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1785306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2年5月5日,海南文昌,中国距离赤道最近的火箭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这里成功首飞,把近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

这是中国乃至亚洲火箭首次发射超过“两万公斤”的航天器,再次打破中国火箭纪录,进一步奠定了“胖五”家族——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运载能力在世界现役火箭第一梯队中的地位。

“胖五B”与“胖五”同属于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家族”,由于“腰围粗”——火箭芯级直径大,被亲切地称为“胖五”,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家族”。与“胖五”相比,“胖五B”矮了约3米,“身高”接近54米,“体重”轻了约20吨。这主要是因为“胖五B”只有一个芯级,也就是“腰”往上少了一部分箭体。

不过,“胖五B”的“脑袋”——整流罩,比“胖五”的更大,高度超过20米,容积超过345立方米。这是我国目前有效载荷容积最大的火箭整流罩,就连10多米长、4米多粗的空间站核心舱都能装进去。

这些“长相”上的差异,也注定了这两个“兄弟”的“带货能力”和“使命”不同。从“带货能力”上看,“胖五”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14吨,“胖五B”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则不小于22吨。

从“使命”上看,多一级的“胖五”,擅于跑“长途”,“乘客”目的地包括38万公里外的月球,以及最近距离也要数千万公里的火星。“胖五”的“乘客”,包括各种高轨道的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例如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

“胖五B”则专注于地球附近约200至400公里的轨道,这里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主战场。即便少了一级,“胖五B”在专门向近地轨道送货的长征火箭中,力气仍然是最大的,一次能送超过22吨的东西。这个“力度”,也让我国发射较大规模的航天器成为可能。比如空间站的各个舱段,重量达到20吨以上,只有“胖五B”能够发射。后续,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等主要舱段都要由“胖五B”送上天。也因此,“胖五B”被称作中国空间站的“专属列车”,其意义之重大可见一斑。

当然,除了建造空间站,“胖五B”也有其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型火箭的首飞成功,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大型运载火箭世界第一梯队的地位,与俄罗斯质子-M火箭、美国猎鹰-9火箭、德尔塔IV火箭、欧洲阿丽亚娜-5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同时,长征五号B火箭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发展的代表之一,将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重要技术积累。

(取材于邱晨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2年5月5日18时0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为长五B火箭研制的箭载计算机和地面测试计算机经受住了考验。长五B上两台专用计算机的成功研制,为我国在航天计算机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同时也锻炼出771所这样优秀的科研团队,对长五B项目乃至整个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长五B火箭箭载计算机内部设计有多个中央处理单元,保证火箭准确入轨。箭载计算机采用控制周期同步技术,中央处理单元可有条不紊地完成箭体参数录取、飞行轨道计算以及控制指令输出等多项复杂的控制任务。

长五B火箭控制系统采用了双通道总线实现火箭的实时控制和信息综合,箭载计算机作为总线的控制端,享有总线管理权,其他设备作为远程站点运行。为了可靠高效管理长五B内部这条“双车道信息高速公路”,保证数据和指令传输通畅,箭载计算机内部设计有多套总线控制电路,即使在一度故障的情况下,箭载计算机仍可完成火箭的实时控制和信息综合。

在长五B火箭箭载计算机内部还设计了特有的“听诊器”,能够自动“监听”飞行控制软件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重要参数,并在不需要软件参与的情况下将参数自动组帧下传至地面测发控系统存储。这套“听诊”装置,又称之为总线监控技术。

地面测试计算机在长五B火箭发射前,可及时检测箭上设备的状态,确认火箭发射前一切状态正常。同时,它相当于地面指挥中心与箭上设备之间的“信息中转站”:先通过网络接收地面主控计算机的控制命令,再用高速串口向箭上设备传输数据以及启动箭上软件运行,为箭上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光纤速率陀螺如同人的“小脑”,主要用来表征长五B火箭方向和姿态,其准确度与火箭入轨精度紧密相关。发射前光纤速率陀螺的体检是由光纤惯组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来完成,通过对陀螺数据的采集分析,检测陀螺的工作状态,为火箭的正常运行提供保证。

在本次飞行任务中,771所为任务配套的硬件产品运行正常,表现良好,为任务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材于刘岩、陈立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与“长五”相比,对“长五B”外形变化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腰围”更粗B.“身高”更矮C.“体重”更轻D.“脑袋”更大
2.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五B是迄今为止亚洲载荷最大的火箭,它的成功发射进一步奠定了我国运载火箭世界强国的地位。
B.由于不用承担“长途”运载任务,专注于近地轨道发射的“胖五B”与“长五”相比,可以只保留一个芯级。
C.为了顺利地将空间站所需的各种舱段送上太空,“胖五B”将整流罩加大,这使它的运载能力大大加强。
D.长五B火箭运载能力超越了美国猎鹰-9火箭等竞争对手,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积累。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五B能完成多项复杂的控制任务,得益于箭载计算机采用了控制周期同步技术。
B.长五B箭载计算机有多套总线控制电路,出现长时间故障,计算机仍可完成工作。
C.总线监控技术可以将参数自动组帧下传至地面测发控系统存储,不需要软件参与。
D.光纤惯组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负责对光纤速率陀螺进行体检,保障火箭精确入轨。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五号火箭擅跑“长途”,目前技术条件下,我国的探月和探火工程,要依靠长征五号火箭完成。
B.空间站20吨以上的舱段,只有“胖五B”能够发射,所以长五B被称作中国空间站的“专属列车”。
C.长五B火箭控制系统采用双通道总线实现火箭实时控制和信息综合,箭载计算机作为远程站点运行。
D.地面测试计算机相当于地面指挥中心与箭上设备之间的“信息中转站”,可以检测箭上设备的状态。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长五B”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为这个剧烈变革中的世界带来哪些影响?ChatGPT为一直因循的教育体制带来哪些变革?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应该怎样发展?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刊采访了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卫炳江。

《中国教育信息化》:作为技术方面的专家,您一直以来都关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这次ChatGPT这么低门槛地走到大众中来,您怎么看它给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卫炳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世界的冲击可以媲美工业革命、资讯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也包括对教育的冲击。社会各个阶层都会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影响,ChatGPT只是“冰山一角”。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教育领域要做好准备,以便未来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如您所说,ChatGPT将给教育带来重要影响和冲击。作为一名教育家,您认为ChatGPT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是否会给应试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

卫炳江:何谓教育?现在的教育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常说“因材施教”,可是即使是大学教育,在同一个班级里面,教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按照他们的学习速度来设计教学。有一部分大学生,很擅长考试、拿高分,但这不等于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强。况且这个世界对人才的衡量不只是看智商高不高、能解决几个问题,也要看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逆境、如何通过整合准确地提出问题等。

ChatGPT必然会冲击考试制度,但这是一个好的冲击。以往,很多考卷都比较强调事实问题。现在有ChatGPT,事实非常容易找到,这会迫使教师改变考试模式,尽量避开事实问题。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如何使用数据、寻找数据解决问题等。现有的考试制度倾向将所有人都放在同一条阶梯上,用一个分数去分开他们,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希望将来透过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考试中可以看见每个学生的能力。

人工智能会改变教育的方法,也考验教师怎样去教育学生。从纯粹的教育理念出发,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识,还要帮助学生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教育学生适应和应对这种世界的改变。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CPT这类人工智能应用,将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您是如何看的?您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卫炳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是由教到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个次序是不对的。以过往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应该是“学教”,先学后教。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知道答案、有求知的动力。真正的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不是要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现在有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用摄像头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就会给一些小提示。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软件用于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按照学生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教学。

(摘编自《中国教育信息化》:《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

材料二:

ChatGPT从诞生起就给人留下了“惊艳”的印象,这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当然,也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摘编自王钟《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会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带来巨大影响。
B.材料二认为,一些行业从业者的“本领焦虑”缘自ChatGPT具有突破性技术,能回答用户提问。
C.材料二以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的陈述为例,指出人工智能可以给人们的创造性工作提供帮助。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对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二者的出发点和针对性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辅助教学,如教师用摄像头得到学生表情的提示,及时发现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理解情况。
B.ChatGPT虽然能够回答“主观题”,但它并不能就此终结某些行业,因为它只是整理归纳了海量素材,并非真正“理解”。
C.一些大学的学生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这也警醒大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D.材料一展示了卫炳江对ChatGPT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材料二多处运用举例论证,都旨在消除人们对ChatGPT的焦虑。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哪组职业全都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A.特种警察               电话热线客服            教师
B.精神科医生            文艺工作者               教师
C.保险销售员            特种警察                  画家
D.流水线工人            民俗摄影师               画家
4.访谈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记者的提问,材料一的访谈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的应用,将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请结合材料,试着从教师或学生的角度,谈谈要怎样应对这一挑战。
2023-12-05更新 | 2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的更多是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中国教育部官网,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澎湃新闻”,《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招生政策的独特优势,指出“强基计划”并非自主招生政策的升级版。
D.材料三侧重于“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政策的比较,认为“强基计划”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
2.下列说法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B.“强基计划”是在自主招生工作经验和综合评价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3.“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0-10-14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身着深蓝色的整洁工装,犀利的目光紧盯着旋转的零件,一双大手飞快旋转着车床摇把,进刀、车削、退刀一气呵成,他就是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掌握精湛加工工装工具技能的高级技师洪家光。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洪家光团队加工的是用于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工装工具产品,这些工具主要用来加工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发动机用的零件精度要求非常高,洪家光对每一个微小尺寸都追求精益求精。他一次次观察记录,并比对调整。

一次,在加工修正金刚石滚轮工具时,掌握此项技术的师傅生病住院,洪家光主动承担起任务。为了提高工具加工精度,他在当时的车床无法满足加工要求的情况下,开始一项项改进,减小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改造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他就重做刀台;小托盘与下面的托盘有间隙,他就想办法将小托盘固定……4年多里,经过无数次尝试,洪家光最终研发出一套用于打磨叶片砂轮的滚轮工具。这一砂轮工具被叶片加工厂使用后,加工叶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从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洪家光先后跟随多位师傅,他们教导的工匠精神,深深地印刻在洪家光心中。跟着付百森师傅学习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年轻人都愿意跟老师傅学,眼前这个师傅这么年轻,技术经验能丰富吗?”洪家光刚见到付师傅时有点失落。付师傅却让洪家光在旁边看。

只见付师傅把零件安装、调整、夹紧、左手启动机床,右手快速移动机床拖板。紧接着,他的双手就在机床上操纵着机床上的手柄,加工零件。麻利的动作,像电脑控制的机械手。

付师傅加工完说:“小洪,你测量一下各部分尺寸精度,再按照这个标准加工零件。”洪家光测量后发现公差微乎其微。他心想,这水平太高了,这可是纯手工!

到洪家光加工时,他满头大汗地忙活了十几分钟,发现自己的水平与实际要求差距很大。

付师傅语重心长地说:“光有技校学的知识是不够的,机械加工的实际技术深奥着呢,雄心壮志代替不了真才实学。当高水平的工人,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你得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一刻,洪家光决心从头学,一切从零开始。

如今,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300多个工装工具技术难题。他与团队成员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他名字命名的“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承担起了“传帮带、提技能”的职责。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说:“要扎根岗位,秉承献身航天事业的担当与责任。”未来,他将继续以精湛的技艺打造国之重器,为科研生产砥砺前行。

(摘编自新华社《洪家光:以心“铸心”的大国工匠》)

材料二:

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研发下线,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产业的垄断,给我国航空产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高铁通车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赢得国内外一片惊赞;C919大飞机试飞成功,民航之花含苞待放;家电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大步走出国门……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认可。在此过程中,一大批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以及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等典故都是对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阶级不断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内涵。也正是在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口、中国核电等,成为一张张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名片”。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经济发展方面需要重视产品品质,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领域同样需要精益求精,这样才可能提供更加丰富更能满足群众期待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因此,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戒除浮躁,为“中国制造”提供坚强支撑。

弘扬工匠精神,需要政府部门、广大企业和每一名社会成员共同营造有利于创造精品的“土壤”。如今,“工匠精神”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社会各界对其广泛讨论并达成普遍共识……一个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制造强国建设目标必将实现。

(摘编自马洪超《工匠精神支撑“中国制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标题注重体现价值性信息,材料一标题既写出了洪家光的身份,又生动形象地点明了他的工作内容。
B.材料一用较多笔墨描写出付师傅的娴熟技艺,既刻画了付师傅的人物形象,还与洪家光发现自己水平与现实有距离产生的失落心理形成对比。
C.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要求我们要重视产品品质,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
D.材料二首先列举近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引出话题,接着从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论证文章观点。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飞机、高铁、家电等中国制造的产品的品质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
B.“巧夺天工”“技近乎道”“大庆精神”等典故体现了古代的匠人精神,可见工匠精神是中国人一直追求的。
C.我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矢志创新,戒除浮躁,所以人们越来越来讲究生活品质,重视产品质量。
D.材料选取了多个标志性事件,彰显了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也为论证科技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点提供了论据。
3.下列事例不能用来论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杨宁毅然回到家乡,成为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乡亲致富。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4.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工匠精神”展开报道,但在选材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023-11-09更新 | 1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