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庄子(约前369-前2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5 题号:20272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四章)(节选自《老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泾流:无阻的水流。②涘:岸。③河伯:河神。④若:海神的名字。⑤虚:同“墟”。⑥尾闾:泄海水之所。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者不长                    矜:夸耀
B.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
C.我尝闻仲尼之闻             少:缺少
D.于时也                           笃:限制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
B.《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
C.《秋水》写了河神小却自以为大,海神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事物认知的相对性,批驳了河神在自满后不能自我反省,反而沾沾自喜。
D.《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的,宣扬了庄子的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北海若则是庄子自己的化身。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老子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
B.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他一生贫困,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精神自由。
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报任安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宠命优渥                                        优渥:优厚
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借指监狱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盘旋而上的大风
D.愿无善,无施劳                           伐:讨伐,征伐
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3.下列对文段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中作者列举自己在伪朝做官的事实,说明自己本来就想做官,并不在乎个人的名节,不应朝廷的征召,只是祖母病重,没有别的非分之想。
B.《报任安书》节选文段作者首先申明,他之所以不死,并不是顾念父母妻子,而是缺少就死的勇气,且著书立说的终生大业还未完成。
C.《逍遥游》中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为寓言故事蒙上一种神秘的气氛,同时阐明鹏鸟是“有所待”不自由的。
D.孔子的志向是愿天下人都各得其所。天下之人各有不同,根据人们愿望的不同,给予他们合乎道理的关怀,这就是我的志向。这不是两个学生所能比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017-12-15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足者存,吾是以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

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节选自《庄子·德充符》)


【注】①兀者:断去脚趾的人。②蕲:通“祈”,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B.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C.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D.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名词活用作状语,在里面
②自者也                                               贼:伤害
③足以四海                                        保:安定
④犹有足者存                                        尊:尊崇
⑤吾是以全之也。                                 务:致力于
⑥而况全德之人                                 全德之人:道德上完美无缺的人
A.②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⑥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人突然看到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甲文中孟子一方面认为发端仁义礼智的“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同时也强调后天培养的作用,即“四端”需要“扩而充之”。
C.被砍去脚趾的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受到孔子教诲,无趾感慨孔子和心目中无所不包的“天地”形象差不多了。
D.叔山无趾认为自己因不识事理、轻率对待自身而失掉脚趾,但道德修养比保有双脚更为可贵,自己要竭力保全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
5.文本二中孔子所说的叔山无趾“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的行为是否属于孟子所说的有“羞恶之心”的表现?为什么?
2022-10-24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鹛。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发怒
B.则其大舟也无力             负:负载
C.置杯焉则                       胶:粘住不动
D.而后乃今                    图:图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鲲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背负青天而莫天阏者
B.置杯焉则胶,水浅舟大也                 我决起飞,抢榆枋
C.而后今培风                                   今其智反不能及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2020-02-08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