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58097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右仆射祖珽势倾朝野,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恶之,遥见,辄骂曰:多事乞索小人,欲行何计!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觉之,私赂光从奴问之。奴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光虽贵极人臣,性节俭,不好声色,罕接宾客,杜绝馈饷,不贪权势。每朝廷会议,常独自后言,言辄合理。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或竞日不坐,身不脱介胄,常为士卒先。士卒有罪,唯大杖挝背,未尝妄杀,众皆争为之死。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周勋州刺史韦孝宽秘为谣言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推自举。令谍人传之邺。帝以问珽,珽曰: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帝以问韩长鸾,长鸾以为不可,事遂寝。会丞相府佐封士让密啓云:光家藏弩甲,僮奴千数,若不早图,恐事不可测。帝遂信之,驰召祖珽告之:欲召光,恐其不从命。珽请:遣使赐以骏马,语云:‘明日将游东山,王可乘此同行。’光必入谢,因而执之。帝如其言。六月戊辰,光入至凉风堂,以弓胃其颈杀之。于是下诏称其谋反,并杀其子世雄、恒伽。祖珽使二千石郎邢祖信簿录光家。珽于都省问所得物,祖信曰:得弓十五,宴射箭百。珽厉声曰:更得何物?曰:得枣杖二十束,拟奴仆与人斗者,不问曲直,即杖之一百。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及出,人尤其抗直。祖信慨然曰:贤宰相尚死,我何惜余生!周主闻光死,为之大赦

(选自《资治通鉴·陈纪五》)


【注】①祖珽:字孝征,曾因被拘禁而失明。②斛律光:字明月。其弟斛律美,字丰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B.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C.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D.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右仆射,官职名,为尚书令副职,左右仆射分掌尚书事,右仆射掌管兵部。
B.戊辰,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时法(干即天干,支为地支),在本文中用以纪日。
C.尚,奉事、仰攀,文中指娶帝王之女为妻。因系君主之女,不敢言娶,故称“尚”。
D.大赦,古代皇帝登基或皇宫有重大喜庆时,罪犯一律被赦免,这叫大赦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尚书右仆射祖珽等人,以致最后惨遭暗算。
B.北周刺史韦孝宽散布斛律光谋反的谣言,祖珽趁机利用这一反间计,企图陷害斛律光。
C.斛律光死后家中只搜出弓和箭以及责罚奴仆用的枣杖,可见他贵极人臣但生活俭朴。
D.邢祖信没有迎合权臣祖珽,有人责怪他直言抗争,他慷慨激昂,表示绝不顾惜余生。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
(2)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作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蓉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琏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至尊”即是此意。文中代指皇帝。
B.垂,副词,将近,将要,与唐代元稹的诗句“垂死病中惊坐起”中的“垂”的含义不同。
C.宦官,又称太监、中官,是宫内侍奉官。为防宦官干政,不同朝代对此官进行了规定。
D.侍郎,唐朝官吏制度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称宰相,六部的副职称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九龄认为宰相身系社稷安危,担忧李林甫为相会成为国家之患,玄宗不听。
B.惠妃哭诉太子有结党谋害之心,唐玄宗欲废太子,张九龄却坚决反对,玄宗不悦。
C.李林甫假意鼓励众谏官言事,而随后杜班因言事被贬,诤谏的言路就此断绝。
D.在是否废太子上,李林甫当场没表态;惠妃为了达到目的,暗地派人拉拢张九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2)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
5.《资治通鉴》意为“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假如你是玄宗,你认识到“李林甫专权”运用了哪些手段?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
2022-11-18更新 | 1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五月,(汉宣帝)诏曰:“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御史勍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逐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帝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如高祖焉。夏侯胜、黄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再更冬,讲论不怠。本始四年春三月,立霍光女为皇后,赦天下。初,许后[注]起微贱,登至尊日浅,从官车服甚节俭。及霍后立,舆驾、侍从益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悬绝矣。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诏丞相、御史,有以应变,毋有所讳。大赦天下。上素服,避正殿五日。释夏侯胜、黄霸,以胜为谏大夫,霸为扬州刺史。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无成仪。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建正言,无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后迁太子太傅。卒,太后赐钱二百万,为胜素服五日,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注]许后: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
B.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
C.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
D.武帝虽有攘四夷之功/然多杀士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武,是西汉皇帝刘彻的谥号。谥号对人物生平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评价。
B.“系再更冬”与“俯首系颈”(《过秦论》)中的“系”字的意思相同。
C.壬寅,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9个。它可以用来纪年、纪日,文中是纪日。
D.“无惩前事”与“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的“惩”字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宣帝准备为汉武帝设立庙乐,夏侯胜认为汉武帝的所作所为与宣帝的赞许恰恰相反,因而表示反对,他因此遭到了大臣们的弹劾。
B.丞相长史黄霸在狱中想向夏侯胜学习《尚书》,夏侯胜最终答应了;他们在狱中待了两个冬天,一直讲论不辍,治学精神十分令人赞许。
C.霍后被立为皇后之后,十分讲究排场,车马侍从增多,赏赐官属的财物多至千万,这与上任皇后许皇后的节俭之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D.夏侯胜受到了皇帝召见,出来后就将皇帝的话告诉他人,皇帝责备他时,他则以尧的言论传布于天下来进行类比,对皇帝进行了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臣之谊,宜直言,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2)许后起微贱,登至尊日浅,从宫车服甚节俭。
5.夏侯胜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2-12-17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后既废,太子强意不自安。郅恽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辞位以奉养母氏。”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上不忍,迟回者数岁。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袁宏论曰: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嫡子迁位,可谓失矣。然东海归藩,谦恭之心弥亮;明帝承统,友于之情愈笃;虽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夫以三代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帝以太子舅阴识为执金吾,以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俱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

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服人,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邪?”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秋季,九月,马援自交趾还,平陵孟冀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是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东汉光武中兴》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B.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C.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D.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国,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地方分封的王国。“藩”即篱笆、藩篱,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藩国的统治者被称为“藩王”。
B.沛国,地名。置于人名之前,表示人物的籍贯,是古代称呼人的一种方式。后文中“汝南钟兴”中“汝南”即钟兴的籍贯。
C.博士,古代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编撰的主要记录鲁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本文所选自的《资治通鉴》的体例与之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光武帝犹豫数年还是改换了太子。袁宏既指出其过失,又称道其父子兄弟重情重义。
B.阴识虽为太子舅并守执金吾,但为人低调、忠厚,从不谈论国事,深得光武帝的敬重。
C.钟兴奉旨教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被赐关内侯,但他以己无功坚决推辞不受封。
D.马援征战四方,不觉辛劳,他认为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不能病死在家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
(2)每以礼让服人,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2021-11-01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