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902441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其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2008年《五环旗下的中国》出版,今天的《中国冬奥》出版,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大动力是什么?

孙晶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

记者:时隔多年,您的心态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孙晶岩: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记者:您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员。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

孙晶岩: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在与采访对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

记者:记录北京冬奥参与者的故事,令您感动的必然有很多,那么在题材取舍上是否很难?

孙晶岩: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我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为什么要办冬奥,为此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很得意,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只能删掉。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记者对孙晶岩的专访)

材料三:

王京忠: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您仍然在奔波的路上,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孙晶岩:冬奥只是我眼中中国的一部分。冬奥会以来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北平抗战秘闻》、散文集《蓝色畅想》,尽可能深入地观察记录着身边的这片热土,去感受每一个微小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意义,我有新的创作计划,我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王京忠:我记得您1995年就开始写扶贫,为什么对扶贫感兴趣?

孙晶岩:受我父亲影响。我也走访了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对在贫困山乡见到的穷人刻骨铭心,怀着对贫困地区人民深沉的爱,我创作了63万字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系中国首部全景式描写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反响强烈。

王京忠: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是写西气东输工程的,当年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您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

孙晶岩:因为我对中国的西部充满感情,对西部大开发工程充满感情。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到上海横跨十个省区,三山五越一塬一网,一万六千里路云和月,其中甘苦唯有自知。我还与石油人一道为西气东输沿线失学儿童捐钱,资助他们念书。

王京忠:2008518日,我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晚会上看到您为汶川灾区捐款,您当时不是在写北京奥运会的报告文学吗?

孙晶岩:2008年汶川地震,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快杀青了,我马上完成创作,在地震当月奔赴汶川灾区,跑了八个极重灾区,采访了大量的人物,在危房蚊虫的叮咬中撰写了八篇战地报告文学,还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

王京忠:您后来又去写援疆,《西望胡杨》影响很大,您为什么要四下新疆写援疆?

孙晶岩:2010年,我应邀到新疆采访援疆干部,经常深入到维吾尔族贫困乡亲家中,用维语与他们交谈,我不仅资助穷孩子念书,而且与援疆干部一道给贫困老人捐款。“胡杨”寓意新疆,“西”代表西部,“望”是一种思念和情感寄托,《西望胡杨》这个书名表达了我对西部人民的感情。

王京忠:您说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更多关注了奥运赛事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带动,您对“体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孙晶岩:……

(摘编自中经网对孙晶岩的专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晶岩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具有宏大视野,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孙晶岩既注重报告文学的真实记录,也注重理性思考和文学刻画,她的作品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力量。
C.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与作家的创作品质息息相关,其根本在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
D.孙晶岩心怀善念,不辞辛劳,躬身实践,带着对作品的责任感和对家国人民的情感,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2.材料三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孙晶岩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和奥运一脉相承,公益事业和奥运会息息相通。
B.体育无国界,当政治、外交对话不畅时,体育是最好的媒介。
C.我们应当用文学、体育与世界对话,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D.带动更多人热爱、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构建健康中国。
3.材料二和材料三同为访谈,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数据传输速度突飞猛进的增长和位置服务技术、通信技术的突破,智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面临拥堵、污染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强劲增长,交通供求关系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而道路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仅仅依靠新建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供给能力难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破解城市交通问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材料二:

大数据应用的最核心功能之一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从现实来看,因信号控制不合理导致的通行资源浪费和交通延误十分明显。在系统控制软件方面,目前中国依然主要依靠SCOOT、 SCATS以及美国、西班牙等研发的系统,国内自主研发的软件应用很少。

对于视频识别技术的研究,由于其算法的复杂度以及目标行为的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在国外已有成熟的智能视频监控产品,可以在监控系统中实现异常状态自动报警的功能。中国城市视频监控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再到智慧网联,传统的交通运输业不断升级换代。信息化改造了以往传统公共交通模式;大数据则助力城市公共交通提升运行效率。让公交集团更加优化资源、实现更符合市民出行需求的线网优化配置,实现对交通、人流的精准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用户的出行习惯,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有关候车、实时路线轨迹等信息,乃至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痛点之一。目前数据的碎片化所形成的分割,以及企业之间的壁垒等,容易造成一种“孤岛”现象,很多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使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人性化,离不开共享数据。

材料三: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三号卫星经过在轨测试,空间信号用户测距误差达到0.5m,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5m-5m。除了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之外,我国正在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形成全国“一张网”,可提供实时cm级、mm级高精度定位服务。

北斗系统应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北斗车联网平台。截至2018年,已经有500 多万辆营运车辆上线北斗系统,车联网平台通过提醒驾驶员超速与疲劳驾驶等信息,使得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在高速公路沿线利用北斗等技术,可对车流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整合报警手机定位、路况预判等功能,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上海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立了智能公交位置服务系统,能够对公交到站时间进行精准预报,误差时间<1min,通过公交调度、实时信息采集,降低公交公司10%以上的运营成本。北斗智能支付方案要求每辆车安装北斗模块,手机安装APP后即可使用支付服务,该模式相对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牌识别技术的支付场景可延展性更强。随着北斗系统应用的推广,力争把中国的ITS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实时、准确、高效和可靠的综合性交通管理系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交通系统下一阶段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
B.大数据可以改造传统公交模式,提供便捷、个性、精准的智能服务。
C.自主开发的软件应用不多、很多数据没有形成共享,也是制约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原因。
D.加快编织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网络,同步开展北斗星基增强系统建设,可以提供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
2.下列选项不属于“智能交通”服务的一项是(     
A.通过报警手机定位,实现对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
B.安装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提高车道的通行能力。
C.在地铁售票机上选择出发地和目的地,然后投币买票。
D.对被盗车辆进行远程断油锁电操作并追踪车辆位置。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发展智能交通有何意义。
2020-06-01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表1

20168月-20183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万)及月使用时长(万小时)

截至20183月,短视频月活跃用户达4.6亿,环比增长14.37%,大约平均每两个移动网民中就有一个短视频用户。月使用总时长达67.3亿小时,人均单日启动次数有9.26次,用户粘性远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值。

2

20186月-2021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万)及使用率

截至2021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占网民整体的93.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占网民整体的87.8%

2021年上半年,随着视频平台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短视频侵权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推进版权内容合规管理成业界共识。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11日在其官网刊发消息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短视频专项治理取得实效,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清理违规账号38.39万个,违规短视频节目102.4万条。一大批伪正能量节目、借网红儿童牟利账号、低级红、高级黑内容得到清理,违规引进传播境外视听节目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电视开展短视频业务得到规范引导。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22114日)

材料二:

一段时间以来,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一股科普热,不少院士、教授、专家、学者化身科普主播,以短视频为媒介,激发网友探索科学的热情,科普类短视频正迅速走红。

知识视频的走红反映了一个趋势:人们看视频从单纯追求娱乐转为追求知识、提升自我。这是专家学者的知识视频受公众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容具有实用性,不只可以提升生活质量,紧急时刻,甚至还能拯救生命。

面对这种情况,传播知识的人,无论是主播,还是UP主或作者,就至关重要。正如作品翻译需要信达雅一样,科学传播也需要准易趣就是对科学知识的解读和诠释是准确的,至少是符合目前主流科学界的认知和观点;就是让深奥的科学知识容易理解,让人能听明白,能弄懂;就是生动活泼,同时具有文学性、高雅性,由此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摘编自张田勘《短视频科普热:科学传播需要准易趣》,《光明日报》2022113日)

材料三:

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消灭距离、生产成本低、动态性等特点,有助于减少地域差异、性别差异等因素所造成的机会不均等,具有助力普惠性发展的可能性。从现实表现看,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数字平台不仅在内容分享、兴趣电商领域获得快速发展,而且在扶贫助农、旅游开发、中小企业数字化推广等领域,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共享价值创造之路。

数字经济2.0时代,平台经济成为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正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社交娱乐、信息资讯、金融服务和计算应用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某种意义上,直播可以视为持续的短视频,它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包括广告、人员工资和店铺租金等非生产性的纯粹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弹性的小批量定制供应链,在降低厂商生产不确定性的同时,削减厂商铺货费用和库存成本。

无论地域、性别、受教育程度,内容创作者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均具有财富创造机会。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短视频和直播助力普惠性发展》,《经济日报》2022126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8月之前,互联网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增长略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向上,月使用时长也较平稳。
B.从2017年9月前后开始,网络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持续增加,用户月使用时长也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
C.2018年3月,网络短视频用户4.6亿,当年6月份已超5.9亿,此后一路平稳上升,2021年6月已近9亿。
D.2021年6月,超八成网民成为短视频用户,视频平台间竞争加剧,泥沙俱下,开展短视频专项治理成为必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吸引快速增加的网络视频用户,视频平台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治理短视频行业种种乱象成为业界共识。
B.知识视频自身具有的实用性和视频用户追求知识的内在需求结合,是各大短视频平台掀起科普热的原因。
C.科学传播中讲求的“准易趣”分别对应着作品翻译的要求“信达雅”,两者的要求所指内容完全相同。
D.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社交娱乐、信息资讯、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平台经济形式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3.《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在报道“短视频热”这一新闻现象时各有侧重。请概括说明。
2022-03-22更新 | 12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根据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4.18%,较2016年的11.58%增长2.6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态势。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从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来看,2017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25.8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4.30%,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16.38%。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会进一步加强农村等重点地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继续加大慢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提升力度,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健康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20世纪初,随着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遗传、生理、心理、环境等多维度认识健康。国家、市场、个体都出于自身需求而进行健康管理,公民健康日益上升为国家和民族问题。国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改善公民健康,构建了一系列健康管理制度,以促进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市场出于逐利目的,不断推进健康的资本化。个体为保持自身健康状态,也不断产生全新的健康需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家层面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市场层面的健康产业发展及个体层面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都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部分,参与到广义的健康管理中。

随着医学社会化,对疾病的应对更多从医疗走向预防及行为干预。这影响了健康管理理念,即逐渐从治疗疾病转变为预防疾病。由此,人们对自我健康的管理方式越来越感兴趣,表现为对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状况管理的需求。随着个体日常生活模式的变化,负责的公民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地进行调整、改善,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

(摘编自李洁、郭丽娜《健康管理:在国家、市场及个体之间》)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健康体检人次从2011年的3.44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52亿人次,年复合增长率4.66%。截止到2017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突破5亿人次,预计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人次。

1.下列对三则材料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健康素养指居民采集基本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表现为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
B.国民健康事关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满足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政府须及时调整国民健康政策。
C.随着医学社会化,人们应对疾病的方式由医疗转向预防及行为干预,从而,健康管理理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D.2012——2017年我国体检人次的增加,与健康产业的市场化密切相关,也与人们健康管理理念的变化和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有关。
2.请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报道的主要内容。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个人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管理?
2021-11-11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