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诗词曲常见题材 > 思妇闺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1839693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伯兮

《诗经·卫风》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①伯:这里指丈夫。②朅(qiè):勇武。③桀:同“杰”,杰出的人。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共四章,每章四句,全篇以思妇的口吻叙事、抒情,艺术感染力强。
B.“伯”英武威风,才能杰出,是王的先锋,女子想起他,内心充满自豪感。
C.诗歌中画横线句子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都使用了比兴手法。
D.诗歌紧扣“思”字行文,塑造了一个温婉的思妇形象,她内心哀愁但并无怨怒。
2.诗歌中的女子思念丈夫有哪些体现?请根据后三章的内容简要概括。
【知识点】 思妇闺情 诗经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 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2022-07-23更新 | 1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

周文璞

风韵萧疏玉一团。更著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注】①据《太平御览》中《荆州记》记载,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赋诗寄赠好友范晔后,人们常以折梅赋诗表达对家人和友人的怀念。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周词开篇“风韵萧疏玉一团”一句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风韵萧娴,貌美如玉的女主人公形象,“更着梅花,轻袅云鬟”在高耸的云髻上插上梅花,又写出了她对意中人的思念。
B.周词中“温柔”二字是女主人公浓郁相思的情结所在。“天上人间”表明过去的温柔和现在的离索有如天壤之别,极言女主人公对曾经美好生活的留恋不舍。
C.李词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写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流水之景,与上片的“红藕香残玉簟秋”“独上兰舟”“两句相照应。
D.周词和李词同属婉约词,两首词用词浅近却意蕴深厚,语言疏朗自然,格调明艳,令人回味无穷。
2.这两首词都表达了闺中思妇的怀人之情。试比较“一样眉尖,两处关山”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2023-05-19更新 | 1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宫怨

杜荀鹤【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出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
2.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2020-01-31更新 | 7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