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文主题 > 青年成长
题型:作文-材料作文 难度:0.4 引用次数:594 题号:1902985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似题推荐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

(2)孔子出游卫国时,得知卫国臣子公孙戌意图谋反,正想揭发其阴谋时却遭到扣押。他受到威胁,就答应不再告发,但被放出来后,他立刻就去告发了公孙戌。于是有弟子责备孔子未能守信。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10-06更新 | 89次组卷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只有在轶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

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帮助人的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薄。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错认了人。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意思。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里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做人就得循规蹈矩。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我们的文字另有它发生的背景,我在本文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基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

(取材于《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习惯于“不为人先,不为人后”,而现代社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成为了很多人的追求。这样的变化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不为人先’与‘敢为人先’”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022-03-14更新 | 474次组卷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 (0.4)
【推荐3】根据要求作文。

底气有“信心或勇气”之意,积蓄底气需要广泛地学习,积极地实践,不断地磨练……我们新时代青年人生逢盛世,前途无量;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积蓄自己的底气;底气越足,我们就越能够有成就、有建树、有贡献、有发展……

请以“蓄底气”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学校及个人信息

2024-04-12更新 | 2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