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体裁 > 杂记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3 题号:1956789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乏以浆;蹋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晋有刘琨、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茶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

于戏!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之;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选自陆羽《茶经·茶之饮》,有删改)

文本二:

李溥为江淮发运使,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章献太后垂帘时,溥因奏事,盛称浙茶之美,云:“自来进御,唯建州饼茶,而浙茶未尝修贡。本司以羡余钱买到数千斤,乞进入内。”自国门挽船而入,称“进奉茶纲”有司不敢问。所贡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时,见有重载入汴者,求得其籍,言“两浙笺纸三暖船”,他物称是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浙江茶纲》,有删改)

[注]①呿,张口。②痷茶,指夹生茶。③按经《茶经》云:第二沸,留热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者,名曰隽永。—[明]闻龙《茶笺》。隽永是指为了煮第二炉茶在壶中所留的茶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B.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C.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人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D.溥晚年以贿败窜/谪海州/然自此遂/为发运司岁例/每发运使入奏/舳舻蔽川/自泗州七日至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已”的“已”指停止,与《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中的“已”含义相同。
B.鼎是古代的炊器,鼎腹一般为圆形,下有三足,文中是指用来制茶的容器。
C.茶纲指官府通过水陆运输的茶叶。纲,唐、宋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D.“称是”文中指认为正确、同意对方提出的观点。与现代汉语中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羽认为“喝”和“吃”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饮茶可以让人们提神醒脑,驱除困倦。
B.陆羽认为一一炉茶最多倒五碗,喝茶要遵循“茶礼”,六个人喝要按照七个人行碗。
C.李溥趁上奏公事时赞美浙茶,表面是向皇帝推荐好茶,其最终的目的是中饱私囊。
D.沈括叙述了浙茶成为贡茶的历史渊源,同时叙事中也凸显了沈括对浙江茶纲的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育有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2)每岁奏计,则以大船载东南美货结纳当途,莫知纪极。
5.陆羽从哪两方面指出人们在处置“茶”时存在的欠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知识点】 杂记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锻炼:打铁

1.用“/”给文中画“        ”的语句断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                 角:较量
D.以其所有                 蓄:收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儿戏害其国             刘日薄西山
B.轻死生重于画             不从师
C.然人取去                    我呼入
D.譬之烟云过眼             不知东方既白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足以使人高兴而不足以使人心移动
B.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我使富贵淡薄而使书画更重要
C.平居攘去膏粱
(驸马督尉王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②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2017-11-20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万章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孟子·万章》)


【注】①挟:倚仗。
1.孔子话中的“友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便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孔子和孟子的“交友观”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0-04-02更新 | 1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五人墓碑记》和《寡人之于国也》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行为士先者,为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之私人毛一鹭        私人:党羽B.吴之民方痛心        痛心:心疼
C.意气扬扬        意气:神情D.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2.下列语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犹记周公被逮
A.吾社行为士先者B.为声义
C.然五人当刑也D.呼中丞名而詈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人墓碑记》中五人就义时的慷慨从容与毛一鹭躲在厕所逃命的丑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B.张溥逐一写出五人姓名,紧扣题目,表达了对五人“死于义”的崇敬。
C.孟子运用排比句式,为梁惠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王道”政治蓝图。
D.《寡人之于国也》中施行“王道”的初始,就应让百姓“养生丧生无憾”与伦理道德教化同步进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05-30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