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9 题号:18490440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寄微之三首(其三)

白居易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②河岳气:犹言江山之气。氛氲: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微之之作,两人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且天各一方。
B.诗人在被贬谪的困境中还为友人的命运深感忧虑,约定将来与友人在他乡重逢。
C.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诗中很多词句具有象征意味,象征手法增添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诗歌意蕴深刻。
(2)简析“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一句中“狂风”和“孤云”的象征含义。
(3)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是本诗末两句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人具体处境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东川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开门见山地点出元白二人所处的地点,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相距遥远。故虽是一般明月,却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伤别之情顿生。
B.“一宵光景潜相忆”一句中,“一宵”表现“相忆”时间之长;“潜”写出了深思的神态。诗人思念友人,以至夜不能寐,情感表达朴实真挚。
C.这首诗别具一格,虽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却表现了双方的思念之情;且情景高度融合,语言真率自然,不事雕饰而情致曲尽。
D.“两地阴晴远不知”从人的离合联想到月的阴晴圆缺:人在两地,距离遥远,景象有别,以此晴彼阴的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之情。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颈联的妙处。
2021-04-25更新 | 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诗是作者面对朝堂朋党倾轧加剧、民生凋敝的现实,屡次上书言事却不被采纳而自求外派杭州后,即将任满回京所作。

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六句写西湖春景,突出西湖景色的秀丽优美,后两句写情,表达诗人对西湖之“恋”,情景交融。
B.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如此美景让诗人留恋。
C.这首诗善用比喻,如颈联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铺满厚厚的丝绒,新颖有趣又生动贴切。
D.“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稻田里辛勤劳作的少女随风飘摇的裙带,以少女劳作之美衬托春日西湖之美。
2.本诗尾联与白居易《西湖留别》中的诗句“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都表达了对西湖的留恋不舍,请结合两诗内容分析其原因。
2023-04-12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白居易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

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注】①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②田苏:指晋国贤人,后借指贤德长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题赠诗,诗中用“田苏”代指崔少尹,有对主人的恭维之意。
B.首联并未详细描写新居,而是用作者的心理感受从侧面写出其环境的幽深。
C.尾联写诗人想要为客人准备好饭菜,表达出想每日陪伴崔少尹游览的愿望。
D.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体现出白居易诗歌“晓畅通俗”的特点。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上林坊新居的环境?请简要分析。
2018-12-24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