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75537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太弟颖①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监五部车事,使将兵在邺。渊子聪骁勇绝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弱冠游京师,名士莫不与交。颖以聪为积弩将军。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余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与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之。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绍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王浚、东赢公腾攻颖,渊请归发五部兵以击浚、腾,颖许之。渊至左国城,宣等上大单于号,二旬之间,有众五万,都于离石。冬十月,刘渊迁都左国城,胡、晋归之者愈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刘宣等请上尊号,渊曰:“今四方未定,且可依高祖称汉王。”于是即汉王位,大赦,改元曰元熙。

元达②少有志操,渊常招之,元达不答。及渊为汉王,或谓元达曰:“君其惧乎?”元达笑曰:“吾知其人久矣,彼亦亮吾之心,但恐不过三二日,驿书必至。”其暮,渊果征元达。元达事渊,屡进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知也。

曜⑨生而眉白,目有赤光。幼聪慧,有胆量。早孤,养于渊。及长,仪观魁伟,性拓落高亮,与众不群。好读书,善属文。铁厚一寸,射而洞之。常自比乐毅及萧、曹,时人莫之许也,惟刘聪重之,曰:“永明,汉世祖、魏武之流,数公何足道哉!”

[注]①太弟颖:皇太弟司马颖。这是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兴元年发生的事。②元达:即陈元达,字长宏,后部人。本姓高,后改姓陈。③曜:即刘曜,字永明,新兴郡人,匈奴族。刘渊侄子。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八十五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B.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C.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D.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渊令攸先归告/宣等使招集五部及杂/胡声言助/颖实欲叛之
2.下列对文中加黑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弟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与《出师表》“临表涕零”中的“表”词义与词性都相同。
B.“从祖”指祖父的亲兄弟,这里指堂祖父。根据祖父年龄大小,也可称为伯祖父或叔祖父。
C.“编户”指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编户制度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
D.“削草”是古时大臣上书的奏稿,在事成后都要销毁,以示谨慎保密,本文中即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渊的儿子刘聪骁勇过人,博览经史,善于作文,可以拉开三百斤张力的大弓,长大成年后,游学京师,京城的名士都愿意结交他。
B.匈奴右贤王刘宣认为,多年以来,匈奴首领单于地位低下,没有土地,徒有虚名,而如今司马氏统治下,光复呼韩邪伟业的时候到了。
C.陈元达年轻时很有志向和节操,其侍奉刘渊,屡次进谏忠言,他所做的这些,就是他的子弟也没法知道详细情况,可见其做事谨慎。
D.刘曜早年成为孤儿,被刘渊收养,性格虽不大合群,但喜好读书,善于作文,自比于乐毅、萧何和曹参,当时只有刘聪看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
(2)吾知其人久矣,彼亦亮吾之心,但恐不过三二日,驿书必至。
5.刘宣为什么认为“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请简要概括其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属文,多于马上口占,既成,不更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诏策皆自为之。好贤乐善,情如饥渴,所与游接,常寄以布素之意,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萧、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之徒,皆以文雅见亲,贵显用事;制礼作乐,郁然可观,有太平之风焉。

治书侍御史薛聪,辩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强御,帝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曰:“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帝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悉聪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沉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九月,庚午,魏六宫、文武悉还于洛阳。

丙戌,魏主如邺,屡至相州刺史高闾之馆,美其治效,赏赐甚厚。闾数请本州,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衣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朝之老成,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令存劝两修,恩法并举。”以高阳王雍为相州刺史,戒之曰:“作牧亦易亦难:‘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易;‘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难。”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B.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C.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D.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策,此处指诏书,是指封建时代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有时诏策还指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制度,即由皇帝亲自在殿廷主持考试,录取人才。
B.累迁,多次升官,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来一步步提升品级,如果是越级升迁,则称为“超迁”,古代表达职位升迁的词还有进、起、拔擢等。
C.六宫,古代皇后的寝宫,包括正寝一,燕寝五,合称六宫。也用来称后妃所居之处或泛指后妃。文中此处指的就是魏高祖的皇后及妃嫔等后宫人员。
D.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称“悬车”。有时年老请辞也说成“乞骸骨”,意为请求让自己的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祚劝说魏高祖修复景阳山园林,但高祖认为此举过奢,前车之鉴不可不戒,不当效仿。
B.魏高祖好贤重士,尤其喜好与文雅之士来往,如李冲等人都因此而身居高位、执掌大权。
C.薛聪深受皇帝信任,经常陪侍内朝,与皇帝彻夜长谈,提出的谏言有很多都被皇帝采纳。
D.相州刺史高闾多次向皇帝请求退休,提出自己情愿降职调任幽州,以彰显朝廷恩典法度。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书侍御史薛聪,辩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强御,帝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魏主如邺,屡至相州刺史高闾之馆,美其治效,赏赐甚厚。
2023-08-01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节选自《资治通鉴·一九二·唐纪八》)

材料二:

太宗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房玄龄,初仕隋。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论者称为良相焉。杜如晦,初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自此弥加礼重,寄以心腹,常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时称房、杜焉。魏征,初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第三》)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徇地:掠取土地。③端拱:闲适自得,清静无为。④隐太子:太子李建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宗A既诛B隐太子C召征D责之曰E汝离间我F兄弟G何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秦王,因其封地主要在以前秦国境内故称秦王。
B.藩,屏障,与《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藩”意思相同。
C.四方,原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泛指各处,文中指天下亦即整个国家。
D.敛容,神色变得庄重,与《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的“敛容”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德彝受命推举贤能,很久却一无所得,他认为自己已很尽力,只是当下没有奇才。
B.唐太宗非常重视人才,认为治国安邦之本须用对人才,故选才不拘一格、不问出处。
C.房玄龄与太宗一见如故,感念太宗知遇之恩,尽心尽力,日夜操劳,不敢稍有所失。
D.魏征有经国之才,但性情耿直,常常不顾情面犯颜进谏,规劝太宗,深得太宗信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5.简要分析唐太宗是从哪些角度批评封德彝的。
2024-03-20更新 | 1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右仆射祖珽势倾朝野,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恶之,遥见,辄骂曰:多事乞索小人,欲行何计!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觉之,私赂光从奴问之。奴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光虽贵极人臣,性节俭,不好声色,罕接宾客,杜绝馈饷,不贪权势。每朝廷会议,常独自后言,言辄合理。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或竞日不坐,身不脱介胄,常为士卒先。士卒有罪,唯大杖挝背,未尝妄杀,众皆争为之死。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周勋州刺史韦孝宽秘为谣言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推自举。令谍人传之邺。帝以问珽,珽曰: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帝以问韩长鸾,长鸾以为不可,事遂寝。会丞相府佐封士让密啓云:光家藏弩甲,僮奴千数,若不早图,恐事不可测。帝遂信之,驰召祖珽告之:欲召光,恐其不从命。珽请:遣使赐以骏马,语云:‘明日将游东山,王可乘此同行。’光必入谢,因而执之。帝如其言。六月戊辰,光入至凉风堂,以弓胃其颈杀之。于是下诏称其谋反,并杀其子世雄、恒伽。祖珽使二千石郎邢祖信簿录光家。珽于都省问所得物,祖信曰:得弓十五,宴射箭百。珽厉声曰:更得何物?曰:得枣杖二十束,拟奴仆与人斗者,不问曲直,即杖之一百。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及出,人尤其抗直。祖信慨然曰:贤宰相尚死,我何惜余生!周主闻光死,为之大赦

(选自《资治通鉴·陈纪五》)


【注】①祖珽:字孝征,曾因被拘禁而失明。②斛律光:字明月。其弟斛律美,字丰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B.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C.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D.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右仆射,官职名,为尚书令副职,左右仆射分掌尚书事,右仆射掌管兵部。
B.戊辰,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时法(干即天干,支为地支),在本文中用以纪日。
C.尚,奉事、仰攀,文中指娶帝王之女为妻。因系君主之女,不敢言娶,故称“尚”。
D.大赦,古代皇帝登基或皇宫有重大喜庆时,罪犯一律被赦免,这叫大赦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尚书右仆射祖珽等人,以致最后惨遭暗算。
B.北周刺史韦孝宽散布斛律光谋反的谣言,祖珽趁机利用这一反间计,企图陷害斛律光。
C.斛律光死后家中只搜出弓和箭以及责罚奴仆用的枣杖,可见他贵极人臣但生活俭朴。
D.邢祖信没有迎合权臣祖珽,有人责怪他直言抗争,他慷慨激昂,表示绝不顾惜余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
(2)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
2022-05-14更新 | 1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