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茹志鹃(1925-1998) > 《百合花》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18290236
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节选自《百合花》)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节选自《哦,香雪》)

1.甲乙选文画波浪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处回答。
(1)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
(2)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2.甲乙选文画横线部分都是动作描写,两者在具体写法与表达作用上有什么不同?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1946年的中秋。

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被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团长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两边地里的秋庄稼,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湿润的香味。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一开始他就把我摞下几丈远。等我紧赶慢赶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噔噔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和野菊花。

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他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背向着我。我着恼地带着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

我们到了包扎所,得知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得向老百姓去借。所以我请了通讯员,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儿,我手里抱得满满的,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向里“大姐、大嫂”地喊。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我又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这条被子是那位年轻媳妇唯一的嫁妆。通讯员皱起了眉:“把人家结婚被子借来了,多不合适呀!……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摸出两个馒头,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走远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攻击,要付出多大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慰劳了我们几个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一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青年人的脸。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百姓死封建”,语言描写,既表现通讯员因未借到被子而不满于老百姓的保守,也为他后来得知事情真相而自责、不安作了铺垫。
B.小说对新媳妇神态、动作的描写极其传神。“不笑”“瞅着”既写出了新媳妇对共产党的敬意,又活画出她借与不借被子的矛盾心理。
C.插叙“我”对家乡中秋节的回忆,以想象再现家乡的习俗、童谣,营造和平生活的美好氛围,既增加了小说的抒情性,又衬托了战争的残酷。
D.以第一人称写人叙事,不仅巧妙地在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穿针引线,而且将借被子、献被子等情节自然地衔接起来,使小说结构谨严有序。
2.关于小说结尾几段中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表现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擦身子,一改先前的忸怩羞涩,可见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已不重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意识占了上风。
B.“一针一针地缝”“依然”“还是”,在这沉默得近乎执拗的行为里,既有痛惜、伤心,也暗含着借被子时给他钉子碰的自责、懊悔。
C.“劈手夺过被子”“气汹汹地嚷”,新媳妇对卫生员意气用事、使小性子,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化的外在表现恰恰说明她内心的痛苦无法遏抑。
D.她把自己的唯一嫁妆——有着喜庆色彩的枣红色被子,用来包裹战士遗体,这加重了事件的悲剧色彩,体现了作者“以乐写哀”的美学追求。
3.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除了让“布片”这个细节反复出现外,还借助不同的小意象来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逐一分析。
4.李关元在《论茹志鹃的创作》中写道:“《百合花》请英雄走下了神坛。”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2-11-17更新 | 1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最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到包扎所时已是下午两点钟了,那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一边放东西,一边喘息地喝水,同时还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他说的什么我没大听清。好像是说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向老百姓去借,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

我和通讯员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分头去动员。不一会,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贴着鲜红的对联。我向里大姐、大嫂地喊。一会儿门帘一挑儿,露出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道歉,讪讪地开口借被子。被子拿出来,我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了。原来这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我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他绷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后来她问我: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说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了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炮响起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能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或是喂一点饭食。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做了我的下手。

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

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了一声。我看见的是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扎所“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可见战争环境下医疗条件的简陋。
B.新媳妇一开始不肯借被子,主要是因为小通讯员不善言辞,不擅长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C.“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负罪”一词,表现了担架员悲痛、自责的心理,因为小通讯员是为了保护他们,才被手榴弹炸伤的。
D.护理伤员时,新媳妇红了脸,只同意做“我”的下手,在给通讯员擦拭身子时却丝毫没有忸怩之态,因为小通讯员的敢于牺牲使她产生敬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诗情画意,营造出宁静安详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平和,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我”的所知有限,没有对通讯员第一次借被子碰壁及牺牲情景进行正面描写。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物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媳妇的朴实美丽与纯洁无瑕。
D.《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倾向。
3.“破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分析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百合花》与传统的战争题材作品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11-17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文本二】: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上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情节非常简单,通过写赞百合花布、看百合花布、送百合花布为我们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人物。
B.【文本二】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C.【文本二】中,“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也起到了反衬作用。
D.两篇文章中的百合花都含有象征意义,在文本一中,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文本二中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都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D.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而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鉴赏【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4.试探究【文本二】中作者安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情节的意图。
2022-12-02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