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1718295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

②改大理寺丞、知宜兴县。官市湖洑茶,岁约户税为多少,取足贫下,若谷始置籍备勾检。茶恶者旧没官,若谷使归之民,许转贸以偿其数。累迁度支员外郎,出为京东转运使。会河决白马,调取刍楗,同列卢士伦协三司意,趣刻扰州县,而若谷宽之。士伦不悦,于朝,徙知陕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蒙正,奏徙若谷潭州。

③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功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

④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近世俗薄,专以朋党污善良。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⑤若谷性资端重,治民多智虑,恺悌爱人,其去,多见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取足贫下(     )       (2)于朝(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监司蒙正
A.亲近B.偏袒C.帮助D.尊贵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宽缓B.抚恤C.免除D.赎回
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记
5.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
6.第④段写李若谷向皇帝进言,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7.文末评价李若谷“治民多智虑”,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分析。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君锡字无愧,性至孝。母亡,事父良规不违左右,夜则寝于旁。凡衾稠薄厚、衣服寒温、药石精粗、饮食旨否、栉发翦爪、整冠结带,如《内则》所载者,无不亲之。及登进士第,以亲故不愿仕。良规每出,必扶掖上下,至杂立仆御中。尝从谒文彦博,彦博异其容止,问而知之,语诸子,令视以为法。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时增诸宗院讲书教授官,而逐院自备缗钱为月馈,贫者或不能以时致,宗师辄移文督取。君锡言∶“国家养天下士于太学,尚不较其费,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束惰之理。”诏悉从官给。元祐初,迁司勋右司郎中、太常少卿,擢给事中。论蔡确、章惇有罪不宜复职。大河不可轻议东回,请亟罢修河司,以省邦费,宽民力。苏轼出知杭州,君锡言:“轼之文,追攀《六经》,蹈藉班马,知无不言。壬人畏惮,为之消缩。公论倚重,隐如长城。今飘然去国,邪党必谓朝廷稍厌直臣,且将乘隙复进,实系消长之机。不若留之在朝,用其善言则天下蒙福,听其说论则圣心开益。行其诏令则四方风动。为利博矣。”进刑部侍郎、枢密都承旨,拜御史中丞。即上疏劝哲宗亲讲学,广谱问,为躬政之渐。复以吏部侍郎、天章阁待制知郑陈澶三州、河南府,徙应天。因清明出郊,具奠谒杜衍、张异、张方平、赵概、王尧臣、蔡抗、蔡挺之茔,邀七家子孙,陪祭于侧,时人传其风义。绍圣中,贬少府少监,分司南京,,年七十二。绍兴六年,赠徽猷阁直学士。

(节选自《宋史·赵君锡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B.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C.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D.良规没调知武强县/从韩琦大名幕府彦博/及吴充在枢管/更荐之为检详吏房文字/徙知大宗正丞/加秘阁校理/改宗正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则》为《礼记》的第十二篇,内容为在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
B.班马是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均为重要史书。
C.卒,古人称士死为不禄,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和大夫死为薨,庶人则称死。
D.绍兴,地名,原名越州,宋高宗赵构逃至此地,改元绍兴,文中指赵构皇帝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君锡生性至孝,事亲细致入微。其母去世后,他一直陪伴在父亲身边,衣食住行,无不亲力亲为,甚至考中进士之后也因为父亲而没有入仕。
B.赵君锡心地仁善,关心他人疾苦。宗院增加讲书教授官,需各院自行承担相关费用,贫穷者有时不能按时交纳。他发现后上报朝廷,改由官府付费。
C.赵君锡正直耿介,敢于进言献策。他任给事中时,多次向朝廷提出建议,尤其是对苏轼外任之事极力谏阻,言之凿凿,入情入理,最终说服了皇帝。
D.赵君锡对君忠诚,为国尽心谋划。他在朝中任职时,规劝皇帝广求治国良策;认为黄河不可以轻议定东回,并奏请撤销修河司,以节省经费、宽省民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养天下士于太学,尚不较其费,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束惰之理。
(2)今飘然去国,邪党必谓朝廷稍厌直臣,且将乘隙复进,实系消长之机。
5.赵君锡为什么建议让苏轼留在京城?
2021-04-25更新 | 1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默先生传

   王向

公议先生刚直任气,好议论,取当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间,不得意。去居颍,其徒从者百人。居二年,与其徒谋,又去颍。弟子任意对曰:“先生无复念去也,弟子从先生久矣,亦各厌行役。先生舍颍为居庐,少有生计。主人公贤,遇先生不浅薄,今又去之,弟子未见先生止处也。先生岂薄颍邪?”

公议先生曰:“来,吾语尔!吾行年三十,立节循名,被服①先王,究穷六经。顽钝晚成,所得无几。校其所见,未为完人。岂敢自忘,冀用于世?予所厌苦,正谓不容。予行世间,波混流同。予誉不至,予毁日隆。《诗》不云乎,‘谗人罔极’。主人明恕,故未见疑。谗一日效,我终颠危。智者利身,远害全德,不如亟行,以适异国。”

语已,任意对曰:“先生无言也。意辈弟子尝窃论先生乐取怨憎,为人所难,不知不乐也。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聪明才能,过人远甚,而刺口论世事,立是立非,其间不容毫发。又以公议名,此人之怨府也。先生忧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为先生计,先生幸听意,不必行;不听,先生虽去绝海,未见先生安也。”

公议先生强舌不语,下视任意,目不转。移时,卒问任意,对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视。闻善于彼,阳誉阴非,反背复憎,诋笑纵横。得其细过,声张口播,缘饰②百端,得败行破。自然是人,贱彼善我。意策之三,此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次者。”对曰:“捐弃骨肉,佯狂而去,令世人不复顾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曰:“不能,尔试言其又次者。”对曰:“先生之行己③,世人所不逮也!曾未得称高世,而诋诃锋起,几不得与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祸也。先生能不好议而好默,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于不容?此策之最下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议先生喟然叹曰:“吁,吾为尔用下策也。”

任意乃大笑,顾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于世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阳思曰:“今日非任意,先生不可得留。”与其徒谢意,更因意请去公议为公默先生。

(取材于《宋史》,有删节)


注:①被服:承受,蒙受。②缘饰:文饰。③行己:立身行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节                                        循:按照,依照
B.先生听意                                     幸:幸而
C.以口祸也                                     良:的确
D.吾先生之病于世也                       宜:因此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从者百人                                 卒取下者矣
B.来,吾语                                     试言其次者
C.冀用                                        何疾不容
D.不如亟行,适异国                       公议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舍颍为居庐:先生在颍建筑房子居住
B.主人明恕,故未见疑:主人明察宽恕,所以没有猜疑我
C.今定不乐,先生知所以取之乎:今天平定了不高兴的心情,先生就知道原因了吧
D.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口不谈是非,只是心里知道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议先生为人刚毅正直,喜欢议论时人时事,先后在梁、宋间游历,但始终不得意。
B.公议先生深受注重节操、循名责实思想的影响,秉承先王教诲,深入地研究儒家经义。
C.公议先生聪明而富有才智,是非分明而又乐取人怨,常人难以至此,获得弟子们赞誉。
D.公议先生自认不是完人,对得到进用已不抱期望,其实这是他对现实有很清醒的认识。
5.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公议先生”改称为“公默先生”的理由。
2020-04-01更新 | 2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B.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C.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D.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B.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领”等。
C.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军事方面的知识。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2)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
2022-11-22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