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曹丕(155-22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 题号:196028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干之《玄猿》《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文本二

夫天地者,万物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注】①傅毅,字武仲。②大块:大地,大自然。③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④金谷酒数:晋石崇在金谷园中宴请宾客,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
B.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
C.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
D.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声背实”与“向之所欣”(《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向”字含义相同。
B.“西伯幽而演易”与“早缫而绪”(《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而”用法不同。
C.“而固小之”中的“小”与“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中的“贱”含义相同。
D.“万物之逆旅也”与“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中的“之”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丕的文章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并指出原因:人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
B.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文章的价值给予高度的评价。
C.李白的文章展示了春夜欢叙的情景,浮生若梦故及时行乐,弥漫着消极情绪。
D.李白与从弟们相聚,饮酒作诗,与东晋名士兰亭集会“一觞一咏”有相同雅趣。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2)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5.面对人生短暂、欢乐不常的困境,曹丕和李白各自用什么办法来应对?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文

(三国)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嘲戏,及其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属文:写文章。
B.家有帚 敝:破旧。
C.于辞无所假:借助。
D.然于他文,未能是 称:称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弟超书曰 臣将军戮力而攻秦
B.有过人客有吹洞箫
C.至于杂嘲戏其无礼于晋
D.及其善 当其欣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汉代班固瞧不起傅毅、自以为高明为例,说明“文人相轻”的陋习,并提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审己以度人”,避免在评价他人的品质上犯错误。
B.文章列举了多位作家的不同风格,证明了“文以气为主”的命题,文中“斯七子者”指的是“建安七子”,他们与“三曹”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C.第五段论述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这一论点表现了建安时代作家的创作自觉精神,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D.本文篇幅短小,包含的文学思想相当丰富,曹丕的文体论、文气说及他关于文章地位和作用的观点产生深远影响。文章虽以析理为主,但有着强烈的抒情气息。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2020-05-11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

1.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C.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2.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文以气为主,气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
B.①王粲长辞赋。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
C.①文人相轻,自古然。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固小之。
D.①是以各所长,相轻所短。②不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4.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16-11-18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文言文阅读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①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固小之,与弟超书曰:②“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③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④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1.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仲以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
B.于辞无所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
C.然不能持论,理不辞  胜:尽,表达
D.至于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2.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①刘桢壮不密      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固小之
B.①王粲长辞赋         ②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C.①斯志士大痛也 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盛事
D.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  ②不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⑴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⑵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4.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17-07-11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