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即事感怀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38 题号:1738763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①阅之有感

林景熙②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③,却与山窗障北风。


【注】①封事稿:臣子上奏给皇帝的机密奏章,因加封防止泄密而得名。②林景熙,宋末元初诗人,宋亡后弃官不仕。③防秋疏:北方民族在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中原秋收完毕时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内容为抵御异族入侵应采取措施的奏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诗题可知,作者在山间小屋看见原本为南宋时期奏稿的窗户纸,有感而发。
B.首联写景,先点明所居之地,意味着当时作者四处漂泊,遁迹世外,远离人烟。
C.颔联写所处冬令飞雪之季,故有山窗糊纸避寒之举,为下文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D.后两联即事抒情:防秋疏用在窗上抵御北风,暗含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叹。
2.元代文人章祖程在《白石樵唱注》中评论道:“‘防秋疏’‘障北风’六字间,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请结合后两联诗句谈谈你对这段评论的理解。
【知识点】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赠二小男

[唐]刘长卿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戏题”二字,表明此诗是诗人与儿子调侃之作,饱含父子情。
B.第四句中的“青春”,与“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之意相同。
C.看着嬉戏中的儿子,诗人似乎看到未来,就决定不再把琴书送给他人。
D.晚年得子,的确是人生之大幸,诗人全家喜极而泣也就合情合理了。
2.有人说“悲欢”是此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023-04-28更新 | 4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溪上

杜甫

峡内淹留客,溪边四五家。

古苔生迮地,秋竹隐疏花。

塞俗人无井,山田饭有沙。

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南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②淹留:滞留,长久停留。③迮(zé):狭窄。④“塞俗”句:塞外无井,以溪水为炊爨;山饭有沙,用溪水来淘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诗人久居异乡,“四五家”点出人烟稀少,渲染了孤独荒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的“生”对“隐”、颈联的“人无井”对“饭有沙”,体现了杜甫律诗对仗工稳、精于炼字的特点。
C.本诗以“溪”为中心,描写了溪边之景,展现了诗人在溪边的日常起居,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登高》一诗长于写景,意境阔大;本诗则重在叙事,画面简洁。但是诗人心忧国事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2.古人说:“此于无可淹留中寻出尚可淹留之事。”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尚可淹留之事”的理解。
2022-02-19更新 | 1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在端午之际,词人深受屈原高洁人格的激励,吟咏楚辞,情绪昂扬悲壮。
B.“榴花”一句中,借榴花与舞裙的对比,感时怀旧,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和愤懑。
C.“戎葵”一句,运用拟物的手法,借蜀葵向阳的特性,抒发词人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思。
D.最后三句,词人将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表达出强烈的怀旧、爱国之情。
2.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3-11-20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