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杰克·伦敦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1995778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寂静的雪野

【美】杰克·伦敦

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离开这条路大约五十多英尺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已经在那儿屹立了好几百年;而且几百年前,命里注定要落到这样一个下场—也许,这个下场同时也是梅森早就命中注定的。

他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狗全卧在雪里,一声不响。周围安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片结满白霜的树林;林外的严寒和沉寂,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敲击着它的颤抖着的嘴唇。只听见空中又一声微微的叹息——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这不过是一种感觉,好像在静止的空间里即将出现什么行动的预兆。接着,那棵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之下,演出了生命悲剧中的最后一场戏。梅森听见了大树快倒下来的折裂声,正打算跳开,不料他还没有完全站直,树干就已经砸到了他的肩膀。

突然的危险,迅速的死亡——马尔穆特·基德已经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发出命令,投入行动中。那个印第安女人,既没有昏倒,也没有无益地高声啼哭。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一面注意听她丈夫的呻吟,马尔穆特·基德于是用斧头砍树。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个人的可怜东西,放在雪里了。

第二天早晨,受伤的人清醒过来了,马尔穆特·基德俯身过去,倾听着他那悄悄的细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纳见面的情形吗?你还记得那一回,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上的枪林弹雨,穿过麇鹿角急流,把你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情形吗?——”

“你还记得当初在努克路凯脱挨饿的事吗?——”

“基德,我算是完啦,最多也拖不了两三天啦。你一定得继续往前走!你必须继续往前走!记着,这是我的老婆,我的孩子——唉,天啊!我只希望他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再守在我旁边了———我是个快死的人,我请求你,赶紧上路吧。”

“让我等三天吧,”马尔穆特·基德恳求着,“你也许会好起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的事。”

“不行。”

“只等三天。”

“你必须赶紧走。”

“两天。”

“基德,你别再说了。”

“那么一天。”

“不行,不行!我一定要你……”

“只等一天。靠着这些干粮,我们会对付过去的,说不定我还会打到一只麇鹿哩。”

“不行……好吧,就是一天,一分钟也不能超过。还有,基德,别……别让我孤零零地在这儿等死。只要一枪,扣一下扳机就行。你懂得的。”

……………

马尔穆特·基德穿上皮外套,套上雪鞋,把来复枪夹在腋下,让那个女人去轻轻哭她的男人,就走到树林里去了。在北极一带的这种不幸的事,他不是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来没有面对这样的难题。说得抽象一点,这只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题——三条可能活下去的生命对一个注定要死的人。可是现在,他拿不定主意了。五年来,他们肩并肩,在河上,路上,帐幕里,矿山里,一块儿面对着旷野、洪水同饥荒所造成的死亡的威胁,结成了患难之交。可是现在,这种友谊要由他亲手割断了。

虽然他只祈求找到一只麇鹿,只要一只就够了,可是,所有的野兽似乎都离开了这一带。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个累得筋疲力尽的男人,只好两手空空,心情沉重地朝帐幕慢慢走去。可是,狗的狂吠和露丝的尖利喊叫使他加快了脚步。

他一冲进宿营地就看见露丝正在一群狂吠的狗当中抡舞着斧头。那群狗破坏了主人们的铁的纪律,正在一拥而上地抢夺干粮。他立刻倒提着步枪,参加了这场战斗。于是,这出自然淘汰的老戏,就像在原始时代那样残酷地演起来了。人和兽,为了争夺主权,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决战。接着,那群打败了的狗就爬到火堆旁边,舐着自己的伤口,不时地对着星星,哀嗥着诉说它们的苦难。

早晨又出了新的乱子。那群狗互相撕咬起来。奄奄一息的老狗卡门,已经给众狗扑倒了。用鞭子抽它们,它们也不理。尽管它们给打得畏畏缩缩地惨叫,它们还是要把那条狗的骨头、皮、毛和一切都吃得干干净净才肯散开。

基德利用附近的松树,很快地干着活。露丝瞧着他搭棚,这是猎人有时为储存兽肉,免得让狼和狗吃掉而搭的那种棚子。他先后把两袜小松树的树梢面对面地弯下未,差不多碰到地面,再用鹿皮带把它们捆紧。线后,他把梅森身上的皮褥子裹好捆紧,把绳子的两头捆在弯倒的松树上。这样,只要用猎刀砍一个,就会让松树松开,把他的身体弹到半空中去。

露丝顺从地接受了她丈夫的遗嘱。她痛哭了一场,吻别了她的丈夫,基德领着她走到第一乘雪橇跟前,帮她套上雪鞋。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于是基德回到已经昏迷过去的梅森身边,蹲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祷告着,希望他的伙伴早点断气。

一个人独自待在寂静的雪野里,怀着痛苦的心事,可不是件好受的事。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可是梅森仍旧没有死。到了正午,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下,连边也不露,只把一片火红的光照在天空里,表示了一下意思,就很快地收敛了。马尔穆特·基德惊醒了,拖着脚步走到他的伙伴旁边。他向周围扫了一眼。寂静的雪野好像在嘲笑他,他不禁毛发悚然。尖利的枪声一响,梅森就给弹到他的空中坟墓里去了;随后马尔穆特·基德鞭打得那些狗疯狂地奔腾起来,在雪野上飞驰而去。

(节选自《杰克·伦敦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万紫雨宁译,有删改)

材料二:

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十九世纪末淘金人生活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斯通在他的《马背上的水手》里称他是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泛流传,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享有崇高地位。这些作品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以此展露丰富的意蕴。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的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三个人物,根据情节可以推知梅森和基德是历经患难的朋友,情深义重,而梅森和露丝是夫妻。
B.小说中,基德凭着多年的雪野生活经验,察觉到大树倒塌的可能,预感到危险的到来,反应敏捷,及时逃生。
C.小说中,狗与人展开惨烈的决战,是为了争夺粮食的主权,人胜利了,狗只好哀嗥,写出了严峻的饥饿处境。
D.小说写卡门被其它的狗吃掉了,可以推知卡门是一条身体羸弱的狗,残酷的生存法则赤裸裸地把它葬送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笔力刚健,语言冼炼生动,环境描写恰到好处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着墨不多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小说结构紧密而情节动人,在短小的篇幅中,写了梅森遇难、群狗夺食和空葬梅森等情节,曲折起伏,扣人心弦。
C.小说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刻画人物,爱憎分明,通过激烈的冲突展示人性的挣扎与灵魂抗争,惊心动魄,引人深思。
D.露丝是文中出现的唯一的女性角色,对于露丝,作者并没有描写她的语言,而是以人物的行动传达出她的所有情感。
3.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这只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题——三条可能活下去的生命对一个注定要死的人。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鉴赏本篇小说。
【知识点】 杰克·伦敦 外国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寂静的雪野

【美】杰克·伦敦

在前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离开这条路大约五十多英尺的地方,有一棵高大的松树,已经在那几屹立了好几百年;而且几百年前,命里注定要落到这样一个下场——也许,这个下场同时也是梅森早就命中注定的。

他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狗全卧在雪里,一声不响。周围安静得出奇,没有一丝风吹动这片结满白霜的树林;林外的严寒和沉寂,冻结了大自然的心脏,敲击着它的颤抖着的嘴唇。只听见空中又一声微微的叹息——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这不过是一种感觉,好像在静止的空间里即将出现什么行动的预兆。接着,那棵大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之下,演出了生命悲剧中的最后一场戏。梅森听见了大树快倒下来的折裂声,正打算跳开,不料他还没有完全站直,树干就已经砸到了他的肩膀。

突然的危险,迅速的死亡——马尔穆特·基德已经见得太多了!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发出命令,投入行动中。那个印第安女人,既没有昏倒,也没有无益地高声啼哭。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一面注意听她丈夫的呻吟,马尔穆特·基德于是用斧头砍树。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个人的可怜东西,放在雪里了。

第二天早晨,受伤的人清醒过来了,马尔穆特·基德俯身过去,倾听着他那悄悄的细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纳见面的情形吗?你还记得那一回,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上的枪林弹雨,穿过麋鹿角急流,把你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情形吗?——”

“你还记得当初在努克路凯脱挨饿的事吗?——”

“基德,我算是完啦,最多也拖不了两三天啦。你一定得继续往前走!你必须继续往前走!记着,这是我的老婆,我的孩子——唉,天啊!我只希望他是个男孩子!你不能再守在我旁边了——我是个快死的人,我请求你,赶紧上路吧。”

“让我等三天吧,”马尔穆特·基德恳求着,“你也许会好起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的事。”

“不行。”

“只等三天。”

“你必须赶紧走。”

“两天。”

“基德,你别再说了。”

“那么一天。”

“不行,不行!我一定要你……”

“只等一天。靠着这些干粮,我们会对付过去的,说不定我还会打到一只麋鹿哩。”

“不行……好吧,就是一天,一分钟也不能超过。还有,基德,别……别让我孤零零地在这儿等死。只要一枪,扣一下扳机就行。你懂得的。”

……

马尔穆特·基德穿上皮外套,套上雪鞋,把来复枪夹在腋下,让那个女人去轻轻哭她的男人,就走到树林里去了,在北极一带的这种不幸的事,他不是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未没有面对这样的难题。说得抽象一点,这只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题——三条可能活下去的生命对一个注定要死的人。可是现在,他拿不定主意了。五年来,他们肩并肩,在河上,路上,帐幕里,矿山里,一块儿面对着旷野、洪水同饥荒所造成的死亡的威胁,结成了患难之交。可是现在,这种友谊要由他亲手割断了。

虽然他只祈求找到一只麋鹿,只要一只就够了,可是,所有的野兽似乎都离开了这一带。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个累得筋疲力尽的男人,只好两手空空,心情沉重地朝帐幕慢慢走去。可是,狗的狂吠和露丝的尖利喊叫使他加快了脚步。

他一冲进宿营地就看见露丝正在一群狂吠的狗当中抡舞着斧头。那群狗破坏了主人们的铁的纪律,正在一拥而上地抢夺干粮。他立刻倒提着步枪,参加了这场战斗。于是,这出自然淘汰的老戏,就像在原始时代那样残酷地演起来了。人和兽,为了争夺主权,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决战。接着,那群打败了的狗就爬到火堆旁边,舐着自己的伤口。不时地对着星星,衰嗥着诉说它们的苦难。

早晨又出了新的乱子。那群狗互相撕咬起来。爸爸一级的老狗卡门,已经给众狗扑倒了。用鞭子抽它们,它们也不理。尽管它们给打得畏畏缩缩地惨叫,它们还是要把那条狗的骨头、皮、毛和一切都吃得干干净净才肯散开。

基德利用附近的松树,很快地干着活。露丝瞧着他搭棚,这是猎人有时为储存兽肉,免得让狼和狗吃掉而搭的那种棚子。他先后把两株小松树的树梢面对面地弯下来,差不多碰到地面,再用鹿皮带把它们捆紧。然后,他把梅森身上的皮褥子裹好捆紧,把绳子的两头捆在弯倒的松树上。这样,只要用猎刀砍一下,就会让松树松开,把他的身体弹到半空中去。

露丝顺从地接受了她丈夫的遗嘱。她痛哭了一场,吻别了她的丈夫,基德领着她走到第一乘雪橇跟前,帮她套上雪鞋。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于是基德回到已经昏迷过去的梅森身边,蹲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祷告着,希望他的伙伴早点断气。

一个人独自待在寂静的雪野里,怀着痛苦的心事,可不是件好受的事。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可是梅森仍旧没有死。到了正午,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下,连边也不露,只把一片火红的光照在天空里,表示了一下意思,就很快地收敛了。马尔穆特·基德惊醒了,拖着脚步走到他的伙伴旁边。他向周围扫了一眼,寂静的雪野好像在嘲笑他,他不禁毛发悚然。尖利的枪声一响,梅森就给弹到他的空中坟墓里去了;随后马尔穆特·基德鞭打得那些狗疯狂地奔腾起来,在雪野上飞驰而去。

(节选自《杰克·伦敦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万紫 雨宁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三个人物,根据情节可以推知梅森和基德是历经患难的朋友,情深义重,而梅森和露丝是夫妻。
B.小说中,基德凭着多年的雪野生活经验,察觉到大树倒塌的可能,预感到危险的到来,反应敏捷,及时逃生。
C.小说中,狗与人展开惨烈的决战,是为了争夺粮食的主权,人胜利了,狗只好哀嗥,写出了严峻的饥饿处境。
D.小说写卡门被其它的狗吃掉了,可以推知卡门是一条身体羸弱的狗,残酷的生存法则赤裸裸地把它葬送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笔力刚健,语言冼炼生动,环境描写恰到好处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着墨不多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小说结构紧密而情节动人,在短小的篇幅中,写了梅森遇难、群狗夺食和空葬梅森等情节,曲折起伏,扣人心弦。
C.小说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刻画人物,爱憎分明,通过激烈的冲突展示人性的挣扎与灵魂抗争,惊心动魄,引人深思。
D.露丝是文中出现的唯一的女性角色,对于露丝,作者并没有描写她的语言,而是以人物的行动传达出她的所有情感。
3.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这只是一个很清楚的选择题——三条可能活下去的生命对一个注定要死的人。
4.杰克·伦敦创作了大量描写十九世纪末淘金人生活的文学作品,本文即为其中一篇。他的创作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的环境之中,以此展露丰富的意蕴。请据此简要分析鉴赏本小说。
2022-11-30更新 | 64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报一个人的爱

(美)杰克·伦敦

约翰·桑顿救过巴克的命,他还是一位理想的主人,犹如它是他的亲生子女一般,巴克把桑顿粗鲁地抱着自己的头、猛烈地摇动的动作和骂着那些难听的话,视之为爱。

那年冬天在道森,巴克又立新功,使它的声望连升数级。这件事是由埃尔多拉多酒店的一场谈话引起的。人们在店里吹嘘各自心爱的狗。有个人说他的狗能拉动一辆载有五百磅货物的雪橇,并且能够拉着向前行;另一个人吹嘘说他的狗能拉动六百磅;第三个人则吹到了七百磅。

“得了!”约翰,桑顿说,“巴克能拉动一千磅。”

马修森一字一眼地说道:“我打赌它拉不动,我以一千块钱作赌注。”说着,他把一袋香肠大小的金沙甩在柜台上。

“我有辆雪撬,现在就停在外边,上面装着二十袋五十磅一袋的面粉。”马修森又毫不留情地说。

桑顿没有答话。他也不知说点什么,茫然若失地扫视着一张张面孔。

马修森的雪橇装着一千磅面粉,已经在这儿停留了近两个小时,天气又特别冷,滑板牢牢地冻在硬邦邦的雪地上。人们提出二对一下注的条件,赌巴克拉不动雪橇。

“三对一!”他宣布,“我照这个比例再加一千块,桑顿,你看如何?”

虽然桑顿一脸孤疑的神态,但却彻底激发了他的斗志——这种斗志足以超越胜负,使人不顾现实的可能性。他把汉斯和皮特叫到身边。三个人只凑了两百块。他们丝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放下,去赌马修森的六百块。

巴克则带着自己的挽具被套上雪橇,这种兴奋的场面已经感染了它。它状态极佳,一百五十磅的体重,每一磅都体现出刚强和毅力。它的皮毛光洁得如同丝绸,从脖子到双肩,鬃毛半竖着。宽阔的胸脯和粗壮的前腿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构成了极匀称的比例,浑身上下的肌肉结结实实。人们摸着这一块块肌肉说,坚硬得如钢铁一样,于是赌注的比例降到了二比一。

“我的天!”一个刚发了财的有钱人连连惊呼,“先生,我出八百块买你的狗。”

桑顿摇摇头,跪在巴克身旁,他没有照老规矩把巴克摇得如拨浪鼓一般,也没有骂那些粗鲁的脏话,只是双手捧住巴克的头,脸贴在上面,嘴巴凑在巴克的耳边小声说:“你爱我,巴克,你是爱我的。”巴克抑制住冲动,呜呜呜地叫着。

“驾!”在紧张的沉寂中,桑顿的喊声显得很尖厉。

巴克的身体甩向右侧,猛地一冲,它一百五十磅的体重突然被绷直的缰绳给扯住了。抖动了一下雪橇,滑板下面发出清脆的喀嚓声。

“咿!”桑顿又下达了命令。

巴克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动作,不过这次的方向是向左。喀嚓声变成了噼啪声,雪橇转向左面,滑板有些松了,并且向一侧吱吱地滑动了几寸。雪橇已经崩脱了冰面。人们紧张得忘记了呼吸,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好了,姆是!”

桑顿的命令就像枪响一样。巴克挺身向前,一个冲刺绷紧了缰绳。它整个的身体收拢着,浑身的力气全都使了出来。地面上紧贴着它宽阔的胸脯,向前方低低地压着脑袋,与此同时,脚爪疯狂地腾挪倒动,硬邦邦的雪地上硬给刨出两条平行的深沟。

雪橇在晃动,震颤着开始有点挪动了。巴克的一条腿打了一下滑,有人便啊呀了一声,接着,雪橇发出一连串抖动,向前一点一点地走,不过再也没有停下来。半寸……一寸……两寸……

人们松了一口气,又有了呼吸,巴克被跟在雪橇后面的桑顿简短而又热情的话鼓励着,当巴克接近那堆标志着一百码终点的柴火时,加油声顿时变成了一片狂热的欢呼。连马修森算在内,全都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帽子、手套满天飞,大家互相握手,也不管是谁,逢人便握,一个个激动得语无伦次。

巴克身边跪着桑顿,头靠着头,猛烈地摇动身子。急急忙忙赶过来的人听到桑顿在骂巴克,骂得长久而热烈,温柔而亲切。。

“我的天!”那个有钱人又惊呼起来。“先生,我出一千块买你的狗,……一千二百块,先生。”

桑顿立起身来,他溢满双眼的泪,顺着脸颊淌下来。“先生,”他对那个有钱人说,“不行,见你的鬼去吧。”

巴克用牙齿衔住桑顿的手,桑顿把巴克前后摇晃着。旁观的人仿佛明白了什么,几乎同时退了回去,知趣地不使他们受到打扰。

(节选自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时桑顿抱着巴克的头猛烈摇动,骂难听话,但在拉雪橇前,桑顿担心巴克不拉雪橇就不再打骂,而是跪在巴克身边,捧着巴克的头鼓励它。
B.对巴克拉雪橇过程的描写正侧结合,细致入微,扣人心弦,雪橇被冰冻说明想拉动雪橇非常困难,但机智的巴克采取灵活的战术拉动了雪橇。
C.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马修森,但他对情节发展和主题揭示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他语言和动作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他对巴克态度的转变。
D.小说先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巴克,然后直接描写巴克的肖像以及它尽全力为主人赢得赌注,表现出巴克的勇猛、坚韧、感恩和超强的能力。
2.小说中的约翰·桑顿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爱的回报,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021-07-17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