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见类型 > 时评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979320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A股粽子第一股。这是嘉兴首家上市的老字号和食品类企业。端上资本餐桌,老字号将如何焕发新滋味?做好粽子,但绝不仅限于粽子。五芳斋掌门人厉建平的回答直接有力,我们要坚守守护和创新中华美食的使命,打造一个以糯米食品为核心的中华节令食品品牌!

作为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五芳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921年,商人张锦泉在嘉兴最热闹的张家弄口开了一家粽子店,取五谷芳馨之意命名为荣记五芳斋。随后,这家店的对面和隔壁又分别开设了合记庆记。三家呈字形分布的五芳斋,各自在用料、配方、包裹、烧煮等方面动足脑筋,将一方粽子做成了一门学问。自此,从张家弄口飘散开的浓郁粽香,绵延成为长达一个世纪的商业传奇。如今,历经百余年传承的五芳斋登陆资本市场,不仅激励了众多逆风奔跑的嘉兴企业,而且唤醒了深藏在嘉兴人心底的乡愁味道。

老字号上市,五芳斋并非孤例。据统计,目前全国1128家老字号中有60家已经上市,其中不乏大众耳熟能详的贵州茅台、青岛啤酒、云南白药、全聚德、同仁堂、张小泉等。相比新创品牌,这些老字号最大的优势是品牌知名度高,但这并不能保证它们的A股之旅一帆风顺。与贵州茅台领跑A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津狗不理新三板挂牌仅五年就摘牌,全聚德一年亏光近三年利润。老字号在资本市场的两极分化说明:上市既是转型发展的良机,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大考,如果上市之后还沿用老方法经营、老思路管理,那么即使筹集到再多资金,恐怕也只能铩羽而归。

由此可见,登陆资本市场,不是老字号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继续攀登的新起点。过去多年,五芳斋凭借坚守匠心、突破创新,从一家作坊式企业发展为现代上市公司——自主研发专利多达149项,生产基地遍布大江南北,餐饮服务门店超过200家,电商直营销售额高达85亿元,特别是那些文创味十足的咸蛋黄肉粽味薯片”“粽香味雪糕,抓住了不少年轻人的心。借力资本市场,让老字号焕发新味道,五芳斋依然守正创新——一方面,稳住粽子产品线,传承品牌文化,留住老顾客;另一方面,紧跟消费升级步伐,配合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大力开发嘉湖细点时令产品,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上下功夫,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味,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套经营思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做大靠资本,做强靠品牌,做久靠文化。

(摘编自汪莹《让老字号成为城市不老的风景》)

材料二:

老字号品牌面临的四低问题

品牌知名度10%~75%
平均值34%
老字号品牌认知存在年龄断层
购买转化率10%~70%
平均值34%
老字号品牌老用户流失严重
新品知晓率16%~56%
平均值 32%
消费者基本无感老字号品牌产品创新
传播到达率12%~49%
平均值26%
消费者无感老字号品牌营销活动

(资料来源:《老字号品牌白皮书》)

材料三:

什么是老字号?

中秋佳节,拎一盒杏花楼月饼,品尝团圆的滋味;新年将至,提一支芝兰图毛笔,挥洒对来年的期许;乔迁新居,摆一款景泰蓝,营造东方的美感……遍布大江南北的老字号,在琐碎的柴米油盐里,也在雅致的琴棋书画中,它们展示着物质的丰裕,更传承着文化的底蕴。

2022126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提出加强老字号文物修缮保护、鼓励老字号融入传统街区建设等。加强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成为当下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老字号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一头连着千姿百态的文化传统。义利食品传承先义后利的开店宗旨,荣宝斋装裱普通中堂有 17 道完整工序………精湛的传统技艺、可贵的工匠精神与独特的服务理念,让老字号成为一代代人的成长记忆。老字号坚守商业道德,追求精益求精,以匠心收获口碑,满足着人们对高品质商品的期待。

随着城市商业生态的更新,一些老字号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如何摆脱经得住百年风雨,经不起市场洗礼的经营窘境,不断擦亮金字招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为老字号的推陈出新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除了传承手艺、严格品控,老字号更应挖掘传统手艺的当下价值,增加文化创意附加值。天津劝业场大楼、黑龙江马迭尔宾馆、上海豫园……这些老字号旧址或是通过开设场景化、交互式的老字号博物馆,讲述老字号的文化故事;或是融入历史街区保护建设,成为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处处集商业、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老字号综合体,让人们在原址原境中品味老字号的原汁原味。

当下的老字号,亦是曾经的新国潮持中守正出奇制胜始终流淌在老字号的基因里。从与文博文创、国漫的跨界合作,到线上直播的渠道拓展,再到打造互动式、个性化新零售的创新理念,年轻人感受到了老字号在时代洪流中的无限生机,也看到了它们在传统与潮流、品质与个性中的坚守与蜕变。

当工业生产取代了手工制作,当网络直播代替了市井吆喝,老字号有始终不变的坚守,也有锐意求变的朝气。

(摘编自陈世涵《老字号如何持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五芳斋成功上市,这既是转型发展的良机,也是接受市场检验的大考。
B.五芳斋从一家作坊式企业发展为现代上市公司与其重视产品研发和服务,拓宽销售渠道是分不开的。
C.老字号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四低””问题,其中淡化产品宣传是其发展滞后最主要的原因。
D.在生产模式升级、销售模式升级的新时代中,老字号在传承品牌文化的同时,也应有创新求变的勇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津“狗不理”新三板挂牌仅五年就摘牌,全聚德“一年亏光近三年利润”,这说明进入资本市场并不是终点。
B.老字号品牌认知存在“年龄断层”的问题,这说明老字号企业应积极研发满足不同年龄层群体需求的产品。
C.老字号关乎文化传统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老字号企业应当坚守商业道德,追求精益求精,以匠心收获口碑。
D.发展老字号可以将其融入历史街区保护建设,使之成为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和经济活力。
3.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让老字号与时俱进,保持品牌的生机与活力。
【知识点】 时评 报告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包装得再好,终究只是提供了一个展示商品的媒介,真正打动消费者的,是藏在传统商品和手艺背后的品质与情怀。现代工业社会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也为千家万户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这样的生产模式也带来商品和服务千篇一律、为控制成本而牺牲品质等问题。传统商品和手艺所蕴含的历史沉淀,对工艺标准和流程的坚守,乃至产品本身的有限产量,恰恰击中了现代人日趋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了内心返璞归真的渴望。一口铁锅烧出的热潮,也就不难理解。

更进一步,传统商品和手艺所遵循的工艺和品质,还只是外在形式,真正宝贵的则是蕴藏于其中的工匠精神。“三万六千锤,少了不行,没有这个功夫出不了这个产品。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80多岁的章丘铁匠王立芳三言两语,透着手工匠人的朴实和执拗。对传统商品和手艺的推崇,绝不意味着我们要返回一种前现代的生活,而是要把精益求精、钻研细节、止于至善的精气神提取出来,注入今天的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去。纵观全球,从苹果手机,到日本电子产品,再到瑞士手表,它们固然是工业化成果的典型代表,却无不沿袭着精耕细作、考究品质的工匠精神。这样的古今融合,对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彭飞《从一口铁锅看工匠精神》,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层层递进,先破后立,深刻有力阐释了工匠精神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B.材料一第二段使用假设关系的排比句,说明热爱和追求的境界才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C.材料二第一段通过对比论证,重在指出现代工业化标准生产和传统手艺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D.材料二第二段既运用引证说明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使用了例证说明工匠精神的普遍性。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则材料从体裁上说都是新闻评论,即针对新闻事件发表的言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也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B.两则材料中对“不仅……更……”“不是……而是……”“固然……但”“绝不……而是”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C.两则选文中对四字成语的使用,使文章呈现出朗朗上口、整齐而有韵味的朗读节奏,也彰显了作者锤炼字词的深厚功力。
D.在句式的运用上,两则选文都多用长句和整句,形式上整齐划一,内容上丰富深刻,表达效果准确有力,这也是一种匠心的呈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追求工匠精神,就应该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不鼓励离群索居,但要有耐得住寂寞,禁得住外界诱惑的朴实与专一。
B.传统的商品和手艺,因为都注入了工匠精神,所以不需要包装和宣传,就能满足现代人对个性化的需求,章丘铁锅的热卖就是证明。
C.每一口章丘铁锅都要敲打三万六千锤,这也限制了它的产量。因此,这种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无法推广到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中去。
D.工匠精神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以章丘铁锅为代表的传统商品和手艺备受推崇,表明社会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已被改变。
2021-11-29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而这种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需要和稀缺的。

红色经典是“工农兵史艺”,作为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它们以几千年来一直被忽略、被蔑视的底层普通平民为主人公,把他们塑造成英雄。我们可以认为,它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它的平民精神不同于“五四”时的俯视平民、怜悯平民,而是平视加仰视。近距离的平视,使得平民特别是农民的日常生活以从未有过的细腻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只有像柳青、梁斌、浩然这样真正熟悉农民、热爱乡村生活的作家,才能以那样的深情描绘出蛤蟆滩、千里堤、白洋淀、东山坞的自然景色,在渲染时代风云之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农民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梁生宝、朱老忠、萧长春这些人物确实比实际生活中的农民更高大。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

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五四”对“个人”的发现,其积极意义巨大,个体权利被尊重是现代性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关注个人、尊重个人并不等于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如今的语境中也可转译为团队精神。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前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

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它传导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红色经典符合毛泽东关于文艺“高于生活”的美学思想,它的超越精神不仅体现于主人公精神气质的方面,也表现在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美学境界的超越性:读者即便知道了林道静不等于杨沫,或江华不同于马建民,知道了真实的威虎山并不像小说里写得那样险峻、琼海的“南府”有别于电影或舞剧里的境况,也还是喜欢陶醉于作品的艺术氛围之中,因为作品将大家导入了一种更美好的彼岸世界。

(摘编自张江《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

材料二:

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而其内在核心则在于思想的力量、觉醒的过程。这也是该剧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一是思想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从引领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探寻救亡之道,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果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道路其实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艰辛探索、严肃思考之后的必然选择。思想启蒙犹如冲破重重黑暗的亮光,给古老的中国带来新生的希望。今天,对国家命运的严肃性思考、对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思想性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的思考题和必答题。

二是新人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民智,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体现在青年学生的觉醒与成长上。赵世炎、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学生在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启蒙、感召下,认识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感受到民族救亡的危机,并逐步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这种觉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的思考比较,甚至是实验实践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因信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理论,联合13人成立北京工读互助社实验小组,最终失败;毛泽东也曾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温和改良,后来发现终是走不通,最终坚定了革命道路的选择。因为一代新人的觉醒,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成为了中国的道路。

三是普罗大众的觉醒。五四运动过程中,李大钊和陈独秀意识到,“必须要让民众直接出来解决问题,光靠学生不行,必须要发动群众,让他们参与到改造整个社会的斗争中来,中国才有希望。”后来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压力下,北洋政府才没有命令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由于李大钊等人的宣传启发,以长辛店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正在觉醒,这个觉醒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重要成果,必将在未来产生惊天动地的影响。

《觉醒年代》还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不仅正面呈现了陈独秀的革命先锋形象,更还原了他作为“父亲”“同事”的立体性与丰富性。这样的“人设”拉近了领袖型、名流型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也更为可信可亲。

(摘编自曹巧兰《火出圈的<觉醒年代>,为什么这么好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时代和受众所欢迎的红色经典,拥有和当下许多文艺作品不同的精神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B.红色经典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五四运动所倡导的个人主义并不矛盾,前者在今天也能近似地作为“团队精神”而被我们理解。
C.红色经典虽然在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有所虚构,但是在革命浪漫主义的主导下,依然吸引着广大读者,魅力十足。
D.五四爱国运动最终推动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李大钊和陈独秀二人思想意识的逐步转变,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经典的平民精神,在作品中表现为描写平民时视角发生转变,在作家身上表现为对平民及其所在环境倾注真感情。
B.红色经典中,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
C.知识分子要有家国情怀,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在当代,对国家未来的关注和思考,都应当是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任务。
D.在思想觉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不同革命道路的比较和实践,陈延年、陈乔年就不会最终坚定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
3.下列各项中,最符合“红色经典”特征的一项是(     
A.鲁迅1918年创作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自述,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1959年柳青的《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为线索,表现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C.叶圣陶1924年创作的小说《潘先生在难中》讲述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因军阀混战而举家逃难时种种可笑又可鄙的行径。
D.2009年播出的电视剧《潜伏》,讲述1945年国民党情报人员余则成弃暗投明,成为潜伏在敌人军统机关的地下党的故事。
4.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023-03-02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样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大众性、革命性,可以有效巩固发展“红色地带”,争取转变“灰色地带”,消弭溶解“黑色地带”,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优质文化资源。新时代,红色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呈现,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工具。

全媒体是多网归一、多终端归一的立体化、全维度的信息传播形式,具有信息辐射面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当前,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对红色文化传承产生了巨大影响,能让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潜在的思想价值、提升红色文化传承的实效性,是时代的应然之意。为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全媒体的传播规律,借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最大增量。

(摘编自滕慧君《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路径探析》《人民论坛》202022期)

材料二: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显着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今天,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我们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我们就能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摘编自张向阳《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人民日报》202146日)

材料三:

李永莱代表建议,建立红色精神教育机制,推进红色精神教育走深、走心,走实,落细、落小、落靠,并强化各级学校红色精神教育主渠道作用,深化红色精神教育,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未来人生指南。

“进一步丰富创新红色精神教育载体,利用红色电影、传统宣传手段、新媒体等,精准高效快捷地发布红色教育内容。”李永莱建议,调动起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进而打造红色教育话语联盟。他还建议,要充分用好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同时,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培育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红色精神教育专家队伍。

(摘编自李永莱《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未来人生指南》“东北网”2021310日)

材料四:

《青春之歌》的意义,既在于它以文学的方式把一个时代概括了出来,把一个时代的精神提炼了出来,做到生动地保存历史、再现历史;同时还在于,它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时代风云人物形象,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成为几代青年人学习的对象,到现在还深深地激励着我们。不仅仅是《青春之歌》,像《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等当时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都成功塑造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形象,半个多世纪之后再看,还觉得有力量、有感染力。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以梁斌、杨沫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虽然面对这样那样的现实困难,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充满热情,甚至是超负荷地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学贡献,记录下时代前行的印迹。

(摘编自谢冕《将青春融入时代的洪流》,《人民日报》20213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鲜明样态,是推动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工具。
B.革命文物承载着坚如磐石的红色精神,比如嘉兴南湖红船承载的“红船精神”,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承载的“井冈山精神”。
C.李永莱代表建议要建立红色精神教育机制,要不断强化各级学校红色精神教育主渠道作用,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未来人生指南。
D.《青春之歌》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生动地保存和再现了历史,更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系列至今仍激励我们的时代风云人物形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阐释了“红色文化”的概念内涵,然后结合当下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探讨了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的问题。
B.材料二表明,只有发挥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的作用,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C.材料三中,全国人大代表李永莱的建议既包含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还包含了要打造一支红色精神教育专家队伍的做法。
D.材料四提及,以梁斌、杨沫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面对现实困难毫不退缩,依然充满热情的精神品质值得青年一辈认真学习。
3.学校团委拟举办“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结合四则材料向学校团委建议几种活动形式。
2022-03-01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