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三模 2023-05-23 2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流浪地球2》的“数字生命”能否突破次元壁,照进现实生活?

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上映,许多硬核黑科技纷纷登上银屏,数字生命就是其中一项。那么,现实世界中的数字生命究竟为何物?

有关“数字生命”的研究历史悠久,而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兰顿提出了“硅化生命”思想,并将人工生命确立为一类独立的研究领域,即“数字生命”。

何为“数字生命”?简而言之,就是将人类的意识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存在于随机存取存储器环境中,使人类的思想意识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这需要具有生命体征或行为的人工系统,以计算机作为媒介来创造新的生命形式。这里澄清一点辨析的误区,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算法创造的机器生命,它之所以能够具有科学生命体征和行为,来自于人类仿生学的应用,AI并没有人的意识,所以和数字生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一区别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550-W”基于对图丫丫“人在回路”的学习,不断迭代进化。这就意味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一旦有了数字生命的介入,便可将机器意识与数字人意识相结合,由弱到强实现进化。通常情况下,机器学习过程都是基于数据的黑箱,人类只负责调整参数和数据集,无法了解和干涉计算机的学习训练过程。而“人在回路”学习指的是人(数字生命)融入了整个计算机系统,参与机器学习的过程。

制作数字生命的前提工作繁杂,存储人类生前记忆需要高精度仪器拍摄大脑结构快照,制作出完美的脑机接口才能实现机器与人类大脑的长期脑波交互,记录各种意识活动对应的大脑运作模式,脱离于人脑自主重建人类意识需要成熟的全脑仿真技术进行思维拟合。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个拥有极强算力的设备支撑数字生命的持久运作,否则就会像影片中图恒宇在550-A中上传图丫丫备份卡,数字图丫丫只能获得两分钟的寿命。但从当前现实情况来看,上述一系列工作,目前仍仅能在科幻电影中能够完成。不过,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模拟生命行为和关键特征进行自行迭代,遵循生物基因遗传进化的规律。

影片中马兆蛤图恒宇的个人意识数据备份卡是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内部的核心部件“类脑芯片”是“数据生命”能够产生的关键、类脑芯片的基本架构就是模拟人脑的神经突触传递结构,模仿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具有无数类似于神经元的处理器和类似于神经纤维的通信系统,其在整个数字生命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类比手机芯片在手机内部发挥的作用,集全部功能于一身,人类被储存在备份卡中的意识会在类脑芯片驱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得以延续乃至“成长”。

虽然当今世界技术水平还无法达到影片中能够将人的意识储存为备份卡上传,但“初级数字生命”已经能够实现,围绕它展开的产业也已经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3D数字人公司优链时代研发的3D云阵相机就是其中的代表,已经应用在科研教学、品牌推广、游戏娱乐、文博旅游等多个行业和商业场景中。“初级数字生命”在医学健康领域的应用更贴近于数字生命的本质,研究者综合运用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实现将碳基生命数字化这一过程,将有机生命“量化”,然后解读生命数据。

从传统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数字生命显然不算是生命,它没有遗传物质,没有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但正如影片中马兆所表述,数字生命对于普通人的诱惑过大。暂且不去追究这些直击人类根源的深奥问题,“数字生命”仍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和反复推敲的学术课题。但试想未来某一天人类能够实现这项技术,“数字生命”或将成为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创新方式。

(摘编自《科普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数字生命”技术可以使人类的思想意识脱离躯体而独立存在,其在现实生活中也早有人研究。
B.储存个人意识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其内部的核心部件“类脑芯片”是“数字生命”产生的关键。
C.通常情况下,在机器学习的过程中人类无法干涉计算机的学习训练过程,这与“人在回路”学习不同。
D.“初级数字生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产业化运作,在医学健康领域的应用更贴近于数字生命的本质。
2.下列关于文章写作思路及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从电影引出探讨话题、从研究历史、科学内涵.实现途径、应用前景等方面对现实中的数字生命进行阐述。
B.文章对比区别了数字生命与人工智能的不同,以手机芯片的作用类比数字生命的“类脑芯片”,有助于理解科学概念。
C.作者提出“数字生命能否照进现实生活的问题”,从科学技术和现实运用层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论依据充分。
D.文章从数字生命的起源人手,运用科学严谨的语言,层层递进,将对数字生命的讨论引向深处,逻辑性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如果人工智能有了“数字生命”的介人,机器意识与数字人意识便可相结合,从而由弱到强实现进化。
B.影片中的数字图丫丫只能获得两分钟的寿命,是因为缺少极强算力的设备支撑数字生命的持久运作。
C.目前人类科技已经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模拟生命行为和关键特征进行自行迭代,遵循生物基因遗传进化规律。
D.“初级数字生命”的广泛运用意味着“数字生命”将从科幻走进现实,或将创新人类文明的延续方式。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其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2008年《五环旗下的中国》出版,今天的《中国冬奥》出版,支撑您一路写下来,最大动力是什么?

孙晶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夜以继日地写作丝毫不觉得累,写作已经成为我生命存在的方式。

记者:时隔多年,您的心态和创作方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孙晶岩:近年来注重读书,走出国门看世界,心态上少了浮躁,多了思考;创作上有了国际视野,同时注重文学性,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记者:您写《中国冬奥》采访了国内外200余位与冬奥运动相关的人员。您觉得这种“地毯式采访”是必须的吗?

孙晶岩:非常必要,我的采访不是问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在与采访对象心心相印的交流中捕捉到很多独特的细节,人与人之间直接对话是可以互相激发的,如果只是电话采访或者上网浏览是根本做不到的。

记者:记录北京冬奥参与者的故事,令您感动的必然有很多,那么在题材取舍上是否很难?

孙晶岩:大刀阔斧忍痛割爱,比如我专门用一个章节写南斯拉夫当年为什么要办冬奥,为此去了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我很得意,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只能删掉。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记者对孙晶岩的专访)

材料三:

王京忠:北京冬奥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您仍然在奔波的路上,还有什么新的创作计划吗?

孙晶岩:冬奥只是我眼中中国的一部分。冬奥会以来我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北平抗战秘闻》、散文集《蓝色畅想》,尽可能深入地观察记录着身边的这片热土,去感受每一个微小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意义,我有新的创作计划,我的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

王京忠:我记得您1995年就开始写扶贫,为什么对扶贫感兴趣?

孙晶岩:受我父亲影响。我也走访了很多国家级贫困县,对在贫困山乡见到的穷人刻骨铭心,怀着对贫困地区人民深沉的爱,我创作了63万字的《山脊-中国扶贫行动》,系中国首部全景式描写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反响强烈。

王京忠:您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脉》是写西气东输工程的,当年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您怎么会想到写这个题材?

孙晶岩:因为我对中国的西部充满感情,对西部大开发工程充满感情。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到上海横跨十个省区,三山五越一塬一网,一万六千里路云和月,其中甘苦唯有自知。我还与石油人一道为西气东输沿线失学儿童捐钱,资助他们念书。

王京忠:2008518日,我在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晚会上看到您为汶川灾区捐款,您当时不是在写北京奥运会的报告文学吗?

孙晶岩:2008年汶川地震,我的长篇报告文学《五环旗下的中国》快杀青了,我马上完成创作,在地震当月奔赴汶川灾区,跑了八个极重灾区,采访了大量的人物,在危房蚊虫的叮咬中撰写了八篇战地报告文学,还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震不垮的川娃子》。

王京忠:您后来又去写援疆,《西望胡杨》影响很大,您为什么要四下新疆写援疆?

孙晶岩:2010年,我应邀到新疆采访援疆干部,经常深入到维吾尔族贫困乡亲家中,用维语与他们交谈,我不仅资助穷孩子念书,而且与援疆干部一道给贫困老人捐款。“胡杨”寓意新疆,“西”代表西部,“望”是一种思念和情感寄托,《西望胡杨》这个书名表达了我对西部人民的感情。

王京忠:您说写《中国冬奥》绝不是就体育写体育,更多关注了奥运赛事对区域经济、文化的带动,您对“体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孙晶岩:……

(摘编自中经网对孙晶岩的专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晶岩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具有宏大视野,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孙晶岩既注重报告文学的真实记录,也注重理性思考和文学刻画,她的作品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力量。
C.孙晶岩的长篇报告文学产生的影响很大,这与作家的创作品质息息相关,其根本在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
D.孙晶岩心怀善念,不辞辛劳,躬身实践,带着对作品的责任感和对家国人民的情感,创作出了优秀作品。
5.材料三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孙晶岩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乡村振兴和奥运一脉相承,公益事业和奥运会息息相通。
B.体育无国界,当政治、外交对话不畅时,体育是最好的媒介。
C.我们应当用文学、体育与世界对话,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D.带动更多人热爱、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构建健康中国。
6.材料二和材料三同为访谈,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5-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踏雪寻梅

范福潮

大年初二,瑞雪飘飘。父亲说:“你去给赵伯伯拜个年吧。受长辈恩惠,莫要失礼。”

值班室里,赵伯伯在炉子上架个铁丝箅子烤红薯,屋里弥漫着香味,他见我冒着雪专程给他拜年,非常高兴,递给我一只红薯说:“吃吧,我这儿没啥好东西,全是破烂。”我说,您这儿有书,书就是最好的东西。赵伯伯笑道:“你看书是好东西,那是你喜欢,卖书的人把书全当破烂。”大库房东墙上有一扇门,赵伯伯开门领我进去,里面是一间小库房,墙角摞着四只木箱,他打开箱子,里面全是书。“这是我攒下的,这么干净的书,实在舍不得拉到造纸厂。”我翻了翻,找到一套《元曲选》、一本《董解元西厢记》、一本《琵琶记》,这几册书的扉页上都盖有“梅邨自用”的印章。我十分惊喜,又从箱子里找出三十多册梅邨先生的藏书。赵伯伯问我:“你爱看这些书?”我点点头,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和我父亲的感慨。赵伯伯说:“你咋不早说,我见过卖书的女人,以前在秦腔剧团唱戏……去年她改嫁了,搬到斗鸡台住,这些书是她搬家前和破烂一起卖掉的。她的大女儿没跟她走,仍住在旧居。”我向赵伯伯打听梅邨先生的情况,他说不知道。

我父亲买下了这三十多册书,日夜检阅,他让我把梅邨先生的批注摘录下来,抄在一个笔记本上。父亲边读边记,赞叹不已:“这些批注征引宏博,见解独到,对品味元杂剧、了解中国戏曲演进史,很有启示。个别论断,不逊于静安先生的《宋元戏曲史》。不足之处在于枝蔓芜杂,未加梳理,注多解少,过于简略。无缘当面请教,甚是遗憾。”

一天下午,父亲的老花镜坏了,让我去修。我来到光明眼镜店,接活儿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师傅。我看着她修眼镜,忽然想起梅邨先生的女儿也在这里上班,便问她,某某某的女儿在这儿上班吗?她抬头打量我一眼,问我:“你找她有事吗?”我说我捡到几本她父亲的书,想还给他。她说:“你给我吧,我转交给他。”我问:“你是他的女儿吗?”她点点头。我说:“我想亲自把书还给他,“她略微犹豫了一下,撕下一张取货单,写下住址递给我。

傍晚,又飘起了雪花,出了眼镜店没走多远,身上已经雪白。我就着路灯看了一眼纸上的住址,离此地不远,心想,何不去找找他?便踏雪前往。穿街走巷,数着门牌进了一所院子,院中无人,叩开一家问询,那家主人领我走到西厢房一家门口,敲门喊道:“老王哥,有人找你。”有人探出头来,啊,我惊诧万分,开门的竟是王老师!他见我一身白,进屋取了一只鸡毛掸子,掸净我身上的雪,请我进屋。

“这么大的雪,你怎么摸到我家来了?”

“王老师,您就是梅邨先生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木然无语。我说明原委,他长叹一声:“梅邨早死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小孩子不懂事,大过年的,你不该来翻搅旧事,扰我的清静。”

室内逼仄,仅容转身,一床,一柜,一桌,一椅,案头无书卷笔墨,壁上也无字画饰物,简约明净,落寞清寒。火炉上熬着稀饭,炉边烤着馒头,桌上一碟花生,一碟青菜,一只酒盅,半瓶白酒,王老师拽过椅子让我坐在炉边烤火,留我陪他吃饭。我说我父亲很想见他,他摇摇头说:“还是不见的好,天命之年,落魄于此,实在无颜见人。如今书缘已断,心如古井,切莫再提旧事。今晚的事,不要告诉令尊大人。”

(选自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有删减)

文本二:

我们挑的旧书,赵伯伯按一毛钱一斤卖给我们。物资回收公司在郊区,每天中午,都有各处的废品回收店往公司库房送货。吃罢午饭,我就去物资回收公司,在新送来的废旧书刊堆里挑拣,犹如沙里淘金。某日运气极好,捡到一套邓之诚的《清诗纪事初编》、一套隋树森的《元曲选外编》、一本王夫之的《诗广传》,六本书才花了两毛三,欣喜若狂。

父亲把这几册书翻了一遍,神情凝重地说:“你看,扉页上有主人的收藏印“梅邨自用”,书页上眉批、夹注、题解、注音比比皆是,批评中肯,字迹清秀,料他也是个细心的读书人。封底钤有闲章'鬻及借人为不孝',你可知出典?”我不知道。父亲说:“唐朝的杜暹藏书甚丰,末页自题:“‘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看来梅邨已逝,儿女卖掉了他倾心批阅的书。”

(节选自范福潮《捡书》)

文本三:

同学们已分好了住处,铺好了床,廖大哥把我的行李提到厨房的里间,放到王老师床上说:“你在厨房帮灶,每天干什么活儿,听王老师安排。”……自此,王老师每晚熄了灯,坐在床头抽烟、唱戏、讲故事,一直说到我睡着。“我自幼受父亲熏陶,嗜书成癖。不思学业,不务农商,守着田产,每日游山戏水,吟诗作对。……我在西安住校念书,无父辈管束,逍遥自在,常逛书肆,以搜购小说词曲为乐事,后又沉迷于秦腔,与一帮票友吹拉弹唱,天天泡戏园子,大学考试两次落榜……后来在市政府谋到一个文书的差事,又因熬夜看书、上班迟到三次被开除,从此戒了小说。在小学当了算术教员,得以养家糊口。我自幼天分极好,机缘也好,一生失败,皆因嗜读闲书所致。俗言开卷有益,其实并非如此,开卷有害之处甚多。如今谋生艰难,少年应以做事为首务,读书次之,书要拿得起,放得下,千万莫要因书误事……你与我少时性情相同,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节选自范福潮《吴山夜话》)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文中相关语句推测,选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应为“吴山夜话”“捡书”“踏雪寻梅”。
B.题目“踏雪寻梅”颇有古典意境,这里的“梅”寄寓了“我”对梅邨先生人格品质的美好想象。
C.父亲熟知“鬻及借人为不孝”的典故,据此推断梅邨已去世,暗含了无缘与之相见和请教的遗憾。
D.文本表达感情丰富,既有对读书的热爱,也有对梅邨斩断书缘的痛惜失望和对“我”教育的感激。
8.《踏雪寻梅》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对王梅邨住处的描写颇有特点与深意,请简要分析。
9.“互现法”是《史记》创造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篇目写,以各篇互现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请分析这三篇选文是如何“互现”王梅邨人物形象的。
2023-05-2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B.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C.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D.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意思是于是,“乃”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乃”字含义不同。
B.“谢民”指向民众谢罪,“谢”与《孔雀东南飞》“谢家来贵门”的“谢”字含义不同。
C.“不怿”意思是不高兴,“不怿”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不怿”的“不怿”含义相同。
D.“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的凭证,“持节”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持节”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百姓拥护萧何,却犯了皇帝的大忌,所以萧何采纳了谋士的自污之计。
B.萧何作为刘邦的助手,他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为建立政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C.萧何被打入狱中,大臣极力劝谏。高祖反思之后也觉得愧对萧何,萧何终于被释放。
D.萧何宽宏大度,慧眼识才。即使与曹参向来不和,病危之时毅然向朝廷推荐曹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
(2)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
2023-05-2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元日

李世民

高轩暖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注:①恭己:恭谨以律己;②丹陛:宫殿的台阶;③穆:温和;熏风:和煦的风;④文:指周文王。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与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都是正月初一春光融融的景象,万象更新。
B.“高轩”“邃阁”“彤庭”“丹陛”等词展现了皇家大院的富丽堂皇,气派非凡。
C.李世民虽平定八方,四海升平,却将森森“霜戟”排列在宫殿之下,随时保持戒备。
D.这首古体诗文辞简约,意境高远,庄正豪放而又理性,显示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15.本诗显示出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充满欢乐,有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3-05-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根据文意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对应诗文。

当辛苦登上山巅之后,看万物都在脚下,顿时便有了杜甫在《望岳》中所描绘的那种凌绝顶而“__________”的开阔视野。但是当举目望苍天、仰望浩瀚星空时,又觉得这宇宙天地之间自己极其微渺,不觉想起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竟是如此贴切。生命意义的宏大与微小就在转念之间,是像文天祥那样直面生死也要追求“___________”的生命价值,还是像庄子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在无穷的境界中自在逍遥?走进历史深处,我们总能找到相似的答案。

2023-05-1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西高安元代窖藏青花(上图)的考古大发现,证实了元青花的存在。荷叶盖罐是此次考古大发现中掘出宝物中的明星,共有两只,其主体部分的花纹都是三爪龙和缠枝牡丹,追逐嬉戏的龙彰显着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而牡丹又让这神秘莫测有了民间乐见的富贵华丽之感。而写实的荷叶盖,与鳜鱼、青鱼、鲶鱼、螃蟹的奇妙组合,又赋予贵族审美以天然的趣味和民间的活泼与生气。动态的龙,还有那些小鲜物和静态的牡丹荷叶相互映衬,这分明就是一幅蓝白相间、的盛夏彩墨图了。六月,南方午后, 裹挟着雨点的极细切快捷的风从远处吹到出奇的静的池塘。荷叶边角陡然掀起,似要飞翔起来。然后,主角三爪龙就要登场了——是它,搅动了午后的风风雨雨。中国古董瓷器中,元青花给后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它仿佛是神一般的存在。元朝时,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被彻底颠覆,蒙古民族马背上“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     ②     的新篇章。北方的大量民间艺人和汉族书画家,由于战乱不约而同云集到战事相对平静的后方,画师们以“苏麻离青”,或叙英雄故事,或抒人生百味,为中国瓷器留下了的一笔。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5-23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勤洗手,是将病毒拒之体外的重要手段。但人们出门在外,不可能随身携带肥皂和水,想在没有水的时候给手部消毒,。近年来,各种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免洗消毒洗手液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免洗消毒液的成分由酒精、甘油等材料构成,它能够使人们在没有水洗手的情况下依旧达到杀死病毒、保持健康

人们最早使用的是免洗酒精消毒液。1966年,美国一位名叫卢佩·埃尔南德斯的护士,将酒精与某种物质混合后形成了凝胶状的酒精,这个发明弥补了酒精不便携带的不足。卢佩很快注册了专利,但她的产品只在医院使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北美才开始大规模出售免洗酒精消毒液,人们也逐渐习惯使用这种方便的卫生用品。

近年来,我国研发出不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洗手液。该消毒洗手液以复合季铵盐为主要成分,突破了免洗消毒洗手液含有酒精成分的限制, ②     ,可以在飞机、高铁等场所使用,而这些场所是不能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消毒洗手液的。复合季铵盐是比较成熟的新型消毒材料,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的体验

不过,专家也提醒,尽管            ,但是有条件的话,还是尽可能用流水洗,配合使用肥皂和洗手液,认真清洗指尖、掌心、手腕等各个部位,这才是确保手部卫生的最好方法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免洗消毒液的成分是酒精、甘油等材料,它能够使人们在没有水洗手的情况下依旧达到杀死病毒、保持健康。
B.免洗消毒液的成分由酒精、甘油等材料构成,它能够使人们在没有水洗手的情况下依旧达到杀死病毒、保持健康的目的。
C.免洗消毒液由酒精、甘油等材料制成,它能够使人们在没有水洗手的情况下依旧达到杀死病毒、保持健康的目的。
D.免洗消毒液的成分是由酒精、甘油等材料组成的,它能够使人们在没有水洗手的情况下依旧能杀死病毒、保持健康。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西汉学者戴德《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说:“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意思是:人不和人聚在一起就不会得到补益或成功,马不和马走在一起就不会追逐、竞跑,土不和土堆在一起就不能增高,水不和水汇在一起就不会流动。

材料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组委会秘书格兰·汉森曾说:“毕竟个体才能作出发现而不是组织。在组织和机构变得愈发重要和有权力的时代,从中辨识出真正具有创造力并改变了世界的个体也变得愈发重要。”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综合材料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5-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非连续性文本
7-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65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65修辞手法  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0-21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2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