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4 题号:1935605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返照

唐·杜甫

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

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

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注]这首诗大致是杜甫于大历元年至二年(766—767年)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①楚王宫:楚王之宫,相传楚襄王所游之地。②绝塞:极远的边塞地区,这里指夔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宫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古迹,诗人用它们来代表夔州。首联两句写景,互文见义,描写了夔州雨后黄昏的景象。
B.颔联点题,斜阳返照江水,好像山壁都翻倒在江中,从四面八方聚拢来的浓云遮蔽了树林,使山下的村庄都看不见了。
C.诗人年迈穷愁,肺病缠身,只有高枕而卧,身在遥远的边塞,忧愁的时候,他没有观赏晚景的心情,只好早早闭门。
D.《招魂》出自《楚辞》,据传是为了悼念屈原所作。杜甫将自己比作南方未招之魂,借助典故表达自己深沉的悲慨。
2.《返照》与《登高》都是杜甫在大历初年旅居夔州时所作,两首诗表现的情感也非常相似。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相似的情感。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即事感怀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 (其五)

庾信

惟忠且惟孝,为子复为臣。

一朝人事尽,身名不足亲。

吴起尝辞魏,韩非遂入秦。

壮情已消歇,雄图不复申。

移住华阴下,终为关外人

咏怀古迹(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公元554年奉梁帝萧绎之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梁灭,他被迫留在长安为官。②华阴:在潼关之西,西岳华山脚下,这里指陕西中部长安一带。③关外人: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屡次建立边功,曾以长期作关外人为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庾诗前四句语言坦诚而自责,直接表达了自己离家背国、身存名灭的苦痛。
B.庾诗五、六句运用吴起和韩非的典故,表明自己离梁到魏,乃是出于不得已。
C.庾诗后两句说自己是“关外人”,可见他身在异国,心怀故国,悲苦愤懑。
D.杜诗颔联“淹”字用词精炼,描写“楼台”之高,反衬出漂泊之人的渺小。
2.有人认为杜甫诗中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语意客观而又有主观色彩。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对杜甫的思念。②何逊在扬州:何逊在扬州见梅花盛开,作有《咏早梅》一诗,何逊是杜甫所喜爱的南朝梁代的诗人。③此时:指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末、二年(761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以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以此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B.“此时对雪遥相忆”是说裴迪送客时雪中遇梅,突出梅之洁白,衬托裴迪的高洁情操。颔联突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
C.颈联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诗人庆幸友人未以梅相寄。
D.尾联描写江边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得作者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2.诗歌尾联中“朝夕催人自白头”,诗人“白头”因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2022-12-08更新 | 1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 月 李白                                      初 月 杜甫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李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杜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李诗颔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杜诗颔联则写月亮由隐到升的短暂过程。
C.李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杜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李诗尾联想到边关将士,诗人拒绝游赏西园,独自来到江边,写诗寄托愁绪;杜诗则在景物描写中暗寓愁思。
2.请结合两首诗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语言风格。
2023-11-28更新 | 4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