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钱锺书(1910-1998)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 题号:18338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吃饭

钱锺书

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辨味而不是充饥,变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舌头代替了肠胃,作为最后或最高的裁判。不过,我们仍然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好比我们研究哲学或艺术,总说为了真和美可以利用一样。有用的东西只能给人利用,所以存在;偏是无用的东西会利用人,替它遮盖和辩护,也能免于抛弃。柏拉图《理想国》里把国家分成三等人,相当于灵魂的三个成分;饥渴吃喝等嗜欲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分,等于政治组织里的平民或民众。最巧妙的政治家知道怎样来敷衍民众,把自己的野心装点成民众的意志和福利。真想不到,在区区消化排泄的生理过程里还需要那么多的政治作用。

饱满的肚子最没用,那时候的头脑,迷迷糊糊,只配做痴梦;咱们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吃了午饭睡中觉,就是有力的证据。我们通常把饥饿看得太低了,只说它产生了乞丐、盗贼、娼妓一类的东西,忘记了它也启发过思想、技巧,还有“有饭大家吃”的政治和经济理论。德国古诗人白洛柯斯做赞美诗,把上帝比作“一个伟大的厨师傅”,做饭给全人类吃,还不免带些宗教的稚气。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只有为他弄了饭来给他吃的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肚子一天到晚要我们把茶饭来向它祭献,它一味容纳吸收,不懂得享受和欣赏。人生就因此复杂起来。一方面是有了肠胃而要饭去充实的人,另一方面是有饭而要胃口来吃的人。第一种人生观可以说是吃饭的;第二种不妨唤作吃菜的。第一种人工作、生产、创造,来换饭吃。第二种人利用第一种人活动的结果,来健脾开胃,帮助吃饭而增进食量。所以吃饭时要有音乐,还不够,就有“佳人”“丽人”之类来劝酒。吃的菜不用说尽量讲究。有这样优裕的物质环境,舌头像身体一般,本来是极随便的,此时也会有贞操和气节了;许多从前惯吃的东西,现在吃了仿佛玷污清白,决不肯再进口。精细到这种田地,似乎应当少吃,实则反而多吃。假使让肚子做主,吃饱就完事,还不失分寸。舌头拣精拣肥,贪嘴不顾性命,结果是肚子倒霉受累,只好忌嘴,舌头也只能像鲁智深所说“淡出鸟来”。这诚然是它馋得忘了本的报应!如此看来,吃菜的人生观似乎欠妥。

不过,可口好吃的菜还是值得赞美的。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摩擦冲突,只有两作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合。音乐的道理可通于烹饪,孔子早已明白,所以《论语》上记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惜他老先生虽然在《乡党》一章里颇讲究烧菜,还未得吃道三昧,在两种和谐里,偏向音乐。譬如《中庸》讲身心修养,只说“发而中节谓之和”,养成音乐化的人格,真是听乐而不知肉味人的话。照我们的意见,完美的人格,“一以贯之”的“吾道”,统治尽善的国家,不仅要和谐得像音乐,也该把烹饪的调和悬为理想。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追随孔子,而愿意推崇被人忘掉的伊尹。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顾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孟子曾赞伊尹为“圣之任者”。

吃饭还有许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联络感情、谈生意经等等,那就是“请吃饭”了。社交的吃饭种类虽然复杂,性质却极为简单。把饭给自己有饭吃的人吃,那是请饭;自己有饭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饭,那是赏面子。交际的微妙不外乎此。趣味洋溢的《老饕年鉴》里有一节妙文,不可不在此处一提。这八小本名贵希军的奇书,在研究吃饭之外,也曾讨论到请饭的问题。大意说:我们吃了人家的饭该有多少天不在背后说主人的坏话,时间的长短按照饭菜的质量而定;所以做人应当多多请客吃饭,并且吃好饭,以增进朋友的感情,减少仇敌的毁谤。这一番议论,我诚恳地介绍给一切不愿彼此成为冤家的朋友,以及愿意彼此变为朋友的冤家。至于我本人呢,恭候诸君的邀请,努力奉行猪八戒对南山大王手下小妖说的话:“不要拉扯,待我一家家吃将来。”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名谈“吃饭”,实则在闲聊中将婚姻择偶动机、政治家的主张、风流雅士的宴会、人际交往的准则尽情揶揄了一番。
B.吃饭是名,目的是充饥,辨味不是充饥,舌头代替了肠胃,吃饭变成了吃菜,名不副实,掩盖了吃是为了享受这一目的。
C.作者认为弄饭的人不是真正的主人,吃饭的那人才是,因此,对白洛柯斯把上帝比作“一个伟大的厨师傅”的观点鄙夷不屑。
D.文章认为,人类的创造活动源于生存的压力,人类的生存问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然后才能从事各种文化创造活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直截了当地嘲讽世情时弊,并用调侃的口吻,用一些看似矛盾或荒唐的警句来揭示常人忽视、误会或掩盖的细节。
B.文章通过各种灵感式的联想和比喻,发表作者对社会、人生诸多现象和问题的针砭,闪烁着活泼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C.文章旁征博引,从现实生活的人情世态和抽象的人生观理论,从政治到经济,从音乐到烹调,都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D.文章的语言汪洋恣肆,妙趣横生,字里行间有一种独到的老辣,那些陌生化的比喻更是出奇制胜,能引起特别的关注。
3.“一个转了弯的、不甚朴素的人生观”指什么?作者对这种人生观持何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文章的结构是双线并行,作者以“吃饭”为由头,发表对人生的诸多议论。请从“吃饭”与“议论”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相亲记

钱锺书

①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去一次无妨。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是张先生夫妇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①,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入赘到张府上。

②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③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④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⑤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How to gain a Husband and keep him)。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⑥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⑦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⑧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我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⑨当时张家这婚事一场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锺书《围城》,有删改)


【注】①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张先生认为方家家世头衔都不错,但现在摆不起乡绅人家的臭架子,方鸿渐会服服帖帖入赘张府,说明他势利庸俗。
C.本文细致介绍了张小姐的书架,这一细节描写颇有意味,从侧面表现出张小姐的家庭、文化背景,又暗示出人物特点。
D.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2.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围城》的一大艺术特色,请结合本选段简要分析。
2020-03-10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关于陆游的艺术,也有一点应该补充过去的批评。非常推重他的刘克庄说他记闻博,善于运用古典,组织成为工致的对偶,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来许多批评家的意见也不约而同。这当然说得对,不过这忽视了他那些朴质清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抹杀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发现他时常觉得寻章摘句的作诗方法是不妥的,尽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种习气。他说:“组绣纷纷炫女工,诗家于此欲途穷”;又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又针对着“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议论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尝有一字无出处?……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但不妨共为恶诗耳!”字句有“出处”并不等于诗歌有出路。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陆游最值得注意而一向被人忽视的是下面的主张。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又说:“大抵此业在道途则愈工……愿舟楫鞍马间加意勿辍,他日绝尘迈往之作必得之此时为多。”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妆画虚空”“扪摸虚空”原是佛经里的比喻,“法不孤生仗境生”“心不孤起,仗境方生”也是禅宗的口号。陆游借这些话来说:诗人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体验里,跟“境”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至于他颇效法晚唐诗人而又痛骂他们,很讲究“组绣”“藻绘”而最推重素朴平淡的梅尧臣,这些都表示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更严的要求,悬立更高的理想。

(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1.从这段文字看,陆游的诗歌有哪些艺术特点?
2.请具体解释“法不孤生仗境生”在文中的意思。
3.请分析本文对读者学习写作有哪些指导意义。
2019-11-19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先生一家

钱锺书

一天,周太太太跟鸿渐说,有人替他做媒,就是有一次同席一位姓张的女儿,鸿渐有点儿战前书人的标劲,记得那张的在美国人洋行里做买办,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反正去一次无妨,结婚与否,旁人勉强不来,答应去张家吃晚饭。这位张先生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

方鸿渐马路上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他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东挪西凑四百元,一股脑儿花在这件外套上面,不大合算。国难时期万事节约,就省了罢。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o!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装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谈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鸿渐寒暄已毕,瞧玻璃橱里都是碗、瓶、碟子,便说:“张先生喜欢收藏瓷器?”

“Sure!”张先生打开橱门,请鸿渐赏鉴。鸿渐拿了几件,看都是“成化”、“宣德”、“康熙”,也不识真假,只好说:“这东西很值钱罢?”

“Sure!值不少钱呢。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关上橱门,又说:“咦,headache”便捺电铃叫用人。”

鸿渐不懂,忙问道:“张先生不舒服,是不是?”

张先生惊奇地望着鸿渐道:“谁不舒服?你?我?我很好呀!”

鸿渐道:“张先生不是说‘头痛’么?”

张先生呵呵大笑:“headache是美国话指‘太太’而说,不是‘头痛’!你没到States去过罢。”

方鸿渐正自惭寡陋,张太太张小姐出来了。张太太是位四十多岁的胖女人,外国名字是小巧玲珑的Tessie。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明,穿衣紧俏,她父母叫她Nita跟着两个客人来了,。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独赢一百余元,心想假如这手运不变,那大衣便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张太太、“有例为证”和“海军大将”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便打开钱袋把钞票一五一十点交给鸿渐。

吃的是西菜。“海军大将”信基督教,坐下以前,还向天花板眨白眼,感谢上帝赏饭。方鸿渐因为赢了钱,有说有笑。饭后他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有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他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大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他那时候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德国货总比不上美国货呀。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欧战以后,德国落伍了。汽车、飞机、打字机、照相机,哪一件不是美国花样顶新。”张太太道:“Nita,看这姓方的怎么样?”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猪猡相!”

当时张家这婚事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小时是看《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的;他生得太早,还没福气捧读《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这一类好书。他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处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节选钱锺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提到的“读书人的标劲”,意思是读书人的清高倔强,说明方鸿渐和张先生一家不是同类人,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皮外套贯穿全文始终,串起了在张先生家打牌赢钱和婚事告吹等情节,获得皮外套和损失老婆两条叙事线相映成趣,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张太太和两位客人并没想要赖掉赌账,只是没有即时付账,而方鸿渐的提醒说明他误会了张太太的想法,张太太感觉委屈因而心生不满。
D.张先生一家与方鸿渐之间的矛盾其内在实质是文化的矛盾,作者借方鸿渐的视角嘲讽了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一味模仿的一类人。
2.张家三人既有买办阶层家庭的共同特征,也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围城》讽刺幽默的语言别具一格,请结合本文,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2020-06-19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