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赠友送别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2 题号:1749348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点出前一夜的景象。“昨夜微霜初渡河”中的“初渡河”,将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B.颔联“鸿雁不堪愁里听”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不堪”与“况是”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意深。
C.颈联诗人对远行客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其中“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的意思。
D.尾联作者告诫魏万:长安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行乐处”,不要消磨宝贵的时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语重心长。
2.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前两联叙事、写景、抒情相交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赠友送别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头落:意谓胡人败亡之兆。②渠黎:地名,汉时西域国名。③虏塞:敌方要塞。④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六句侧面描写战斗,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部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
B.第七句到第十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极力渲染吹笛伐鼓,突出军队声威,表现所向无敌的气概。
C.“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
D.末四句照应题目。“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
2.本诗在送别诗的基础上融入边塞诗因素,使得情感更为复杂,你能解读出其中的情感吗?
2021-05-01更新 | 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①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②甲羽林儿。

台上霜威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③,更将弦管醉东篱。


注:①奉饯:恭敬地饯行。②擐:穿。③泛菊:古人于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横行”“鸣弓”“擐甲”等词语描绘了出征军队威武雄壮的气概。
B.颔联以寒霜摧残草木之景渲染了出征前的悲壮气氛,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
C.颈联借汉将击溃胡人、平定边塞的历史,表达此次出兵边塞必胜的信心。
D.尾联写在重阳节这一天,州郡长官设下宴席,为即将奔赴边关长水的卫中丞壮行。
2.本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饮酒,请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2022-01-06更新 | 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送唐善继之长沙卫经历

【明】王佐

君家柏府旧鹓班,莲幕官卑且自宽。

贞观传来犹有笏,西都相望好弹冠。

白蘋洲畔休移棹,黄鹤楼中尽合欢。

若问长沙风景色,江城吹角水漫漫。


【注】①唐善继,琼山人,诗人的朋友,监察御史唐颐庵的后代,御史署称为柏府,鹓班即朝班。②莲幕:幕府。③唐文宗问魏謩(魏征五世孙)曰:“卿家有何书籍?”魏謩答:“家书悉数全无,惟有文贞公笏板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用“柏府”与“莲幕”的对比,交代了友人先祖德业辉煌和他现在为官的处境。
B.白蘋洲与黄鹤楼是武昌典型的自然风光,将其与饯别之会结合起来,自然而流畅。
C.尾联以“水漫漫”三个字,将眼前之景与离别时内心的不舍融为一体,情思深远。
D.全诗章法布局秩序井然。用语温厚和平,或直抒胸臆,或用典抒情,情感真挚。
2.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2-07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