸汽弹射器相比,不是用蒸汽而是用电来驱动活塞,适宜于短行程发射大载荷,在军事、民用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摘编自网易自媒体平台)

材料三:

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SSO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和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炮上把3g重的聚碳酸脂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用电磁力把较重的弹丸推进到高速的可能性,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由此也将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8年美国海军与卡曼航空航天公司曾计划联合研制航母舰载电磁弹射器模型,指标是在3s的加速时间内,把重达36T的全载F-14战机加速到150节。据估计,这种电磁弹射器的重量只有现役的蒸汽弹射器的十分之一,而且省去许多管道,这对于舰船的安全运行和减重提速都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10月11日,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短10年间,中国航母从无到有,进而发展到自主设计建造,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B.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喷气式飞机因速度快、自重大而取代螺旋桨飞机成为战机主流。
C.目前美国有十几艘航母采用了蒸汽弹射装置,其他国家都因技术复杂而没有采用。
D.中国航母上的舰载机先后采用过蒸汽弹射、滑跃、电磁弹射等三种助力起飞方式。
3.先后入列的“山东舰”和“福建舰”有哪些显著差异?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学术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必然要关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层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影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制度的创建和运行是其中的关键。所以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国家行政,小到民众日常,无不与制度相关。我国古代有识之士对于制度的普遍性、重要性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说,治国须有“絮矩之道”。所谓“絷矩”,就是规矩制度。宋代的思想家朱熹说:“如礼乐刑政,文为制度,触处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引当时人的说法认为:“天下之大,兆民之众,须有规矩制度,使各守其分”。

“制”和“度”两个字,虽然在上古文献及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里面就可以见到,但将它们合在一起,形成“制度”这个概念则比较晚,可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有的文献认为黄帝创建制度,也有文献认为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在制定制度。

制度的创建,往往是那个时代的政治家、思想家根据人民群众实践和社会发展实际反复研判权衡的结果。例如,周代以礼乐文明著称,其礼乐制度主要保存于“三礼”之中。《周礼》讲王朝官制和政治制度,《仪礼》记述有关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礼记》则阐释各种礼仪制度的精神和意义。周公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确定了周代多种礼乐制度的纲领和原则,阐发了礼仪的文化精神。后人将《周礼》《仪礼》归之于他的名下,倒也不无道理。

制度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形成的,有些制度可以运行数百年之久而无大的变动,主要原因是其顶层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源起、发展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适应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是古代中国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相比之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科举制度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而言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所以尽管其弊病不少,但运行了上千年之久。

还有一些重要制度必须依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所谓“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在中国古代社会,最常变动的是赋税制度。赋税制度与国家、地方及民众的经济收入息息相关,与土地制度、人口状况等紧密相连,所以科学合理的赋税制度是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内容。从夏商时代的贡纳制度到清代的“摊丁入亩”,赋税制度在历代经过了大大小小无数次变革。

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结晶,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了解其制度可以说是最佳门径。例如,周代社会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两大支撑基石。如果对这两项制度有了深刻认识,那么关于周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再如,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认识这一变革的情况及其意义,就须先了解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这一时期许多诸侯国都在进行的“变法”,实际上就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制度变革。拿著名的商鞅变法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国家授田制代替传统的井田制、以军功爵制代替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如果对于这些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制度变革没有认识,要了解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是不大可能的。

(摘编自晁福林《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体现在制度创建和运行的多个方面。
B.在社会生活中,制度既关系到国家行政这些大事,也关系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C.周公确定了周代多种礼乐制度的纲领和原则,并著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D.古代的科举制度可以运行数百年而一成不变,但赋税制度却在历代经过了无数次的变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得简明扼要,从如何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全文的论点。
B.文章采用由总到分的思路,阐述了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一-把钥匙的观点。
C.文章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增强文章说服力,有力支撑了论点。
D.文章主要从制度的重要性、起源、创建三个方面论证了解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和"度”两个字,虽然在上古文献已经出现,但“制度”这个概念的形成较晚,且在哪个时代形成,依然尚无定论。
B.只有经过长期社会实践检验、其顶层设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被人们认可、接纳的制度才能够运行得长久而无大的变动。
C.只有了解某一历史时期的制度,才能认识其社会发展状况,因为制度是经济、政治、文化预类等领域发展实践、发展理念的结晶。
D.制度史研究是认识古代中国的二把钥匙,因此要重视制度史的研究,充分认识、研究各个朝代根本性意义的制度变革。
2020-08-07更新 | 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的文字

孙茂

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和张守仁先生编选的《世界美文观止》,两本书都与“美”息息相关。《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他美学家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但20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再观这本小书,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文艺研究获得另一种视角。

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现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

虽然与同时代的很多美学大家相比,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不够“新”,不够“完整”,但他却告诉我们“怎样”才美,美对于生命是多么重要,并把我们引入一种能感受到美的阅读当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与情操。而很多关于“美”的著作在谆谆教导我们“什么是美”时,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美”在他们笔下支离破碎,面孔冰冷坚硬。宗白华的美学论文往往“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带着那种对宇宙、人生、生命的自我觉醒似的探索追求”,“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

说起“美文观止”,不免让人联想到“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全书12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我想,张守仁先生编选《世界美文观止》时,之所以取书名为“美文观止”,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编入《世界美文观止》的精品,主要是中外文学家的名作,但也有艺术家的华章,如达·芬奇的《笔记》和李斯特的《音乐与情感》;有政治家的佳文,如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和美国总统里根的《“我们向亡灵宣誓”》;有科学家的妙品,如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詹克明的《黠月》;还有大学者胡适、冯友兰的容智之文《致吴健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本书编入黎巴嫩作家《笑与泪》。张守仁先生在赏析中说:作者在此文中,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以两种情景表明:黄金、珠宝、华屋,不能换来爱情;只要两心相悦,即使贫穷、疾病、离别,也能忍受、坚持、等待。紧跟着,张守仁先生抒发他对真正爱情的感悟:“爱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痛苦磨不灭、眼泪抹不去的东西。美好、坚贞的爱情是灵与灵的相恋、命与命的交融,是心里的思念、梦里的牵挂,是望穿秋水的等待、撕心裂肺的苦熬……”我读到这里很受感动和启发,尤其赞同张守仁老师说的爱情观。

总之,《世界美文观止》在翻译过来后既掺入编者生活经验、心灵感受、写作体会和独特发现,也使赏析更具个性,正文更臻丰盈,美文更显华美。

两部著作堪称精美,从头到尾,从思想到艺术,从字里行间,全都透露着“美”的概念。某些好的篇章词句甚至给人以好的人生启示和享受。就像著名作家迟子建说:文字的美像天庭的阳光。文字看上去是寂静的,其实它是有色彩和韵律的。文字散发的气息和它弥漫出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最完美的体现。当文字的美像天庭泼洒到人间的阳光一样四处绽放的时候,烂漫与优雅的艺术气质也就不知不觉在我们身上生成!

读罢此二书,收获很大。它让我认知美,认知“美文”,认知中外散文创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自己今后的文学创作。感谢宗白华老先生的书写和张守仁老师的编选,前辈是伟大的,向你们致敬。

(摘编自孙茂的文章《美的文字》,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对于人的生命非常重要。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渗透着本文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
B.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带着情感的直观把握,渗透着对生命、人生、宇宙的探索追求。
C.宗白华的美学思想虽然不够“新”,不够“完整”,但能够带领读者直观的把握“美”。
D.《古文观止》所选十三篇韵文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写,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即写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为后文论述“美的文字”做好了铺垫。
B.文章引述《古文观止》文献资料和相关语言材料,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说服力。
C.文章第四段引入《古文观止》未显突兀,为后文论述“美的文字”提供了依据。
D.文章首段点明论述对象,中间紧扣中心展开论证,采用递进式结构,逐层深入论述,行文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提到《古文观止》著作,《古文观止》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得最多的是《史记》,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左传》。
B.《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222篇,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好的篇目到这里休止了。
C.张守仁先生的爱情观是纯真、高洁、美好的融合,是趋向于“柏拉图式”的恋爱观。
D.编入《世界美文观止》的精品,主要是中外文学家的名作,但也有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大学者的佳作,如达·芬奇的《笔记》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我与绘画的缘分》等。
2021-12-29更新 | 10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加速”的休闲时间

①最近,“电子榨菜”的说法很火。用榨菜下饭是国人一贯用以解决食物乏味的办法,只要有一包榨菜,这顿饭的味道就会好上许多。同理地,电子榨菜指涉的是年轻人吃饭时用来“下饭”的视频。在风格上,电子榨菜的特点是___________,哪怕观众一边分心吃饭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视频信息的接收。

②年轻人选择下饭的电子榨菜,重点不在于学习知识、品味经典,而在于在极短的时间里抓紧获取信息、抓紧放松。所以,那些影视解说的基本特点是信息直给、观众可以无门槛地接受与理解。譬如很多电影在解说后都被简化成“小美与小帅的故事”:男主角叫“小帅”,女主角叫“小美”,警察叫“佛波勒”,反派叫“丧彪”……影视解说榨干了镜头、调度、意象、蒙太奇、隐喻,将所有的影视剧都变成了“故事会”。

③显然,这样的“文化速食”会遭到批评。年轻人并非不明白这一道理,但他们还是选择“几分钟看完影视剧”,影视剧内容质量的下滑、篇幅的注水固然是一方面,但年轻人时间的稀缺或是根本的症结。这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问题:他们休闲娱乐的时间太少了,专门腾出时间看一部两个时长的电影,或者每集40分钟好几十集的剧集,成为一件颇为奢侈的事情;甚至连休闲娱乐都是一种“加速”的状态——从倍速播放到把内容捣糊的影视解说,都可以窥见休闲娱乐的争分夺秒。

④年轻人的时间到底都去哪了?

⑤随着经济增长、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文娱内容丰富,人们的选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选择的增多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选择困难症,而是哪一个选择都不舍得放弃、哪一种选择都想去尝试。现代传媒的发达、消费主义的盛行更是加剧了这一认知: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在享受某种快乐,我们也想去亲身体验,仿佛唯有如此才能增加我们所有拥有的“体验的总和与深度”。比如这种网红奶茶很有名,我也想买来喝;这部剧讨论度很高,我也想追追看;听说文艺青年都得到大理走一趟,大理列入出行计划……

⑥然而,我们所拥有的休闲时间总归是有限的。娱乐方式不断丰富,但休闲时间几乎是固定的。怎么增加我们的体验内容?加速就成为一种消除世界时间与我们生命时间之间差异的策略,我们渴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享受更多的休闲娱乐。

⑦敏锐的商家捕捉到“加速”的时代趋势进行商业布局。本质上做的就是“时间的生意”,帮助用户节省休闲娱乐的时间,让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体验(虽然可能只是一种幻觉)

⑧加速的休闲娱乐,满足的不仅仅是功利性诉求——尽可能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满足的也是心理上的需求——“美好的生活就是被填满的生活”“好的生活就是丰富的生活”。几分钟读完一本书、倍速播放、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都体现出这种急不可待的“填满”:我们想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知道更多东西、了解更多东西、享受更多东西,仿佛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无限宽广。

(选自 曾于里《“电子榨菜”流行背后:加速的时间与消逝的闲暇》,有删改)

1.阅读上下文,适宜填入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入的选项是(     
A.熟悉亲切B.轻松愉快C.毫不费脑D.引人深思
2.以下对第⑦段画线句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对前面的话加以注释B.对有关内容补充说明
C.标示引用语句的出处D.标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电子榨菜”流行的原因的是(     
A.影视内容的注水B.休闲时间的有限
C.商业布局的趋势D.丰富体验的渴望
4.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2023-06-08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