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孙犁(1913-2002)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66105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逢

孙犁

水生斜背着一件日本皮大衣,偷过了平汉路,天刚大亮。家乡的平原景色,八年不见,并不生疏,这正是腊月天气,从平地上望过去,一直望到放射红光的太阳那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身子一挺,十几天行军的疲劳完全跑净,脚下轻飘飘的,眼有些晕,身子要飘起来,这八年,他走的多半是山路,各式各样的山路:五台附近的高山,黄河两岸的陡山,延安和塞北的大土圪垯山,哪里有敌人就到哪里去,枪背在肩上、拿在手里八年了。

他曾有过一种热望,能有个机会再打到平原上去,到家看看就好了。

现在机会来了,他请了假,绕道家里看一下。他悠闲地走着,四面八方观看着,为的是饱看一下八年不见的平原风景。路旁边并排的炮楼,有的已经拆毁,破墙上落了一片鸟粪,铁路两旁的柳树黄了叶子,随着铁轨伸展到远远的北方。一列火车正从那里慢慢地滚过来,惨叫,吐着白雾。

他信步走着,看看麦地,又看看天,看看周围那像深蓝淡墨涂成的村庄图画,这里离他的家不过九十里路,一天的路程,今天晚上,就可以到家了。

经过的村庄街道都很熟悉,这些村庄经过八年战争,满身创伤,许多被敌人烧毁的房子,还没有重新盖起来。幼时记忆里的几块大坟地,高大的杨树和柏树,也砍伐光了,坟墓曝露出来,显得特别荒凉。但是村庄的血液,人民的心却壮大发展了。一种平原上特有的勃勃生气,更是强烈扑人。

水生的家在白洋淀边上,太阳平西的时候,他走上了通到他家去的那条大堤。堤坡已经破坏,两岸成荫的柳树被砍伐了,堤里面现在还满是水。

太阳落到西边远远的树林里去了,远处的村庄迅速地变化着颜色。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家近了,就进家了,家对他不是吸引,却是一阵心烦意乱。他想起许多事。父亲确实的年岁忘记了,是不是还活着?父亲很早就有痰喘的病。还有自己女人,正在青春,一别八年,分离时她肚子里正有一个小孩子,房子烧了吗?他走得很慢,他决定坐在这里,抽袋烟休息休息。

他坐下来打火抽烟,田野里没有一个人,风有些冷了,他打开大衣披在身上,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黄昏时候,他走到了自己的村边,他家就住在村边上。他看见房屋并没烧,街里很安静,这正是人们吃完晚饭,准备上门的时候了。

他在门口遇见了自己的女人。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

“你!”

女人一怔,睁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子去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脚上那白布封鞋,就知道父亲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面跟,走到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在前面到屋里去点灯。水生在院里停了停。他听着女人忙乱地打火,灯光闪在窗户上了,女人喊:“进来吧!还做客吗?”

他走进屋里,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

“来,这就是你爹,一天价看见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现在回来了。”

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水生说:“来!我抱抱。”

老婆把孩子送到他怀里,他接过来,八九岁的女孩子竟有这么重,那孩子从睡梦里醒来,好奇地看着这个生人,这个“八路”。

水生抱了孩子一会,说:“还睡去吧。”

女人安排着孩子睡下,盖上被子,孩子却圆睁着两眼,再也睡不着。

女人端着灯到外间屋里去烧水做饭。

水生靠在炕头上,外面起了风,风吹着院里那棵小槐树,月光射到窗纸上来。水生觉得这屋里是很暖和的,在黑影里问那孩子:

“你叫什么?”

“小平。”

“几岁了?”

女人在外边拉着风箱说:

“别告诉他,他不记的吗?”

孩子回答说:“八岁。”

“想我吗?”

“想你。想你,你不来,”孩子笑着说。

女人在外边也笑了,说:

“真的!你也想过家吗?”

水生说:

“想过。”

“在什么时候?”

“闲着的时候。”

“什么时候闲着?……”

“打过仗以后,行军歇下来,开荒休息的时候。”

“你这几年不容易呀?”

“嗯,自然你们也不容易。”水生说。

“嗯?我容易。”她有些气愤地说着,把饭端上来,放在炕上,“爹是顶不容易的一个人,他不能看见你回来……”她坐在一边看水生吃饭,看不见他吃饭的样子八年了。水生想起父亲,胡乱吃了一点,就放下了。

“怎么?”她笑着问,“不如你们那小米饭好吃?”水生没答话,他拾掇了出去。

回来,插好了隔扇门。院子里那挤在窝里的鸡们,有时转动扑腾。孩子睡着了,睡得是那么安静,那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女人爬到孩子身边去,她一直呆望着孩子的脸。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她好像是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经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你能在家住几天?”

“就是这一晚上,我是请假绕道来看望你。”

“为什么不早些说?”

“还没顾着啊!”

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又无力地仄在炕上。过了半天,她说:

“那么就赶快休息休息吧,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

1946年河间

(节选自孙犁短篇小说《嘱咐》,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写阔别家乡八年的水生“偷过了平汉路”,表现水生的谨慎与小心,暗示时代背景。
B.小说写水生回家看到妻子脚上的“白布封鞋”,便知患病多年的父亲已经离世,照应上文情节。
C.小说描写的自然环境明丽恬静、富有生机,展现了白洋淀一带美丽的山川风物,营造祥和氛围。
D.小说用平淡质朴的语言书写了水生夫妇的家庭故事,表现战争年代的家国之情,突出宏大主题。
2.水生回家路上有哪些情绪变化?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概括。
3.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与丈夫重逢的女人含蓄而浓烈的情感,请举三例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

大娘!

咳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

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

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②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

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渡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

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C.小说运用了部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D.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
2.同为表现战士牺牲后群众的悲情,描写小菊悲情的语句能不能用在大娘身上,为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
3.有评论认为,《碑》是孙犁小说中具有艺术个性的一篇,它不同于以《荷花淀》为代表的清新明快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一种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和下面《荷花淀》中节选文字说明理由。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然后是一袋子一袋子叫水浸透了的面粉和大米。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2022-01-25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荷花淀(节选)

孙犁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

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们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

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

你看说走就走了。

可慌(高兴的意思)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娘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不行了,脱了缰了!

一到军队里,他一准得忘了家里的人。

那是真的,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等他们闲下来没有事了,我就傻想:该低下头了吧。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

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

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她们只好摇着船出来。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来呀?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小队长开了个玩笑,他说:

你们也没有白来,不是你们,我们的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可是,任务已经完成,该回去晒晒衣裳了。情况还紧的很!

战士们已经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用诗意的语言描写水生嫂月下编席的场景和月光下的白洋淀,表现了白洋淀的地方特色,营造了一种优美、宁谧的氛围。
B.“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手指的“震动”实际上就是心灵的“震动”,通过这一细节可以透视人物内心复杂而激动的情感活动。
C.敌人突然出现,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船,摇得小船飞快,体现了她们的紧张与害怕。
D.小说战斗过程的转换与妇女们由紧张到惊疑到愉快的心理过程的转换相结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生和女人简单朴素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女人虽震惊不舍,但也识大体,明大义。
B.文章的景物描写,比如开头作者借助两个充满想象力又贴切的比喻,把这个场景诗意化了。
C.敌人突然出现,妇女们拼命地往前摇船,小船也“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一样迅猛前行,这一段描写非常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动作描写、景物描写与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人物的英勇品质。
D.以现实主义为根基而揉进浪漫主义情调,把时代风貌的真实画面同作者的真挚感情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人性的善、人性的美和人伦的和谐。
3.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加以分析。
4.有人说,孙犁的文章“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2023-01-16更新 | 2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导

孙犁

11反扫荡。我当了机关里的一个小组长,村长给我们分配了向导,指示了打游击的地势。别的组都集合起来出发了,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看看太阳就要下山,很是着急。我跑向村长家去,在山坡上一家门口遇见他。村长也是跑得呼哧呼哧,看见我就笑着说: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怎么搞的呀?村长!我急了,女的能办事吗?

村长笑着,一样能完成任务,是一个女自卫队的队员!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我赶紧下去带队伍。女孩子站在小河路口上还在整理她的挂包,望望我来了,她一跳两跳就过了河。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在识字班里念书的吴召儿。

神仙山也叫大黑山,是阜平最高最险的山峰。她领我们走的是东山坡一条小路。靠这一带山坡,沟里满是枣树,枣叶黄了,叙落着,树尖上还留着不少的枣儿,经过风霜,红得越发鲜艳。

你们跟着我,有个好处。我们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她说,你看前头树上那颗冬儿多么大!我抬头一望,她飞起一块石头,许多枣儿就落在前面地下了。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看着大家都捡了枣,她也捡起几颗枣儿,放到嘴里去,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一望这座山,我们的腿都软了,我们不知道它有多么高。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①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等我爬到山半腰,实在走不动,找见一块平放的石头,就倒了下来,喘息了好一会儿,天上已经出了星星。离这不远,我姑父的羊圈就在那,我姑父会守住他的羊群的。她说。

我们就在这里过一夜吧!我说,我的同志们恐怕都不行了。

不能。她说,就快到顶上了,只有顶上才保险。你看那上面点起灯来的,就是我姑家。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门口。一开门,就有一股暖气,扑到我们身上来。一位老婆子赶紧说:快进来,外头的山风冷。先上炕吧,我给大伙点火做饭。

第二天,我们休息了一天。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她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这两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

这天晚上下起大雨来,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她不紧不慢地说:

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她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②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一清早我们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自信地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边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们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她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跟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祥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村长给“我”这个组分配了女向导时,我有点急了,在村长一番解释之后,又看见她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我”就放心出发了。
B.到山顶放哨时,因长年被雨水冲洗得光亮又滑润的山石不好爬,吴召儿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敌人的举动。
C.清早,我们看见一路的村庄在着火冒烟,敌人从山脊梁上朝我们进逼,在安排好我们的撤退路线后,吴召儿去截击敌人,壮烈牺牲了。
D.小说以点带面,对村长、姑姑和姑父这三人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他们的言行富有个性,写出了老百姓对我党领导下的抗战的大力支持。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与《百合花》中“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主人公的形象美。
B.②处“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既体现了吴召儿作为一个自卫队员的责任是一定要消灭敌人,也体现出一个女性面对危险时的勇敢。
C.小说与王愿坚的《党费》都以“我”的视觉来展开叙述,“我”在小说中不仅是一个叙事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角色之一。
D.文中“经风霜红得鲜艳”的枣儿、“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的玉蜀黍和扁豆角,画面感强,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有特定的象征意味。
3.请概括小说标题“向导”的含义。
4.小说写“我们”到了山顶之后的情节张弛有度;《荷花淀》中写水生嫂等妇女到马庄找丈夫未果后,划船回家途中捞菱角等情节及突遇日本船后躲避的情节也张弛有度。这种张弛有度刻画了两篇小说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析。
2024-03-10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