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议论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7885444
阅读韩愈《师说》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不知东方既白
B.而耻学师/月出东山之上
C.吾未见明也/皆出于此乎
D.则群聚笑之/雪与人膝齐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此段落批判社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B.作者用三组对比分层论述,重点转到批判现实上来。
C.作者指出士大夫之族不宜同巫医乐师百工相互学习。
D.作者运用对比论证,批判之意直接鲜明,发人深思。
【知识点】 议论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不得已。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嬴而不助五国       与:跟,和
B.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C.始祸焉       速:招致
D.不得已       诚:实在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李牧因受诬陷而杀人,邯郸变成秦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不能善终。
B.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变成秦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没能坚持到底。
C.既然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变成秦的一个郡,可惜李牧用武力抗秦而不能善终。
D.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杀人,邯郸变成秦的一个郡,可惜李牧用武力抗秦没能坚持到底。
2022-07-19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过秦论·中篇(节选)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论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号显美,功业长久。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虚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B.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C.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D.约法省刑/以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面,即坐南朝北,古代以南面为尊,故天子接见群臣朝拜时皆南面而坐。
B.王道是我国古代君主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它与“霸道”有着很大差异。
C.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三王”和“五帝”并称“三王五帝”。
D.收孥,亦作“收帑”。古时一人犯法,妻子和儿女都连坐,没为官奴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倚仗一己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抛弃仁政王道,禁除诗书古籍,实行严刑酷法,先重视诡诈权势,然后才推行仁德信义。
B.秦二世登基之时,老百姓对其施行仁政充满期待,当时的老百姓受冻挨饿,苦苦哀叫,这正是新皇帝推行仁政的大好时机。
C.如果秦二世有一般君主的德行,君臣一心,割地分民,封赏功臣之后,礼遇天下贤士,树威立德,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附于他。
D.作者认为,古代圣贤之王深谙存亡之道,治理天下,重在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做到这点,即使有乱臣贼子,也不会有响应之人。
4.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2)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
5.秦统一天下后,天下士人为何纷纷慕风向往?
2022-02-09更新 | 1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劝学》和《师说》的节选,完成下面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节选)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非能也(游泳)                           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清楚)                                官盛则近(阿谀、奉承)
C.今之众人(一般人)                              今其智反不能及(竟然)
D.而学于师(以……为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疑惑)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学者必有师
B.则群聚笑之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或师 ,或不焉                           风雨兴
D.其身也,则耻师焉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学而大遗”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B.是故益圣,愚益愚
C.食埃土,下饮黄泉D.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通过正反设喻,反复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
B.《劝学》选段中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强调了学习要“坚持”,并且与“蚓”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C.《师说》选段中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抨击了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
D.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今 韩 愈 既 自 以 为 蜀 之 日 而 吾 子 又 欲 使 吾 为 越 之 雪 不 以 病 乎 非 独 见 病 亦 以 病 吾 子
7.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子。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22-07-28更新 | 1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