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 议论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8365713
阅读下面的文官文,完成下面小题。

成子欲专齐政,以大斗货、小斗收而民悦。勾践欲雪会稽之耻,拊其民,吊死问病而民喜。二者皆自有所欲为于他,而伪诱属其民,诚心不加,而民亦说。孟尝君夜出秦关,鸡未鸣而关不,下坐贱客,鼓臂为鸡鸣,而鸡皆和之,关即启,而孟尝得出。

赵人吾丘寿王,武帝时待诏,上使从董仲舒受《春秋》,高才,通明于事。后为东郡都尉。上以寿王之贤,不置太守。时军发,民骚动,岁恶,盗贼不息。上赐寿王书曰:“子在朕前时辐凑并至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至连十余城之势任四千石之重而盗贼浮船行功取于库兵甚不称在前时何也?”寿王谢言难禁。复召为光禄大夫,常居左右,论事说议,无不是者,才高智深,通明多见。然其为东郡尉,岁恶,盗贼不息,人民骚动,不能禁止。

荆轲入秦之计,本欲劫秦王生致于燕,邂逅不偶,为秦所擒。当荆轲之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医夏无且以药囊荆轲。既而天下名轲为烈士,秦王赐无且金二百镒。天下之士不以荆轲功不成,不称其义,秦王不以无且无见效,不赏其志。志善不效成功,义至不谋就事。

齐詹问于晏子曰:“忠臣之事其君也,若何?”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詹曰:“列地而予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可谓忠乎?”对曰:“言而见用,臣奚死焉?谏而见从,终身不亡,臣奚送焉?故忠臣者能尽善于君,不能与陷于难。”

或问于孔子曰:“颜渊、子贡、子路三子者皆贤于夫子,而为夫子服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诎,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之道,弗为也。”孔子知所设施之矣。有高才洁行,无知明以设施之,则与愚而无操者同一实也。

(节选自王充《论衡·定贤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在朕前时/辐凑并至/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至连十余城之势/任四千石之重/而盗贼浮船行功取于库兵/甚不称在前时/
B.子在朕前/时辐凑并至/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至连十余城之/势任四千石之重/而盗贼浮船行功取于库兵/甚不称在前时/
C.子在朕前/时辐凑并至/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至连十余城之势/任四千石之重/而盗贼浮船行功取于库/兵甚不称在前时/
D.子在朕前时/辐凑并至/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至连十余城之/势任四千石之重/而盗贼浮船行功取于库/兵甚不称在前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拊循其民”和“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循”意思不同。
B.关,指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文中的“秦关”就是指秦地关塞。
C.“医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和“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中的“提”意思相同。
D.爵,君主国家贵族封号,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文中的“疏爵”就是指分封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举成子、勾践对待百姓的例子,是想说明身居高位的人统治百姓,哪怕他能满足百姓的欲望,受到百姓的喜爱,但也未必就是贤人。
B.赵人吾丘寿王才干很高、通晓事理,但担任东郡都尉时却没有管理好东郡,是因年成不好,盗贼不断,百姓骚动,又没有办法禁止。
C.在荆轲刺秦的事件中,天下人都称赞荆轲是位壮烈之土,后来秦王也赏赐了在当时危险情境下勇敢出手的御医夏无且二百镒金。
D.晏子在回答齐詹的问题时,明确了自己不会跟随亡国之君逃亡,他的道理是作为臣子要好好保护君王,而不是与君王共陷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皆自有所欲为于他,而伪诱属其民,诚心不加,而民亦说。
(2)荆轲人秦之计,本欲劫秦王生致于燕,邂逅不偶,为秦所擒。
5.结合后三段内容,简要概括“贤人”做事的具体标准。
【知识点】 议论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C.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D.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
B.豚、彘:古时农家所养禽畜。“豚”指大猪,“彘”指小猪。
C.庠序:古代学校名称。《孟子》记载,商(殷)称学校为序,周代称学校为庠。
D.孝悌:孟子认为,孝顺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
3.下列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段都针对仁政的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在论述中尽显情理之真,道理之实,体现了孟子的语言艺术。
B.两段的语言都气势浩然,整散结合,纵横恣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严谨,读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C.甲文孟子从梁惠王感兴趣的战争入手,提出了实行王道的具体策略,强调实施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乙文侧重于谈物质文明的重要性,说明要对百姓实施礼义教化,必须先有满足其基本生存的固定产业。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提出“仁政”主张,请概括孟子“仁政”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意义。
2021-05-25更新 | 1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𫐓: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D.舟楫者,非能水也                           假:假如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A.冰,水为之,寒于水B.吾尝终日思矣
C.登高D.蟹六跪二鳌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
B.作者用“青”胜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C.第三段中作者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句说明君子的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D.第四段中作者用了引证法来论证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文中荀子的观点,你认为还有哪些学习的方法可以补充?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04-06更新 | 1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谏议大夫魏征对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诸身,故能远体诸物。昔楚聘詹何,问其治国之要,詹何对以修身之术。楚王又问治国何如,詹何曰:‘未闻身治而国乱者。’陛下所明,实同古义。”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B.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C.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D.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B.胡越,即胡与越,是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各民族。
C.贞观,唐太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曾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D.谏议大夫,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侍从规谏帝王。
3.下列对以上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排比句,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材料二中唐太宗说君主想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这一说法得到了魏征的肯定,认为它与古人所讲的道理相同。
C.两则材料都谈到民心向背与国家安危的紧密关系,阐述了百姓可以“载舟覆舟”的重要作用,警示君主治国要先存百姓。
D.两则材料都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强调君主理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直至今天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5.对于唐太宗提出“创业和守成哪件事更难?”的问题,房玄龄和魏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述其理由。
2022-04-16更新 | 4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