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科普-社会科学类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1801655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给水分子拍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的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而且在液态情况下,水分子运动非常快。拍照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给它选择一个合适的衬底。以前,科学家一般是以金属作为衬底,这次我国科学家选取了金属表面生长的绝缘薄膜(氯化钠)作为拍摄的衬底,从而使水分子本征的轨道结构得以保留。拍摄水分子内部结构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单个水分子的信号强度异常微弱,对实验仪器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过去三年,江颖课题组主要致力于超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单分子成像和操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江颖课题组和王恩哥课题组紧密合作,通过仔细的论证和不懈的探索,捕捉到水分子更清晰的面貌。基于此,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确定水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确定其空间结构。

(摘编自《我国科学家拍摄到水分子内部结构》)

材料二: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与氢原子体积不等,因此,它们对热能量的容纳度也不等,这就像两个深浅不一的水坑能够容纳不等量的水一样。当氧原子与氢原子同处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这个环境的温度不断升高时,首先是氢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此时温度继续升高,氢原子由于不能再容纳多余的热能量,成为一个固定温度的热饱和体,而氧原子由于体积大则可以继续升温,然后才会达到热饱和态。等到氧原子达到热饱和态时,与氢原子必然场力不等,这是因为氧原子体积大,体内的热能质量大于氢原子。这时,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氢原子由于场力不等,出现剩余斥力,从而造成它们斥离而分解。那么,如果情况相反呢?在封闭的环境内由高温到低温时,两种原子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如正在新生态中,这时氧原子于氢原子群中新生,可以在降温下快速达到与氢原子场力相等的瞬间,使水分子产生。

(摘编自《水的生成条件及原因》)

材料三:

美国能源部SLAC实验室、斯坦福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在《自然》杂志发文称,他们首次直接观察到了被激光激发时,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的“拉扯”作用。当一个受激发的水分子开始振动时,它的氢原子会将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拉得更近。

分子中带正电的氢原子和相邻分子中带负电的氧原子之间架设着氢键网络,将水分子联系在一起,复杂的氢键网络造就了水的奇特性质。由于氢键的运动非常微弱且迅速,对其进行直接观察一直是个大难题。这一次,研究人员终于借助SLAC的“高速电子摄像机”MeV—UED将难题攻克。

(摘编自《科学家首次捕捉水分子间的“量子拉扯”》)

1.下列图解,不符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百万分之一的水分子,如此细微,使得为其拍照成为世界级难题,经过仔细论证和不懈探索的我国科学家,却拍到了其更清晰的面貌。
B.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体积不同,其热能量的容纳量也不同,一般来说,氧原子的容纳量也相对较大,源于其体积更大一些。
C.同处于密闭空间里的氧、氢两种原子,在不断升温时或者降温时就会出现两种相反的情况,分别为:水分子因斥离而分解和形成水分子。
D.美国及瑞典的研究团队首次直接观察到水分子中氢原子对邻近水分子中的原子有“拉扯”作用的现象,并在《自然》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3.我国科学家与国外科学家关于水分子结构的研究有何意义?给我们以后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知识点】 科普-社会科学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1.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
B.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2016-11-17更新 | 2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耕者有其田”,是以往土地政策中的一个根本观念,初看上去似乎是最明白不过的,就是“经营农田的人就是该农田的所有者”,提倡的是农田经营和所有合一的主义。以佃户为主的农村中,在农田上劳作和经营的是占绝对多数的这一辈没有土地所有权的人们,握有土地权的地主们可以在很远的市镇里,他们连所有农田在什么地方都不很明白。在这种农村中,经营农田的人并不是所有农田的人。

在一个承认土地所有者有权可以任意支配他的土地的地方,地主们只有在能获得“地租”的条件下,才会把使用他们所有土地的权利让给别人。所有者虽不自己经营他所有的农田,可是他单凭那“可以不给人经营”的权利,坐享着别人经营农田之后所收获的农产,这笔名作“地租”的收入,可以占农田产量总数的一半到一半以上。

任何人根据他的常识就能想像到:以佃户为主的农村中,每年一定得输出大宗农产到地主所在的市镇中去,结果使农村人民借以为生的资产大行减少,人民的生活程度随之降低。当然,有人可以说:佃户们的输出是和另外一笔无形的输入相平衡的,因为,他们靠了这笔输出获得了在农田上暂时经营的权利。他们的经营既靠着地主们的允许,地主们的允许就是一笔无形的输入。不管我们怎样替“地租”辩护,这种“有形输出,无形输入”的农村中佃户们的生活程度总是提不高的。

农民生活程度高不高与地主有什么关系呢?不能接受极低生活程度的人,本来不用来做佃户,“要租田就得这样,不租就算了么”,地主们自然可以这样说——他这样说,是合法的,因为法律承认他可以任意荒废他所有的农田,自己不经营,并不一定要给人经营。话是合法的,可是合法的并不一定能做得通,因为法律本身只在人民能容忍的时候才有效力。若是一条法律太使一辈人过不去,这辈人的反抗可以使该项法律失去效力。地租若高出了一辈佃户的生活所能容忍的限度时,就发生了“自愿坐牢,不愿交租”,以及“罢耕抗租”——一直到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政治革命”。

蒿目时艰[注]的先觉之士,要求有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就发生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所有田的人自己去经营他的田,或是不经营农田的就不能享有农田所有权。彻底地这样做,经营和所有合一之后,就取消了“佃户”这一种人,因地租而引起的农村经济的危机,以及农村经济危机而引起的政治叛乱,都无从发生了。

(取材于《内地的农村·农田的经营和所有》)

[注]蒿目时艰:蒿目,极目远望;时艰,艰难的局势。指对时事忧虑不安。

材料二:

若比较现在有田和没有田的农民,前者生活比较丰裕,可是没有田的既不能一跃而成为有田的,若要借钱来变成有田者,他们的生活很可能比现在没有田的时候苦。

中国农民的贫穷,基本原因是有耕地太少,有没有耕地权还是次要问题。不论从生产的增加或是为生计的提高上说,扩大农场面积应当是今后农业改善的一个主要目标。可是要提高贫农生活,要“耕者有其田”,却不能只把既有土地设法分给既有耕者就了事。

若一看我们过去几十年以至现在的状况,农村里有土地的向外跑,没有土地的困守乡下。有地离地,无地守地,于是造下了“贫农”的身份。当然,使这现象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贫农在农业里尚能贫而活,一旦离开农业连贫都没有资格了。这种情形现在快要过去了,都市兴起,工业在建设,农业之外亦要劳力,没有土地的人自然可以出来了,离开土地一样能生活。

工业建设一定要有个相配合的农业革命,我们一定要解放一部分农业里的人力到工业里去,现在工业里正感到人力缺乏,而农村里的确有闲手的地主,这也许是一条出路。——要讲工业,非使他们离开土地不成。

(取材于《内地的农村·贫农的出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佃户”、“贫农”、“农民”和“地主”的身份,主要以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农田劳作的情况来区分。
B.材料一认为,“地租”是在佃户有形的农产输出与地主无形的经营权输入的平衡下,完全不合法的收入。
C.材料二中指出的中国“今后农业改善”的主要目标,对缓解材料一中“佃户”的生存状况或许会有帮助。
D.两则材料都从“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出发,层层深入地阐明农民贫穷的根源在于政府执政观念的陈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佃户能够承受地租的限度,或是使没有土地的贫农不作佃户,或是使贫农离开农业,三者都能避免大规模的政治叛乱的发生。
B.与工业建设相配合的农业革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当扩大农场面积,二是要解放农业里没有土地的农民和调动闲手的地主。
C.佃农因地租而贫困与地主坐拥农产享乐的对比、农民离开农业无法生活与以后离开土地还能生活的对比,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D.材料一中的两个破折号,前者有补充说明和强调的作用,后者起补充说明和语音延长的作用,均与材料二中破折号的作用不同。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因此我们解决贫农的出路,不一定在土地。”
B.“新生产力的使用,使住在土地上的农民得到了新的解放。”
C.“地主们如果要维持他们的生存,就应当勇敢地接受挑战。”
D.“农民会穷到要借高利贷,以致最后出卖田契。”
2020-04-10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iPod、iPhone、iPad……自从上世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少数派”和“神秘感”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象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苹果传染病”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一个艺术性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势微了,在成都买iPhone、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1.下列有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少数派”和“神秘感”。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只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D.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2.2.下列相关推断与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学诺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苹果就象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它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的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这个道理。
D.只“创新,才能使苹果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3.3.根据文章内容,请分三点概述苹果的成功经验。
                                                                      
                                                                       
                                                                       
2016-11-18更新 | 8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