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曹雪芹(1715-1764)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97504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诗社

黛玉道:“①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

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

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纨道:“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主’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探春道:“你的号多的很,又起什么。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宝玉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

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做什么?”探春道:“虽如此,也起个才是。”宝钗道:“他住的是紫菱洲,就叫他‘菱洲’,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那里地方大,先在我那里作社。”

探春道:“只是原系我起的意,我须得先作个东道主人,方不负我这兴。”李纨道:“既这样说,明日你就先开一社如何?”探春道:“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你就出题,菱洲限韵,藕榭监场。”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②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

丫鬟一样预备下四份纸笔,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迎春又令丫鬟炷了一支“梦甜香”。如香烬未成便要罚。

一时探春便先有了,自提笔写出,又改抹了一回,递与迎春。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因向黛玉说道:“你听,他们都有了。”黛玉道:“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誊写出来,因说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又向黛玉道:“③香就完了,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宝玉道:“可顾不得你了,好歹也写出来罢。”说着也走在案前写了。

李纨道:“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必罚的。”宝玉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

咏白海棠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次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笑道:“到底是蘅芜君。”说着又看宝玉的,道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 ④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黛玉引经据典说探春是一只鹿,要让人“炖了脯子吃酒”,而探春毫不放在心上,反而给黛玉起了“潇湘妃子”的美号。
B.从众人给宝玉起别号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宝玉多样的形象特点,也可以看出宝玉与众姊妹的关系融洽。
C.“原系我起的意”“须得”“方不负”“明日不如今日,此刻就很好”等词句,表现出探春思虑周全、谦和有礼的性格。
D.四首咏白海棠的诗,探春的诗排名第三,宝玉的最次,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虽然风格比较接近,但是难分伯仲。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黛玉提议大家起别号来彼此称呼,这样才不俗气,才符合诗人的身份特点,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
B.句子②是薛宝钗对古人诗赋创作的评价,也表现了宝钗关于诗歌创作要“寄兴写情”的观点。
C.句子③是宝玉提醒黛玉交稿时间快到了,要抓紧时间完成诗稿,不要蹲在“潮地上”,体现了对黛玉的关心。
D.句子④写出了黛玉书写诗稿的情景,其中“一挥而就”“掷与众人”,形象地表现了黛玉的才思和自信。
3.对文中“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4.选文中李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吟罢搁笔,方要安寝,丫鬟报说: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宝玉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笠脱蓑,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黛玉看脱了蓑衣,里面只穿着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上露出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靸着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头上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戴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儿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满面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

(节选自《红楼梦·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材料二:

四 嗯,这两天老爷天天忙着跟矿上的董事长开会,到晚上才上楼看您。可是您又把门锁上了。

繁 (不经意的)哦,哦,——怎么,楼下也这样闷热。

四 对了,闷得很。一早晨黑云就遮满了天,也许今儿个会下一场大雨。

繁 你换一把大点的蒲扇,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

【四凤拿一把蒲扇给她,她望着四凤,又故意地转过头去。】

繁 怎么这两天没有见着大少爷?

四 大概是很忙。

繁 听说他也要到矿上去是么?

四 我不知道。

繁 你没有听见说么?

四 倒是伺候大少爷的下人这两天尽忙着跟他检衣裳。

繁 你父亲干什么呢?

四 大概跟老爷买檀香去啦。——他说,他问太太的病。

繁 他倒是惦记着我。(停一下忽然)他现在还没有起来么?

四 谁?

繁 (没有想到四凤这样问,忙收敛一下)嗯,——自然是大少爷。

四 我不知道。

繁 (看了她一眼)嗯?

四 这一早晨我没有见着他。

繁 他昨天晚上什么时候回来的?

四 (红面)您想,我每天晚上总是回家睡觉,我怎么知道。

繁 (不自主地,尖酸)哦,你每天晚上回家睡!(觉得失言)老爷回家,家里没有人会伺候他,你怎么天天要回家呢?

四 太太,不是您吩咐过,叫我回家去睡么?

繁 那时是老爷不在家。

四 我怕老爷念经吃素,不喜欢我们伺候他,听说老爷一向是讨厌女人家的。

繁 哦,(看四凤,想着自己的经历)嗯,(低语)难说的很。(忽而抬起头来,眼睛张开)这么说,他在这几天就走,究竟到什么地方去呢?

四 (胆怯地)你说的是大少爷?

繁 (斜看着四凤)嗯!

四 我没听见。(嗫嚅地)他,他总是两三点钟回家,我早晨像是听见我父亲叨叨说下半夜跟他开的门来着。

繁 他又喝醉了么?

四 我不清楚。——(想找一个新题目)太太,您吃药吧。

繁 谁说我要吃药?

四 老爷吩咐的。

繁 我并没有请医生,那里来的药?

四 老爷说您犯的是肝郁,今天早上想起从前您吃的老方子,就叫抓一付,说太太一醒,就跟您煎上。

繁 煎好了没有?

四 煎好,凉在这儿好半天啦。

【四凤端过药碗来。】

四 您喝吧。

繁 (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四 我。

繁 太不好喝,倒了它吧!

四 倒了它?

繁 嗯?好,(想起朴园严厉的面)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不,(厌恶)你还是倒了它。

(节选自《雷雨》)

材料三: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章句》)

1.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黛玉无意说出“渔翁”“渔婆”的夫妻之言,看似闲谈,却暗含不吉之兆,预示二人姻缘终会如“画”和“戏”一样虚幻。
B.材料一中“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的动作可以看出宝玉在黛玉面前不顾世俗的“男女授受不亲”,很是随意,凸显了人物性格的偏僻乖张。
C.材料二中繁漪和四凤的对话正面表现了周朴园身上封建大家长专制跋扈的性格特征,从中也能看出他对家中大小事务近乎偏执的控制欲。
D.材料三中孟子指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他认为百姓应当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2.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黛玉独对秋雨,满怀愁绪,诗句“泪烛摇摇爇短檠”用泪烛将尽暗示自己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体现了黛玉内心的无助和绝望。
B.材料二中繁漪喝药的情节在全剧中有着重要作用,后文周朴园逼繁漪喝药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正面冲突,表现出了繁漪积极、主动且有力的反抗。
C.材料二中四凤和繁漪的对话看似平淡简短,其中却蕴含着各种戏剧矛盾和冲突,能表现出人物鲜明的性格和复杂的情感交锋。
D.材料三体现了孟子行文畅达详尽、条理清楚的特点,运用了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层次分明、步步深入,论述气势雄健,逻辑缜密。
3.下列语句包含的思想与孟子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一项是(     
A.墨子的“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荀子的“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
C.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礼运》的“男有分,女有归。”
4.自然环境是用来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有力手段。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2023-07-30更新 | 1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的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众人打量了她一会,便问是那里来的。刘姥姥陪笑道:“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那些人听了,都不瞅睬,半日方说道:“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内中有一老年人说道:“不要误她的事,何苦耍她。”因向刘姥姥道:“那周大爷已往南边去了。他在后一带住着,他娘子却在家。你要找时,从这边绕到后街,上后门上去问就是了。”

刘姥姥听了谢过,遂携了板儿,绕到后门上。只见门前歇着些生意担子,也有卖吃的,也有卖玩耍对象的,闹哄哄三二十个小孩子在那里厮闹。刘姥姥便拉住一个道:“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娘可在家么?”孩子道:“那个周大娘?我们这里周大娘有三个呢,还有两个周奶奶,不知是哪一个行当上的?”刘姥姥道:“是太太的陪房周瑞之妻。”孩子道:“这个容易,你跟我来。”说着,跳蹿蹿的引着刘姥姥进了后门,至一院墙边,指与刘姥姥道:“这就是他家。”又叫道:“周大妈,有个老奶奶来找你呢,我带了来了。”周瑞家的在内听说,忙迎了出来,问是那位。刘姥姥忙迎上来问道:“好呀,周嫂子!”周瑞家的认了半日,方笑道:“刘姥姥,你好呀!你说说,能几年,我就忘了。请家里来坐罢。”刘姥姥一壁走,一壁笑,说道:“你老是贵人多忘事,哪里还记得我们呢。”说着,来至房中。周瑞家的命雇的小丫头倒上茶来,吃着。周瑞家的又问板儿你长得这么大了,又问些别后闲话,再问刘姥姥:“今日还是路过,还是特来的?”刘姥姥便说:“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你,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便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她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体面。听如此说,便笑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论理,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相干。我们这里都是各占一枝儿: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皆因你原是太太的亲戚,又拿我当个人,投奔了我来,我竟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去。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比不得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了,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她!怪道呢,我当日就说她不错呢。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她了。”周瑞家的道:“这个自然的。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也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今儿宁可不见太太,倒要见她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周瑞家的道:“说那里话!俗语说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害着我什么!”说着,便叫小丫头到倒厅上悄悄的打听打听,老太太屋里摆了饭了没有。小丫头去了。这里二人又说些闲话。

材料二:

若问到刘姥姥的来历么?说句“绕脖子”的话吧:北京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的父亲王成的父亲,曾认识过南京王熙凤小姐的父亲的父亲。这位小京官王老头儿贪慕那位大京官王老太爷的权势,曾借着“同衙门”的机缘而“联过宗”——这就成了“本家”。隔了两代之后,北京王家的人变成住在乡下的穷庄稼人王狗儿,而南京王家的人却是住在北京城里的高门大户贾府的太太王大人和当家少奶奶王凤姐。如今这乡下的穷狗儿的丈母娘刘姥姥硬想拉扯上过去的那一段关系,再去向他们高攀,真是“明月行中天,蝼蚁向之揖”,其中的距离该有多么遥远呀!

然而这是我们的作者自己说明的:要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把这位刘姥姥拉进大观园大大地出一回风头。“朝廷还有三门穷亲戚呢”,王熙凤说的是事实。这位七十五岁的老太婆为了女婿之坐困穷乡,一筹莫展,就忽发奇想,要“舍出老脸”到城里去“闯闯运气”,因此她就必须提心吊胆地跨过高门坎儿,一层一层地向上爬。奇怪的是居然就被她攀登到金陵宝塔十三层的金顶——贾母的身边。先看她一进“荣国府”是怎样闯过多少关口吧。

一、带了板儿由乡下进城,到了荣府的大门石狮子旁边,先蹲在角门前等着,等着。然后便挨上去,大着胆子,向那些挺胸凸肚指手画脚的大爷们问了纳福,然后才说出“我是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爷的”。

二、别人说:“你远远的那墙犄角儿等着。”其实周瑞早到江南去了。若非有那么一位年老的肯告诉她,怎么会知道周瑞娘子住在后街上?还不定要傻等到哪天呢!

三、到了后街,亏了她机灵,拉住了一个小哥儿,说了好话,才把她带到周家门口。

四、从前狗儿为周瑞在乡下与人争买土地曾出过力,于是周瑞家的说:“自己方便,与人方便。”——不错,是先要“自己方便”了,然后才“与人方便”的啊——竟慨允了带她去见凤姐。但需先进去,打听摆饭的时间,才可以决定进去不进去。

……

——节选自王昆仑《刘姥姥是丑角吗》(有删改)

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门房为“太爷”而非“大爷”可能暗示勋贵的奴仆比得上一个县太爷。
B.孩子回答三个周大娘两个周奶奶,暗示了周家在贾府也颇有身份与势力。
C.写周瑞家雇的小丫头,暗示有脸的奴才也可以做更底层人物的主子。
D.通过周瑞家的对王熙凤的评价,凸显出王熙凤在荣国府的当家地位。
2.下列对材料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的第一小节通过刘姥姥来历具体阐释什么叫“千里之外,芥豆之微”。
B.材料二的第二小节刘姥姥的际遇恰恰可以作为刘姥姥不是丑角的依据之一。
C.材料推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经历的关口,证明了原著在不断制造情节波折。
D.材料二的第六小节准确解读了周瑞家的与刘姥姥方便是为了将来自己方便。
3.下列《红楼梦》中的哪个情节不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要闯过的关口。(       
A.平儿是否允许她进入凤姐的住宅等待凤姐
B.是否知道匣子底下坠一个秤砣那物的用途
C.鼓起勇气向凤姐开口又被贾蓉的到来打断
D.好不容易说清诉求,凤姐说大有大的艰难
2022-08-07更新 | 8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薛宝钗智帮邢岫烟

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不是那种佯羞诈鬼、一味轻薄造作之辈,便欲说给薛蟠为妻。因薛蟠素昔行止浮奢,又恐遭塌了人家女儿。正在踌躇之际,忽想起薛蝌未娶,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于凤姐儿。凤姐儿笑道:姑妈素知我们太太有些左性的,这事等我慢谋。因贾母去瞧凤姐儿时,凤姐儿便和贾母说:薛姑妈有件事求老祖宗,只是不好启齿的。贾母忙问何事,凤姐儿便将求亲。一事说了。贾母笑道:这有什么不好启齿?这是极好的事。等我和你婆婆说了,怕他不依?因回房来,即刻就命人来请邢夫人过来,硬作保山。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硬作保山,将机就计便应了。宝钗倒暗中每相体贴接济她,也不敢叫邢夫人知道,也恐怕是多心闲话之故。如今薛姨妈既定了邢岫烟为媳,合宅皆知。如今却是众人意料之外,奇缘作成这门亲事。岫烟心中先取中宝钗,有时仍与宝钗闲话,宝钗仍以姊妹相呼。

这日宝钗因来瞧黛玉,恰值岫烟也来瞧黛玉,二人在半路相遇。宝钗含笑唤他到跟前,二人同走。至一块石壁后,宝钗笑问他:这天还冷的很,你怎么倒全换了夹的了?岫烟见问,低头不答。宝钗便知道又有了原故,因又笑问道: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姐姐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岫烟道:她倒想着不错日子给的。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道: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她的东西,她虽不说什么,她那些丫头妈妈,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狠使唤她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些钱出来,给她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此,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日我悄悄的把棉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

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完了他妹妹(薛宝琴)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又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倒都歇了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和我说去就是了。岫烟低头答应了。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珮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给的。宝钗点头笑道:她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她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而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着,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岫烟笑道:姐姐既这样说,我回去摘了就是了。宝钗忙笑道:你也太听说了。这是她好意送你,你不佩着,她岂不疑心?我不过是偶然提到这里,以后知道就是了。

岫烟忙又答应,又问:姐姐此时那里去?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扇了事大。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作‘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宝钗笑道:这闹在一家子去了。伙计们倘或知道了,好说‘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岫烟听说,便知是他家的本钱,也不觉红了脸一笑,二人走开。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姨妈本想把岫烟说给薛蟠为妻,但她深知自己儿子奢侈、浮夸,担心糟蹋了人家女儿,便撮合给侄儿薛蝌,可见她是一个善良慈爱的人。
B.岫烟和薛蝌的姻缘能定下来,一是薛姨妈的认可,二是凤姐贾母从中的周全,最主要的还是岫烟的性格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C.薛宝钗问起岫烟的碧玉珮,劝她一色从实守分为主,她自己现在从头至脚没有这些富丽闲妆,可见薛宝钗的家境状况不是很好。
D.岫烟的钱不够用,是因为有一半的月钱要给父母,还要拿些钱出来,给迎春的丫头妈妈打酒买点心吃,可见豪门大户的生活是很复杂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说岫烟和薛蝌的婚姻是“奇缘”,是因为岫烟家境贫寒,而薛蝌家富贵,文中写岫烟当棉衣,当铺正是薛家的,就是暗示。
B.“必定是这个月的月钱又没得,凤姐姐如今也这样没心没计了”,运用语言描写,宝钗故意这样说,维护了岫烟的自尊。
C.小说中写岫烟“低头不答”、“红了脸一笑”、“低头答应”等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她因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的尴尬心态。
D.作者注重人物神态状态的刻画,如对宝钗的“愁眉”和多次“笑”以及独白的表情等,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3.请结合本文和《红楼梦》全书,分析邢岫烟的形象。
4.脂砚斋点评:“写宝钗岫烟相叙一段,真有英雄失路之悲,真有知己相逢之乐。”请结合内容分析。
2021-07-17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