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6 题号:202480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去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并表示2021年联合国的主要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联盟。基于此,2020年 ,我国正式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对全球减排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据联合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人为排放即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为移除则是指人类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包括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集等。由于二氧化碳有不错的保温能力,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骤然变化而走向灭绝。

要消除碳排放对气候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此时“排放”就等于“没排放”,就实现了这个“0”,这也是碳中和的内涵。

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绿色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绿色消费需要从居民生活方式(企业运营模式(政府政策引导三个层面来突破。

(摘编自王一《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解放日报》2021年12月18日)

材料二:

近日,双流区金堂县等8个区(市)县与中兴通讯、德时代等企业集中签约,这批重大项目将推动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规模能级、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成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此次签约也是成都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成都瞄准重点产业细分领域,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升级。以“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以“加法”壮大绿色产业,成都久久为功。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70辆,成都也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百台以上规模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的城市。

数据显示,随着成都大力推广低碳出行和智慧停车,成都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已超过185万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蓉e行”平台累计申报私家车自愿停驶36.8万天,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整合停车场 2500个共享车位超50万个。

此外,随着成都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逐步超过90%,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摘编自《成都: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成都日报》2021年10月25日)

材料三:

实现碳中和,深圳怎么破局?葛兴安提出,深圳首先要大幅增加低碳电力,尽量利用工商业建筑室外空间来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同时,在工业领域要大力推动电气化,将使用化石能源的设备替换为电气设备,更多地使用电能,并深入开展工业节能工作。

在交通领域,葛兴安提出,要大力建设低碳公共交通系统,大力推广纯电电动车,适时推广氢能燃料电池车,同时要建设大规模的公共和私家充电设施,包括充电桩、加氢站等。此外,深圳还应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色植被,恢复和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能力。葛兴安还建议,要建立惠及全体市民的“碳普惠”机制,激励市民参与减排活动。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生态组专家陈荔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除了要通过节能减排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要着力发展碳捕获技术和增汇途径。深圳要大力发展海洋蓝碳产业,在双目标的实现上做出先行示范,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深圳方案”。

(摘编自《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深圳方案”》,《深圳特区报》2021年7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中和的目标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碳吸收、碳捕集,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从而达到二氧化碳的移除与排放相抵消。
B.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联盟,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这些措施的落实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意义重大。
C.成都的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对停车场及共享车位的整合意义巨大,缩短了汽车驾乘人员寻找停车位的时间,相应地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D.葛兴安认为,深圳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从能源入手,要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来大幅增加低碳电力,并在工业领域大力推动电气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不可逆转的环境灾难,导致地球上的多种生物走向灭绝。
B.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穿用度,人类的各项生活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二氧化碳。
C.成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以及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均居国内前列,这使成都二氧化碳年减排约2万吨,减排效果明显。
D.葛兴安和陈荔都认为,深圳要依托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增强海洋的碳汇能力,同时恢复和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
3.材料一提道:“绿色消费需要从居民生活方式、企业运营模式、政府政策引导三个层面来突破。”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成都的碳中和进程在这三个层面的体现。
【知识点】 新闻、通讯、访谈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如期开讲。本次太空授课在中国科技馆设置地面主课堂,在南宁、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航天员可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在授课中,航天员介绍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本次太空授课“硬件设施”有很大升级。天宫一号的内部活动空间只有约15立方米,而现在空间站仅核心舱就达50立方米,“教室”更加敞亮,也说明我国航天事业近年来的发展之快和进步之大。

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航天员可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柔性展示了中国航天实力。长达几十分钟跨越多半个地球的太空追踪技术,如果应用到军事领域,威慑性不容小觑,如果应用到导航领域,实用性有目共睹。简单说,太空授课投入高、周期长、回报慢,但只要坚持,我们所收获的要比现在的投入要多得多。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圆满完成》)

材料二:

太空授课最重要的意义当然是未来!为了技术的未来,为了中国航天的未来。在同学们心中播下航天梦的种子,便是意义所在。如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中不少人正上演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张舒琪就是其中一位。8年前,她从电视里看到太空授课,对航天的热爱一发不可收。今年,她成为一名空间站任务飞控试验队员,守护着天上的航天员英雄。

前不久,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他们研发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将收集外太空的波形数据,聆听宇宙八荒的声音。其创作灵感,正是来自8年前的那堂太空授课……

本次“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由航天领域的专家、教育专家及一线物理老师等组成,所呈现的授课内容,都是经过他们多次讨论论证精挑细选的,目的是接续“播种”,让孩子们拥抱未来。从世界范围看,太空教育已成为连接青少年学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桥梁,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广泛开展太空课堂项目。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太空授课播下的“种子”发芽了》)

材料三:

美国对航天科普的重视由来已久。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是航天人的使命所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制定太空授课计划。1986年1月28日,美国小学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走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计划为她的学生上一堂太空课,尽管“挑战者”号的失事让麦考利夫带着她的梦想逝去,但她的后继者、同为教师的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随“奋进”号航天飞机登上国际空间站,变国际空间站为课堂,是迄今唯一一位进行过太空授课的美国教师,圆了一代人的“太空授课”梦。

除了太空授课,其他航天科普也很丰富,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展品囊括了从莱特兄弟建造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到二战各式战斗机;从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舱到苏联“联盟”号飞船的整个人类航空航天史。这里没有“请勿触摸”“请勿拍照”的警示,有的是给予孩子们足够大的体验空间、足够多的动手操作项目。

(摘编自环球时报《美国学生的“太空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12月9日的太空授课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等神奇现象,重点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B.从15立方米,到50立方米,太空授课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升级,从侧面说明了我国航天事业近年来的进步。
C.本次“天宫课堂”采取了天地互动方式进行,航天员可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D.美国计划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太空授课,但受到“挑战者”号失事的影响,直到后来芭芭拉·摩根才完成了太空授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把长达几十分钟跨越多半个地球的太空追踪技术应用到军事或者是导航领域,将有利于实现该技术的转化利用。
B.“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的创作灵感来自大学生们八年前参与的太空授课,这是该装置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
C.“天宫课堂”授课活动离不开授课专家组中专家、老师们的默默付出,他们经过多次论证,确定了本次的授课内容。
D.在博物馆给予孩子们足够大的体验空间、足够多的动手操作项目,将有助于激发青少年投身航空航天事业的热情。
3.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为什么重视太空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2-02-18更新 | 4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材料一:

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 ,在周日19:30黄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节目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摘编自钟菡《〈国家宝藏〉很年轻!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解放日报》2017. 11.28)

材料二:

不久前的故宫“特展”,曾经万人争睹宋代青绿山水长卷《千里江山图》。即便是幸运的观众,也往往需要排队五个小时,才能看上匆匆五分钟,而电视片《国家宝藏》中,由“护宝人”画家冯海涛、非遗传人仇庆年和演员李晨演绎的《千里江山图》将你看不到的故事细细还原,一下子让国宝“活”了起来、“近” 了起来。浩荡图卷背后,隐藏着十八岁画家王希孟的拿云才华和生命迷踪,缥缈着“不会为君、什么都会”的宋徽宗对江山永固的一厢情愿,游移着媚上嫉贤、蠹食国运的佞臣蔡京才高品低的闪烁眼神……我们不但从山重水复的缝隙张望到先人背影,更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唯一传人仇庆年荒野寻石、陋室研磨,探索朱砂、石青、石黄等目迷五色、“千年不腐”的秘诀,还可见证中央美院的冯海涛经年累月、耐住寂寞,一重重上色复制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两种形式融合运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节目首次融合了综艺、纪录、戏剧多种艺术形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让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文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86 万余件文物,选哪三件参与节目?应该是那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结合体,更能传递出有益于当下的文化内涵。最终,我们选择了《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这三件文物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了华夏文明的宏大叙事。三件国宝站在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坚实基础上,分别从文化、艺术与物质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2017年12月7日、19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宝藏》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打破了传统的文化节目固有思路,敢于创新,采用了一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讲述方式。《国家宝藏》采用了情景剧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节目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文物有关的人物,向观众表现了他们对文物的情感与思考,才让这一节目更加打动人心。比如节目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除了让观众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难度以外,老人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的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虔诚和敬业。这让我想起曾让亿万人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因》,在展现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人的故事: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也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摘编自2017 年12月13日《广州日报》)

材料四: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的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带领下,研究者们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校孩子们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在博物馆中使用演员可能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工具。

研究者发现,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易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题消极和困难的方面。“根据学生们告诉我们的,似乎这种表演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演员们仿佛是在与朋友、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均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尽管这些表演鲜活有趣,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想维持这种表演,没有资金的帮助是难以为继的,因为戏剧表演日复一日,完全是博物馆自己在硬撑着。如今,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角色可能花掉的费用达4000欧元,这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的戏剧表演也面临困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表演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国文物报》 2005.4. 29)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国家宝藏》节目每期绑定一位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意图在于借助明星效应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对国宝的关注。
B.故宫博物院选取《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和石鼓参与节目,是因为它们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当中,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等价值最高。
C.《国家宝藏》在节目中请到了74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仇庆年现场演示古代绘画颜料的制作,并讲述独自去深山老林里寻找能作为颜料的矿石等故事,这比文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D.综合前三则材料可知,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属于一档具有“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形式”的带有创新表达意味的特殊记录片。
E.托尼·杰克森带领的研究者们通过对比研究证实了戏剧表演的效果,从而为英国博物馆教育的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3.《国家宝藏》是如何让原本高冷的文物“活起来”,被民众所了解、并打动民众的?请根据材料具体概括。
2020-03-22更新 | 1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具有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编自“新浪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都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工匠精神”。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提到我国制笔企业3000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局面。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仅仅是在技术上,而且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支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原文内容,针对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2022-10-26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