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1 题号:175469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0年前,中国大地________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________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________,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________,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B.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生取义
C.爆发 鼓舞 挺身而出 舍生取义
D.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B.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C.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19-20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51]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真诚的。[甲]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即: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乙]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竞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丙]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选自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希望》,有删改)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笼统B.真诚C.又D.漂泊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2019-06-29更新 | 15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______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②俗话说“一叶知秋”,又到了赏红叶的时节,周末不妨驾车出游,看层林尽染,______秋的韵味。
③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______,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
④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______去闻才能明了。
A.捍卫       领略       雕琢       身临其境B.保卫       领略       雕砌       设身处地
C.保卫       领会       雕砌       身临其境D.捍卫       领会       雕琢       设身处地
2022-03-16更新 | 30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曾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援助物资上写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诗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些诗句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它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们出自古诗,多少人从小(     );陌生,是因为疫情当前,多少口号被冠以“硬核”的标签,被广泛传播乃至(     ),这种典雅的表达太另类了。试想一下,那段时间,我们看了多少(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找死”类的口号标语,出现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如何不让人心旌摇荡,如何能不火?【乙】当然,这并不是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就一定比“某地加油”高级,后者简洁明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凝聚人心的效果。只是,这些诗句让不少人在铺天盖地的所谓“硬核”的口号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感。【丙】这种文明感,在于语言的体面,情感的深刻,行为的得体;这种文明感,又恰是疫情发展到当下,急需强调之事。

【丁】诗终究是诗,标语也终究是标语,只是背后的思维模式与文明感,更(     )——那是对法治的信仰,是与同胞的共情,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在当下疫情仍持续之际,我们一定不能放松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濡目染        津津乐道        诸如        发人深省
B.耳闻目睹        脍炙人口        诸如        令人回味
C.耳濡目染        津津乐道        比如        令人回味
D.耳闻目睹        脍炙人口        比如        发人深省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D.丁
2021-11-27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