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路遥(1949-1992) > 《平凡的世界》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06 题号:197272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少安吆着牛走近田二身边时,老汉正在路边的水沟里弯腰寻找什么破烂,他怔了一会儿,大概才认出这是一个“熟人”。

少安对他说:“二叔,快回去吃饭!”

田二神秘对他微笑着,嘴里嘟囔说:“世事要变……”说完就又低头在水沟的碎柴烂草中翻搅起来。

少安心里随意感叹地想:如果我活成他这个样子,早就上吊死了!随即他又笑了,想:问题是活成他这个样子,往往连死都不懂了……田二父子俩是他队里的社员。他同情这两个不省人事的人。每当路上看见顽皮的村童欺负他们时,他总要把孩子们撵跑。田二的憨小子他干脆打发到大队的基建队上——那里劳动的人比较集中,好照看他。

现在,少安吆着牛已经进了村。

他正准备把牛吆到田家圪崂的饲养室里,二队长金俊武担一担粪,从东拉河的列石上走过来,招呼他说:“少安,你等一下……”

金俊武四十来岁,腰圆膀粗。此人是金家族里的一条好汉,精明且强悍。金家三兄弟,老大金俊文,杀猪、泥窑、垒锅灶,匠工活里都能来两下;老三金俊斌老实得快成了傻瓜。但因为有金俊武,这个大家庭里的所有成员在村里谁也不受气。俊武对长辈很有礼貌,做事在大面子上很宽阔,私人交往中不计较一些小亏小损,而且象少安一样,从不欺负村里的弱者,因此在金、田两族一般人中都有些威望。在村里的强人中间,包括田福堂在内,俊武都有点不服气,但他比较尊重和佩服比自己小好多岁的少安。这后生和他一样,精明得谁也哄不了,而且一身男子气,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把一队搞得比他二队还好。他尽管和少安关系不错,但两个人心里也常在撬劲:看谁把自己的生产队搞得好。一年下来,他往往都败在少安的手下……

少安扯住牛缰绳站在公路边,等俊武从河道里上来。

“怎的,俊武哥?有啥事要给我说?”少安问金俊武。

“你不知道?”俊武看着他问。

少安确实什么也不知道。

“你姐夫让公社拉到咱村,在你家后面的工地上劳教着哩。昨天晚上,还拉在学校院子里批判了一通!”

少安脑子里“嗡”一声。“为啥?”

“听说是贩了几包老鼠……”

俊武不好意思看少安的脸。他担起粪担说:“你快回家去看看!听说你姐引着两个娃娃也到你家里来了……”

少安脸上显出不在乎的样子。“算个屁事!多不了白受几天苦,还能定成个反革命?你先忙去吧。”

金俊武点点头,担着粪走了。

少安匆匆地把牛吆到饲养室,折转身就向家里赶去。

孙少安不愿意在金俊武面前表示任何慌乱,叫这个强人笑话他。但他现在内心中充满了焦躁和不安。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一件小事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混乱,甚至使一切陷于瘫痪。而眼前发生的又并不是一件小事。姐夫不仅使一家人蒙受耻辱,而且他家的生活越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得更快些——因为他和父亲绝对不可能丢开姐姐和两个孩子不管。他更知道,家里出了这样的大事,一家人都指靠他来解决。他一路往家里走,脑子里已经开始飞快地判断各种情况。

是的,这是公社出面搞的事;如果是本村,他就会立即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穿插,先找俊山叔,再找金俊武,然后找二爸,最后找田福堂……当然,还有许多人。而且他还不会都直接出面,各种交错制约的力量,就可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双水村,他还是有些能耐的。

可姐夫是罐子村的,而这事又是公社搞的,和双水村没一点关系。他现在的能力看来无法解决这事。

怎么办?他上自家院子的土坡时,脑子里还象乱麻一般没有头绪。只有一点已经清透了:要解决这事,非要通过石圪节公社不可。可公社里那些领导,他也没有什么交情啊……

到了院子的时候,他把所有这些思绪暂时斩断。因为他首先要应付家里人的情绪。

他在家门口站了一下,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尽量轻松一些地推开了门。

他妈,他姐,他妹,他奶,老少四个女人一见他回家来,都又惊又喜,高兴得咧开嘴笑着,一个个泪流满面,就好像久盼的大救星突然从天而降。

少安为这场面感动得忍不住鼻子一酸。是呀,这些至亲至爱的人们,都把他看作是全家人的靠山。家里出了任何不幸事,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他怎么能辜负亲人们的期望呢?

刹那间,一种强悍的男性豪气在这个二十三岁青年的身上汹涌地鼓涨起来!

他平静地问母亲:“我爸出山去了?”

他妈“嗯”了一声,便撩起围裙揩干脸上的泪痕。

他姐兰花头一下伏在大弟的肩上,又出声哭起来了。

少安安慰她说:“姐姐,你不要急躁,事情总有我哩!你看你眼睛都肿了。千万不敢伤身子,你还要拉扯猫蛋和狗蛋……那两个娃娃哩?”.

“叫少平引到外面去……”兰香说道。

这阵儿,少安他奶坐在后炕头上,张开没牙的嘴只顾笑着。

少安从一个毛巾缝成的小布袋里,掏出一包从米家镇买来的蛋糕,拿出来放在奶奶的被子旁。他从里面捡了一块软点的,递到奶奶手里,说:“奶奶,你吃这!软的,能咬动哩!”老祖母接过这块蛋糕,指着旁边其余的,说:“叫猫蛋狗蛋吃。”

少安看家里人的情绪缓和下来以后,就一个人从窑里出来,转到了院畔上。到现在,他对姐夫的事,心里还是没有一点主意。

唉,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能有多少本事呢!他急躁地在院畔上走来走去。

他看见,院子东头那棵碗口粗的杏树,已经绽开了一树白粉粉的花朵。这树是他们家搬到这里时栽下的。往年,收麦的时候,总能在这棵树上摘一两筐金黄的甜杏子。除过一家人大饱一顿口福外,好心的母亲还要给村里一些人家的娃娃分一点。但这两年不行了,他的两个馋嘴小外甥早早就侵害完了。少安十分疼爱两个活泼的外甥,因为姐夫无能,他对这两个孩子担当着责任。他想,就是为了这两个孩子,他也要把姐夫的事有个平和的解决……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二老汉在路边的水沟里弯腰寻找破烂,嘴里嘟囔“世事要变了”,看上去有点莫名其妙,却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与暗示。
B.姐夫被处理,让孙少安感到耻辱,但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件事,会让自己在队员面前丧失威信,他只好硬着头皮处理这件事。
C.姐夫是罐子村的,而孙少安是双水村,不同村给孙少安解决这件事带来了麻烦,也让在本村颇有点能耐的孙少安感到非常棘手。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田家圪崂”“石圪节公社”富有地方色彩;而“基建队”“饲养室”“狗蛋”也为小说烙上了时代的特征。
2.关于选文中的细节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俊武不好意思看少安的脸”,姐夫的事情看似不大,其实不小,会给孙家带来很大麻烦,金俊武不想幸灾乐祸,尤其是对让自己尊重和佩服的孙少安。
B.“算个屁事!多不了白受几天苦,还能定成个反革命?你先忙去吧。”嘴上不慌,但是一转脸,还是匆匆往家赶,可见这件事给孙少安带来不小的麻烦。
C.“他在家门口站了一下,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尽量轻松一些地推开了门。”孙少安不想让自己的慌乱给这个家带来更多的不安,也有损他的队长形象。
D.“奶奶,你吃这!软的,能咬动哩!”孙少安把身边的奶奶安顿好,也是想把家人紧张害怕的情绪稳定下来,尽管此时他对姐夫事情的解决仍没有头绪。
3.孙少安是《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之一,文中的他多种身份集于一身。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该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
4.作者用了一大段来插叙金俊武的相关情况,是否会破坏小说叙事的节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像他这样十七八岁的后生,正是能吃能喝的年龄。可是他每顿饭只能啃两个高粱面馍。以前他听父亲说过,旧社会地主喂牲口都不用高粱——这是一种最没营养的粮食。可是就这高粱面他现在也并不充足。按他的饭量,他一顿至少需要四五个这样的黑家伙。现在这一点吃食只是不至于把人饿死罢了。如果整天坐在教室里还勉强能撑得住,可这年头开门办学,学生们除过一群一伙东跑西颠学工学农外,在学校里也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

但是对孙少平来说,这些也许都还能忍受。他现在感到最痛苦的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已经十七岁了,胸腔里跳动着一颗敏感而羞怯的心。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裳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能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这不仅是为了嘴馋,而是为了活得尊严。他并不奢望有城里学生那样优越的条件,只是希望能像大部分乡里来的学生一样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这绝对不可能。家里能让他这样一个大后生不挣工分白吃饭,让他到县城来上高中,就实在不容易了。大哥当年为了让他和妹妹上学,十三岁高小毕业,连初中也没考,就回家务了农。至于大姐,从小到大连一天书也没有念过。他现在除过深深地感激这些至亲至爱的人们,怎么再能对他们有任何额外的要求呢?

他在眼前的环境中是自卑的。虽然他在班上个子最高,但他感觉他比别人都低了一头。而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就说现在吧,他对那个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情绪。每当他看见他站在讲台上,穿戴得时髦笔挺,一边优雅地点名,一边扬起手腕看表的神态时,一种无名的怒火就在胸膛里燃烧起来,压也压不住。

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天黑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

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班主任主持,班长顾养民念报纸。孙少平一句也没听,低着头悄悄在桌子下面看小说。他根本没有发现跛女子给班主任老师示意他的不轨行为。直等到老师走到他面前,把书从他手里一把夺过之后,他才猛地惊呆了。全班顿时哄堂大笑。顾养民不念报了,他看来似乎是一副局外人的样子,但孙少平觉得班长分明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看老师怎样处置他呀。

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熬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使学校生活艰难,饱受身心折磨,但他仍对家里能让他上学十分知足,且心存感激。
B.作者写孙少平认为艰难的物质生活还可以忍受,而贫困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更令人痛苦,意在凸显其爱慕虚荣。
C.孙少平对班长顾养民早就心存芥蒂,因而在看书被抓后,他总觉得顾养民抱有幸灾乐祸的态度。
D.孙少平十分迷恋阅读小说,这使他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之外,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慰藉。
2.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部分,通过对孙少平在校期间的伙食和父亲的话,正面交代了他学校生活的艰难状况。
B.文中插叙孙少平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大受震撼,思绪翻飞,使他在冷酷的现实中获得暂时的解脱。
C.全文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行文,使叙述更加自由灵活,更能全方位地展示孙少平的经历及心理活动。
D.选文语言大体上平实质朴,而部分语句又富于哲理,令人于平常的叙述中受到启发。
3.文中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事始末,写出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自卑·自尊·自强;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饥饿。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4-04-04更新 | 10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找藏族姑娘

路遥

少平到矿区门口,才惊喜地发现,来的人是金波。金波是坐班车来到这里。这里也不是他此行的终点;他只是路过来看看他的朋友。他的目的地在青海——那个他当年当过兵的地方。

八年过去了,他的梦魂还在远方的那片草原上游荡,寻找失落的马群和那个黑眼睛红脸蛋的牧马姑娘……他和少平一样,今年二十六岁了。二十六岁,不仅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甚至也可以结婚了。他仍旧孑然一身。

几年来,他也经别人介绍和自己认识的几个姑娘谈过恋爱,但最后都“吹”了。不是姑娘们看不上他,也不是那些姑娘不出色,而是他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一种深深的痛苦就开始强烈地折磨他。他不由痛心地想起了那个藏族姑娘。他似乎看见她正在那遥远的地方,深情而忧伤地望着他,唱着那首令人断肠的青海民歌。结果,他一次又一次用冰凉的态度拒绝了那些热心爱他的黄原姑娘。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那个习惯:用藏族姑娘留给他的白色搪瓷缸每天泡着喝一杯茶水。对他来说,这几乎成了宗教仪式。有时候,他也会在黄昏中爬上城边的山峦,热泪涟涟地反复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他心爱的姑娘。他不能忘记她。这是永远的爱,永远的伤痛!

就在前不久的一个夜里,他突然梦见他又回到了八年前的那片草原,和他心爱的人相逢在一起,那姑娘又唱起了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金波像着了魔似的,马上请了假,把他个人的全部存款取出来,就带上那只白搪瓷缸子——这唯一的信物,离开黄原,踏上寻找青春和爱情的旅途。他是那样的心切,只准备在少平这里停留一下,就直接搭乘西行的列车奔赴青海。

两个朋友在一家小饭馆吃了饭,沿着矿区铁路线,肩并肩慢慢朝西走去。

“但愿你能如愿地找到那位藏族姑娘。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唉,你大概以为我发了疯,为一个几乎陌生的少数民族姑娘,苦苦思念了七八年,如今又像唐·吉诃德一样不远万里去寻找她……”

“我怎么会那样想呢?你为什么不去寻找她呢?你本来早就应该这么做了!人为了爱情和幸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金波激动地用胳膊紧紧搂住少平的肩头。

天明以后,金波就搭上西行的列车。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他在车厢里激动得坐立不安。已经眺见了远方地平线上那一列列戴雪冠的山脉。无边的草原在视野中一直铺向天边。深秋的草原已经开始发黄了。

一切都是那样熟悉!马群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听见那支歌?他的脸紧贴着车窗玻璃,难以相信他真的又回到了这地方。

当金波来到当年的部队驻地时,大吃一惊:呀!这里竟然变成了一座小镇?金波站在当年熟悉的地方,面对着眼前陌生的一切,凄惶得真想哭一鼻子。他跑到各种机关去打问他当年的部队和那个军马场的下落。没有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当别人听说他要找一个连名字也不知道的藏族姑娘时,都忍不住笑了。

三天过去了,金波仍然一无所获。金波感到整个草原都旋转起来。他绝望了。但他又迟迟不愿离开这个小镇……他每天都在草原上踉踉跄跄地漫游。

他长久地立在那个小湖边,立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望着深秋碧蓝的湖水,热泪在脸颊上淌个不停。波涛轻轻舔着他的脚尖,水鸟在空中盘旋飞翔。远方,草原、山脉、落日、晩霞,仍然是当年的景象,天空是永恒的,大地是永恒的,幸福却流逝了。是的,流逝了。他真想令时光再退回到当年,让他重温自己一生中再不会有的青春和幸福……

别了,草原!别了,雪山!别了,我亲爱的姑娘!无论你此刻在什么地方,我都向你祝福,祝福你美满地生活在人间。我会永远珍藏着你的微笑,你的歌声。我同样会不息地唱那支歌。我企望,某一天,甚至我们已白发苍苍,我们或许还能相见;如若不能,哪怕是在梦中,或在死后的另一个世界里……别了,我心上的人阿!

一切都结束了。他告别的是人生整整一个段落。青春之花,永远地凋谢在了这片草原上,这是壮丽的凋谢。他失去的,也正是他收获的。在他那深情而富有的心灵土地上,怎么会没有绚丽的花朵重新开放呢?

他终于决定明天离开这个小镇。

他遥望着远方,竟然又忘情地唱起了那首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他立在十字街口,泪流满面地唱着这支没有回声的歌。许多过路的藏汉行人,都惊奇地驻足而立,听他旁若无人地歌唱。人们多半认为,这是一个外地来的精神病人。不过,他却把这支美好的歌儿唱得如此让人揪心啊!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波多次拒绝那些爱他的姑娘,是因为他的内心一直被八年前在军马场认识的藏族姑娘占据,他无法接受别人的爱。
B.对金波来说,对藏族姑娘的情感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种对于那段青春岁月的宗教一般的无法摆脱的执着迷恋。
C.少平对金波远赴青海追寻藏族女孩起到了推动作用,正是少平的支持,才让孤独无助的金波获得了追寻爱情的力量。
D.小说结尾的十字街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金波在离开这个梦开始的地方之后,不知何去何从的迷惘和困惑。
2.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3.小说画线语段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色?请简要分析。
2021-08-25更新 | 2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

路 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工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咄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战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 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 ——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孙少安的妻子秀莲平时非常节俭却支持丈夫为村建校,不仅是出于对丈夫的支持和爱,更是思想的开明,心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B.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建庙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还很浓厚,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文章刻画人物非常成功,作者通过对孙少安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着力塑造了他明辨是非、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新农民形象。
D.文章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的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勾起了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为下文他决定为村建校做铺垫,语言朴实,富有感染力。
2.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章结尾说“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你怎么看待村民们的这种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09-28更新 | 1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