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 《庄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93176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领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寐,子为赍粉夫。

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①。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明者唯为之使,神者徵之。夫明之不胜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见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

(选自《庄子·列御寇》,有删改)

【注】①刍:刍草。叔:同“菽”,大豆。②徵:同“征”,应验,可信。③之:代指外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B.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C.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D.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车百乘”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闾,里巷,住处,也指户口编制单位,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文中是前者的意思。
C.“吾葬具岂不备邪”与“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D.《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其中许多寓言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商得到赏赐的车辆回到宋国之后,就去嘲笑庄子,说庄子穷得靠织草鞋为生,饿得脖子干瘪,面黄肌瘦。
B.有人从宋王那得了十辆车子,就向庄子夸耀。庄子跟他讲了穷人得珠的故事,意在说明得车未必是件好事。
C.庄子拒绝弟子对他的厚葬,认为把天地当棺椁,把日月当双璧,把星星当珍珠,把万物当殉葬品,就是最好的葬礼。
D.神人可以顺应自然并得到验证,愚蠢的人往往被外物驱使,而自以为聪明的人还依靠他的偏见看待人事。
【知识点】 《庄子》 诸子散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题。

运斤成风

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人垩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也,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①选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先秦诸予散文的董要著作,这部书是庄周和他的弟子、后学的著作汇编。《庄子》文章已经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散文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成熟阶段。②郢:楚国的都城。③垩:白色的土。④慢:同“墁”,涂抹。⑤匠石:名叫石的匠人。⑥斤:斧头。⑦失容:改变颜色。⑧质:箭靶,引申为配手,即“郢人”。⑨夫子:那人。指惠子。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为”的含义。
①尝试寡人为之______ ②吾无以质也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
②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3.成语“运斤成风”出自于此,根据本文,你以为“运斤成风”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成一件事,都是内因和外因相配合的结果,你能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2016-11-18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甲】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乙】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 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小大之                 辩:同“辨”,分别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   劝:劝说
C.圣人                       无:不要
D.不斤斧,物无害者     夭:摧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汤问棘也是已                       是臣尽节于陛下日长
B.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机辟,死于罔罟
C.今子之言,大无用                 渔父莞尔
D.卑身而伏,候敖者                 垣墙周庭,当南日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B.本篇所叙述的几个故事,如大鹏展翅南飞的故事,蜩与学鸠的故事,其实都是从反面说明他们的不逍遥,因为他们都有所“待”,即有所依赖。
C.宋荣子能置世人的毁誉与诽谤于度外,列子能御风而行,庄子认为他们已达到了一种逍遥的境界,即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状态。
D.惠子用“大树樗”的事例,是为了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争锋相对用“大树”的言论,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2020-03-27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患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③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④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⑤文惠君曰:“善!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莫不(         )       (2)以无厚入有(         )
2.小杨同学想梳理文言词汇的不同义项及其相关例句,以下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有涯随无涯,殆/謋然解,如土委地
B.庖月更刀,折也/每至于,吾见其难为
C.善!技盖至此乎/如或知尔,则何以(《论语·先进》)
D.良庖岁更刀,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孟子·梁惠王上》)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4.本文用寓言阐述养生之道。请结合文中庖丁解牛的过程,分析其高超技艺之中蕴含的“道”的内涵。
5.文中“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都是理想的生命状态。请分析两者在内涵上的不同。
2024-04-19更新 | 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