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江西 高三 三模 2022-05-17 39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言不尽意、立象尽意的观念作用下,中国古代形成了一种朦胧雅致、含蓄隽永的美学风格和隐、遮的美学特征。据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个关于境界的艺术表现的意境理论——

含蓄,不是一眼见底,也不是晦涩难懂、完全隔断,而是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含蓄朦胧,形象感性,韵味无穷,犹如绣幄香风、纱窗烟雨、雾中花草,这便是。冯友兰先生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照中国传统,好诗‘言有尽意无穷’,所以睿智的读者能品味出诗外之意,也能读出书中的行间之旨。

姜白石云:词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读者要通过作者的引导和自身的经验来品读言辞的内外之旨。正如他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这是忧世而非忧生,咏物而非抒怀,凄恻郁结而非清新。是要求读者从玫瑰的花刺中嗅出情节的芬芳,而不是像红杏枝头春意闹那样豁人耳目;是要求读者投入更蕴藉的丰富的想象与揣摩,而不是直接的感官能动感受。

朦胧雅致、含蓄蕴藉之所以被古人推为诗艺极致,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周礼》的委婉性、《诗经》的赋比兴、先秦的隐语主文而谲谏等诗学理论都对中国式的艺术品格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古典诗歌。中国艺术重象征和表现,而不是模仿和再现。诗歌的情思萦绕,园林的曲径通幽、回环往复,艺术的含蓄隽永等无一不体现《周易》的立象以尽意,正是这些造就了中国诗歌之

诗贵含蓄,但亦如隔雾观花,故此应把握好的度。严羽《沧浪诗话》云:语忌直,意忌露,脉忌浅。这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简言之,就是要含蓄委婉地表达,借助于诗歌的意象,传味外之旨。或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或适当用典,巧妙用喻,意脉蕴藉,语言简洁凝练。诗意含蓄而不晦涩,朦胧而不模糊,做到既含蓄悠长,耐人寻味,又言辞简约,直指其义,如此才把握到之度。把握好之度,自然就能使读者产生深邃的联想,品味到之美。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历久弥新,百读不厌,其奥秘之一就在于其含蓄和朦胱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东西。含着蕴藉、朦胧悠远是诗歌的重要审美品质,它们赋予了诗歌蕴藉深厚、情味隽永、余韵无穷、包容宏富的内在审美特性和空灵超脱、变幻多姿、以少胜多、灵动秀美的外在美。言不尽意,读者由诗之去品味诗中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味,借助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去感受作者真切的情感和诗歌的美妙,这才是的真谛。

(摘编自孙凤华《浅析古典诗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的“隔”“隐、遮”以及“朦胧、含蓄”没有本质的不同,都受同一观念影响。
B.好诗有诗外之意、“行间”之旨,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一切中国艺术都应富有暗示性。
C.中国诗歌的“隔”源于影响深远的先秦诗学理论,因而朦胧雅致,含蓄蕴藉,备受推崇。
D.把握好“隔”之度,使读者品味到“隔”之美,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历久弥新的奥秘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使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诗歌理论“隔”的含义。
B.第三段例举诗句,阐述了品读诗歌语言的内、外之意要用想象与揣摩。
C.第五段引用严羽的话,为诗歌创作中如何把握“隔”之度提供理论依据。
D.全文围绕诗歌的“隔”层层递进,引用诗学理论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之类诗句,均可以根据“隔”的理论品味出蕴藉之美。
B.古典诗歌要把握“隔”之度的美学原则,就要借助诗歌的意象委婉表达,或者多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
C.古典诗歌所具有的“隔”的审美品质,可以赋予诗歌情味隽永、包容宏富的审美特性和诸多的外在美。
D.无论意蕴还是直接显现的形象,要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美妙,都需要把握“隔”的真谛。
2022-05-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9.9元抢购一份太阳神鸟19.9元拥有一只东汉陶狗29.9元坐享一辆秦陵彩绘铜车马·一号车……想足不出户就拥有一件博物馆镇馆之宝吗?数字藏品破圈出道,少喝一杯咖啡,你就能轻松实现收藏梦。不同于实物文创产品,消费者通过较便宜价格及更及时便捷的通道,在线上就可以实现文创产品的购买、观赏和永久收藏。

通过区块链技术,NFT赋予了虚拟物品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虽然理论上一张图片、一个模型或是一个表情包都可以被任何人下载到自己的电脑和手机上,但是持有NFT的那个人,才是物品真正的所有者。消费者下单之前也要仔细阅读购买须知,如果发行平台明确写道未经许可不得将数字藏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请勿对数字藏品进行炒作、场外交易、欺诈或其他非法方式使用,消费者就只能自己欣赏,不能使用数字藏品衍生开发和商业牟利,否则会侵犯其数字版权。

(摘编自《北京商报 专家:让文物活起来,内容是核心》)

材料二:

正走红的数字藏品现已成为多个领域的心头好,演出市场也不例外。3月初正式上线的《只此青绿》纪念票,作为大热演出作品的IP延展,更是演出行业首个数字藏品纪念票。该项目一经公开便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不仅开售后实现超10万人在线抢购,上线即秒罄,还在日前的新知榜·元宇宙——首期国内数字藏品影响力TOP40”中排名前十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景小勇表示:作为演出行业首个数字藏品项目,这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科技力量,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向更广阔的观众群体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数字藏品为何这么火?四川省版权协会张廷元教授认为:数字藏品是对经典IP数字化运营的结果,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自信、内容认可和收藏荣幸。他举例说明,如果没有久负盛名的《千里江山图》,舞蹈《只此青绿》会一炮而红吗?所以,发展数字文创,版权是基础,内容是核心。

(摘编自《接二连三入局,演出市场玩数字藏品图的啥?》)

材料三:

数字藏品基本都是年轻人在买单。一位已经入坑几个月的玩家透露,在自己所加入的数字藏品兴趣群中,很少看到有人年龄超过35岁,其中超过半数是95后。大部分的数字藏品兴趣群中,男女比例基本为七三开,有一些群的男性用户占比甚至高达80%。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仍然是购买数字藏品的主力军。对于新生代而言,数字藏品具备收藏唯一性,同时又存在于虚拟世界中,不必担心藏品被损坏,不需要进行物质上的断舍离,也不需要专门的收藏空间来进行保护,迎合了不少年轻人的需求。

(摘编自《数字藏品:当区块链遇见年轻人》)

材料四:

当前,数字藏品同样面临风险和挑战。《数字藏品发展应用报告》认为,数字藏品在数字文创中的价值逐渐被大众接受,围绕数字藏品的应用案例也开始逐步落地,并在经济社会开始展现其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事务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技术层面上仍存在智能合约漏洞、中心化储存等问题亟待解决。并且,纵观已发售的数字藏品,消费者核心聚焦于其交易的便利性及未来是否能够升值,更多侧重交易投机属性,并不关注数字藏品是否真正具有艺术性。同时,由于在流通环节中的阻断,与传统藏品相比,数字藏品的升值能力也正遭受质疑,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数字藏品监管的合规不确定性。此外,以数字藏品代表的数字资产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应当被赋予的财产权利尚未有定论,产权保护与法律规范仍未完善。

(摘编自《看得见摸不着数字藏品入侵现实世界》)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技术为数字藏品确定了唯一性,使它拥有了一种新颖的、独到的价值承载方式。
B.数字藏品具有一些实物没有的优势,如不受空间约束,也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损坏、丢失。
C.数字藏品的消费者和兴趣爱好者大多数是年轻男性,并且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居多。
D.目前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的核心动机,更侧重于藏品的交易投机属性,而非其艺术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是博物馆的必经之路,而数字藏品是数字化之后的创新形态。
B.消费者购买了数字藏品后,就等同于拥有了数字版权,可以随意使用。
C.以数字技术弘扬民族文化,能让创作者的作品更好触达广大市场受众。
D.数字藏品在数字文创中的价值逐渐被大众接受,其升值空间令人乐观。
6.如何推动数字藏品的良性发展?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建议。
2022-05-1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朋友胡三桥

范小青

父亲的后事是堂叔代办的。公墓管理处的门始终没有开,他们可能想不到今天还会有人来上坟。王勇决定独自地往山里走了,每一个墓碑上的名字,他都认真地看一看,墓区很大,一眼望不到边,要想在这么大的墓区里找到父亲的坟,几乎是大海捞针。王勇正在考虑是不是应该放弃独自寻找父亲的念头回到公墓管理处去,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胡三桥。

胡三桥穿着一件旧迷彩服,手里拿着一个装着红漆的瓶子,好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忽然间就站在了王勇面前,说,这个公墓大,有人来过好几趟都找不到。王勇说,我是头一趟来。胡三桥说,你找谁?王勇说,找我的父亲,他叫王齏缃。胡三桥说,是三横王吧,后面是哪两个字?王勇拿出笔和纸,将父亲的名字写下来交给胡三桥,胡三桥看了一眼,马上就说,我知道了,是几年前的一个坟,姓王,后面那两个字很复杂。胡三桥的普通话说得不错,虽然也有本地的口音,但基本上可以算是普通话了,他至少没有把王念成黄。

胡三桥带着走到了坟前,坟地周边很干净,没有杂草,树长得壮,也长得直,明显是有人在修护着的,只是墓碑上的字已经依稀不清。胡三桥说,我想替你描的,可是我不认得这两个字,怕描错了。这几年,我一直没有见到你们来上坟,就更不能描了,万一描错了,你们来了,就找不到他了。王勇掏钱给胡三桥,胡三桥说,你不用给我钱,我就是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王勇说,你就收下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这几年里,我一直在忙,没有来看望父亲,却是你天天在陪着他,我的这种心情,你应该理解、应该接受的。胡三桥说,我理解的,我把你这张纸条留下来,我会用心替你描,你下次再来的时候,就是清清楚楚的王齏缃了。胡三桥向王勇要了一张纸,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交给王勇。他说,以后有什么事情,你就到山脚下的公墓管理处找我。

王勇在父亲的坟头点了香,烧了纸钱,然后三鞠躬。他鞠躬的时候,胡三桥就默默地站着,跟在他身边。等王勇做好了这些仪式,胡三桥说,你不是本地人,本地人都要带点菜啦,点心啦,都是家里烧了带来的,这是风俗习惯。你是北方人吧,我部队里的战友,也有很多北方来当兵的,也跟你这样,个子高。我在老山前线打仗的时候,我的好多战友死了,他们就葬在那个地方了,再也回不来了。我那时候想不通,思想上有点不正常,老是钻牛角尖,昨天还好好的活着的人,活蹦乱跳的,今天就没了,就躺到地底下去了。我在他们的墓地里走来走去,我想也许他们没有死,会爬起来。那个墓地很大,我走来走去,看到的名字都是我的战友,都是熟悉的名字。但这些名字,后来被风雨吹打,浙渐地看不清了,我就拿了笔和红漆,去替他们描名字。后来他们就叫我复员了。我知道,他们以为我的神经出了问题,其实我心里清楚,不是神经问题,只是思想上有疙瘩,后来我就回来了。我离开家乡的时候,白鹤山还是一座长满了树的山,我回来的时候,它已经做了公墓。我当公墓管理员,替住在这里的人描他们的名字,其实你大概能猜到,我可能是在完成我的一个心愿。

王勇要走了,胡三桥说,你放心去好了,我会在这里陪着他们,我会拔草修枝描字,让这个坟看上去很清爽。明年清明的时候,你有空再过来看看,没有空的话,也不用年年来的,过几年来看看也行。王勇的心,忽然就放了下来,踏实了,胡三桥就是他的一个朋友,一个亲人,一个可以把任何事情托付给他的可靠的人。

清明时节,王勇带着女儿来白鹤山扫基。石碑上的字已经描过了,很醒目,很鲜艳,也很有力。

可是胡三桥始终没有出现。最后王勇来到山脚下的公墓管理处找胡三桥。胡三桥说,你找我吗?可王勇说,我找胡三桥,不是找你。那年我来的时候,碰到胡三桥,他还替我描了字。胡三桥说,他收你钱吗?王勇说,他是公墓管理处的,就是做这个工作,不能额外再收钱。但是我硬给了他,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胡三桥告诉王勇,附近的一些农民,老是冒充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坟地里拔几根草骗人的钱。你上当了,他不是胡三桥,我才是胡三桥。

王勇心里明白,他应当相信眼前的这个胡三桥是真的胡三桥,但是在他的意识深处,却又觉得他不应该是胡三桥,那个在墓地里描字的人才是胡三桥,王勇甚至觉得,只要自己能够见到他,他就还是胡三桥。但是王勇见不到他,他也许正在墓地里,但是墓地太大,王勇找不到他。

女儿在农民的摊子上买了做成蜜饯的梅子和杏子,农民给了她一张名片,女儿拿那张名片过来给王勇看,女儿说,笑死人了,他说他姓万,我一看这上面,明明是姓范,他非说姓万。这里的人,范和万分不清的?

就在这一瞬间里,在王勇沮丧灰暗的心头忽然地闪过了一点光亮,王勇又惊又喜,大惊大喜,他知道了,公墓管理处的那个人一定是叫吴三桥,穿迷彩服的才是真正的胡三桥!这个地方,吴和胡是不分的。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王勇找不到父亲的坟,除了墓地太大,还因为他是第一次来。小说借此暗示人与人之间变得淡漠的现实。
B.胡三桥身份扑朔迷离,他自述是公墓管理员,但后来被公墓管理处的人否定,小说结尾仍未交代其真实身份,形成留白。
C.小说多处前后照应,如“拿着装着红漆的瓶子”与“石碑上字描过了”照应,“范和万分不清”与“吴和胡不分”照应。
D.小说叙述了胡三桥多年来自愿在白鹤山公墓拔草、修枝、描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细致热心、重情重义的退役军人形象。
8.请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推进,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5-1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书右仆射祖珽势倾朝野,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恶之,遥见,辄骂曰:多事乞索小人,欲行何计!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适过,闻之,又怒。珽觉之,私赂光从奴问之。奴曰: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盲人入,国必破矣。’光虽贵极人臣,性节俭,不好声色,罕接宾客,杜绝馈饷,不贪权势。每朝廷会议,常独自后言,言辄合理。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或竞日不坐,身不脱介胄,常为士卒先。士卒有罪,唯大杖挝背,未尝妄杀,众皆争为之死。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周勋州刺史韦孝宽秘为谣言曰: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又曰: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推自举。令谍人传之邺。帝以问珽,珽曰: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帝以问韩长鸾,长鸾以为不可,事遂寝。会丞相府佐封士让密啓云:光家藏弩甲,僮奴千数,若不早图,恐事不可测。帝遂信之,驰召祖珽告之:欲召光,恐其不从命。珽请:遣使赐以骏马,语云:‘明日将游东山,王可乘此同行。’光必入谢,因而执之。帝如其言。六月戊辰,光入至凉风堂,以弓胃其颈杀之。于是下诏称其谋反,并杀其子世雄、恒伽。祖珽使二千石郎邢祖信簿录光家。珽于都省问所得物,祖信曰:得弓十五,宴射箭百。珽厉声曰:更得何物?曰:得枣杖二十束,拟奴仆与人斗者,不问曲直,即杖之一百。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及出,人尤其抗直。祖信慨然曰:贤宰相尚死,我何惜余生!周主闻光死,为之大赦

(选自《资治通鉴·陈纪五》)


【注】①祖珽:字孝征,曾因被拘禁而失明。②斛律光:字明月。其弟斛律美,字丰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B.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C.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D.或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行兵仿其父金之法/营舍未定/终不入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右仆射,官职名,为尚书令副职,左右仆射分掌尚书事,右仆射掌管兵部。
B.戊辰,中国古代常用的干支纪时法(干即天干,支为地支),在本文中用以纪日。
C.尚,奉事、仰攀,文中指娶帝王之女为妻。因系君主之女,不敢言娶,故称“尚”。
D.大赦,古代皇帝登基或皇宫有重大喜庆时,罪犯一律被赦免,这叫大赦天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倾一时的尚书右仆射祖珽等人,以致最后惨遭暗算。
B.北周刺史韦孝宽散布斛律光谋反的谣言,祖珽趁机利用这一反间计,企图陷害斛律光。
C.斛律光死后家中只搜出弓和箭以及责罚奴仆用的枣杖,可见他贵极人臣但生活俭朴。
D.邢祖信没有迎合权臣祖珽,有人责怪他直言抗争,他慷慨激昂,表示绝不顾惜余生。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结发从军,未尝败北,深为邻敌所惮。
(2)珽大惭,乃下声曰:“朝廷已加重刑,郎中何宜为雪。”
2022-05-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注】①杜甫有诗句“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②《世说新语·识鉴》记载,西晋时,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美,弃官南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表明这是一首赠别词,点明人物、事件;开篇点明季候特征,劝慰友人早日出发。
B.辛词多有情理交融、意味深长的佳句,本词三、四句就表达了词人对人生透彻的感悟。
C.本词语言典雅华丽,善于化用诗句,“辗转”与“崎岖”二词还构成了叠韵双声的对仗。
D.全词虽未过多渲染离别之苦,但也表达了深厚情谊,呈现平和舒缓、风流蕴藉的风格。
15.本词下阕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强调要早存忧患意识,不要等到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到那时国家已将灭亡。
(2)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郁积诗人心中的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3)杜牧常用音乐来烘托气氛,表情达意,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六国的妃嫔媵嫱到秦国宫殿后的歌舞升平,在《泊秦淮》中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官僚贵族正沉迷于声色歌舞的含蓄讽刺。
2022-05-1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蓝领群体就业问题___________。其突出表现就是就业难招工难并存。(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建议人社部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扶持创新性招聘模式如短视频平台直播带岗发展,直播带岗是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新模式,目前___________。短视频平台快手推出蓝领招聘功能快招工,求职者无需投简历,只需留下联系方式,即可一健报名平台上提供的职位,让蓝领宅家求职___________。二,鼓励各地人力资源部门、重点企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蓝领就业,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就业,让好工厂、好岗位被看见。三,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平台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而真正造福蓝领群体,稳定就业,推动实体经济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迫在眉睫     方兴未艾     易如反掌     破浪前行
B.非同小可     蔚然成风     易如反掌     行稳致远
C.迫在眉睫     蔚然成风     轻而易举     破浪前行
D.非同小可     方兴未艾     轻而易举     行稳致远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不仅事关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还事关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B.这不仅事关制造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甚至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这不仅事关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还事关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D.这不仅事关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甚至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9.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各地人力资源部门、重点企业营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蓝领就业,让好工厂、好岗位被看见,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就业。
B.鼓励各地人力资源部门、重点企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蓝领就业新模式,让好工厂、好岗位被看见,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就业。
C.鼓励各地人力资源部门、重点企业营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蓝领就业新模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就业,让好工厂、好岗位被看见。
D.鼓励各地人力资源部门、重点企业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蓝领就业,让好工厂、好岗位被看见,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就业。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日本防卫医科大学和大阪大学的联合团队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研究中发现,_______。众所周知,痛风其实就是高尿酸血症,与嘌呤代谢紊乱有极大关系,而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会转化为嘌呤,导致尿酸升高。因此,从理论上讲,_______。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此次研究团队针对超过15万研究对象的三项数值,包括每周饮用咖啡次数、尿素指数和痛风发病风险进行研究,发现一周内每多喝一天咖啡,_______。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常饮用咖啡能在痛风防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4169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披挂着红白色大伞飘然于天际,在全世界的瞩目下,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回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至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神舟系列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三舱构成,历经三个阶段从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穿越大气,浴火凯旋。记者从神舟飞船总研制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在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实现了首次执行6个月在轨飞行任务,首次实施径向交会对接和撤离,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任务……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新高度。

2022-05-14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作文。

材料一:从不起眼的焊工做起,一个人可以走多远?南昌大学名誉校长、焊接泰斗潘际銮给出了答案: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创造了多项第一,推动了先进焊接技术装备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引领和带动了国际焊接工程科学发展,科研成果经济价值高达千亿。而当初,有人曾笑话他: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

材料二: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今天,这句话依然适用。


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05-1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其他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辛弃疾(1140-1207)  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6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引语式材料  职业规划  自我定位  国家情愫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