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当代 > 茹志鹃(1925-1998)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057843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

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19583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篇将战争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佳作,对战争的描写用笔俭省,而对通讯员、新媳妇则不惜笔墨,从中我们能体会作者的审美感受。
B.“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英勇的举动感动,并为他的牺牲而痛心。
C.小说中有不少意蕴丰富的意象,如“百合花”,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小通讯员和年轻媳妇的质朴与纯洁。
D.《百合花》中的英雄人物——小通讯员,是一位“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有惊天动地的救人壮举,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员,却在残酷战争中成长为一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形象真实、立体、丰满。
C.小说中描写的中秋的温馨场面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员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抒情性。
3.选文中的小通讯员是个怎样的人?请指出他的形象特点并举例简要分析。
4.文中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

②“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

③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

④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⑤“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

⑥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的跳起身,磕磕绊绊的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⑦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⑧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⑨“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对于“馒头”、“野菊花”和“布片”这几处细节的描写,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馒头”这一细节前后呼应,展现了作者构思行文上的精巧笔法,更是为了点明战斗生活艰苦,战士们英勇奋战的精神。
B.“馒头”是通讯员送给“我”的,展现了通讯员体贴善良的性格特点,而他后面又牺牲了,令人产生物在人亡的痛心感。
C.通讯员枪筒子里不仅有树枝,后又放入野菊花,既表现了通讯员热爱生活的可爱形象,也表现出其忧郁一扫的快乐心情。
D.通讯员肩头飘扬的“布片”是他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撕破那一刻,表现了他的紧张,缝补那一刻表现新媳妇的庄严虔敬。
2.本篇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意蕴丰富独具匠心,以下对于标题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是新媳妇新婚被子上所绣的图案,此图和此被是文章穿针引线的线索。
B.文章围绕百合花被子相关故事情节展开,“百合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百合花”象征着融洽和谐、共同奋斗的军民情,象征着淳朴真挚的人性美。
D.“百合花”象征通讯员、新媳妇和“我”身上乐于奉献、满怀革命热情高贵品质。
3.请分析上文划线句“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中的新媳妇该行为背后的心理。
4.上中图书馆向全校同学推荐优秀革命文学作品,《百合花》是其中之一,请替图书馆拟一份推荐词,至少从两个方面陈述你推荐该小说的理由。
2023-10-13更新 | 2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根据《百合花》完成下列题目。
1.课文《百合花》以象征纯洁感情的“百合花”为题目,有什么寓意?结尾对“百合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本《百合花》,请分析“我”眼中的小通讯员是怎样一个人呢?那“我”眼中的新媳妇呢?
2019-10-22更新 | 10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静静的产院(节选)

茹志鹃

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锅里的水嘶嘶地响了,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就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生,就像在镇上,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产妇躺在洁白的产床上,躺在雪亮的灯光下……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现在她害喜(指妇女怀孕初期种种感觉不舒适的反应),回家休息去了。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

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产妇等小孩一落地,就躺在床上,不要她动一动了,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打电话请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

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

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

(有删改)

文本二:

作为小说来说,最基本的美学特征就是它的叙事性,也就是写作者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其他某种顺序来进行有策略性的叙事。因此,这决定了构成小说文本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叙述者,即是说,究竟是谁在对我们讲述这个故事。这个讲述者有时候是作家本人,而有时候却是他创造出来的某个人。这个讲述者是陈述故事的行为主体,又或者称之为声音或讲话者。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视角,是根据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即是说它确定了故事的来源与方向,表明了是从谁的角度在看故事,观察故事。

一般而言,小说中的作者都会在作品中为自己设计一个形象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因此,对于叙述者的考量也可以视为对现实中作者的考量,分析叙述者的形象和姿态也应该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当时的现实生活以及在现实生活里的作者。显然,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视角,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技巧问题了,还包括叙述者的文化立场和情感指向,甚至包括价值标准。

常规而言,我们可以将小说的叙事角度分为全知全能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三大类型。全知全能叙事的讲述者就好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一样,他可以知道所有已经发生的时间,并且可以将所有的事件全面地叙述出来。这也是在传统小说中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式。因此,在全知全能叙事中通常会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然而在茹志鹃的《静静的产房》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叙事方式。虽然在她的故事里也采用了通常的第三人称叙事。但却并非是全知全能叙事。这种叙事方式,美国文学批评家W.C.布斯将这种叙事称之为第三人称意识中心叙事:叙述者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但把自己局限于故事里的某个人物的经历、思想和情绪中,或把自己的观点局限于数量极为有限的人物身上。

这样的叙事视角在十七年小说中并不多见,茹志鹃应该说是在那一时期中为数不多的采用这样的视角进行写作的作家。在十七年的中短篇小说中,茹志娟以深刻揭示普通小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享誉文坛。在这些故事中作者塑造起来的静兰、谭婶婶等人物担任了双重身份:他们不光是故事的主角,是作者描写的重点,同时也是故事的视角人物——叙述者,除了他的所见所闻之外,对于他本身的心理活动描写也是作者写作的重点所在,也是小说文本中最精华的一部分。

(摘编自张旻昉《从第三人称意识中心叙事方式谈茹志鹃的〈静静的产院〉》)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既指幽静的新生儿降生的地方。也喻指新事物、新思想悄悄诞生的地方,同时也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表现了时代潮流、生活发展对人所造成的冲击。
B.文本一开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乡村的“产院”,渲染了宁静的气氛,也烘托出主人公此刻正陶醉在自己的事业已有成就之中的心理。
C.谭婶婶是一位纯朴善良、性格内向的妇女,但她满足现状,思想保守,不愿做出改变,对新生事物缺乏热情。作者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深刻地批判。
D.荷妹是一个聪明灵巧又勤劳的姑娘。她来到产院后的一系列语言和行为,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想改善产院的用水卫生条件的急切、热情和果敢。
2.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采用线状结构,主要按时间顺序将零星的生活片段和人物复杂的情绪串联起来,中间简要插入谭婶婶在产院的工作情况及谭婶婶与荷妹妈妈的关系,结构简单而严谨。
B.文本一主要通过谭婶婶与荷妹在医院见面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介绍医院的情况、接生的情况以及围绕“在哪里洗手”的问题进行交流,这样的设计使情节紧凑,故事推进节奏快。
C.文本一以小见大,将人物置于日常工作环境中,置于工作伙伴的关系中,并不激化人物间的矛盾,而着力展示人物内心矛盾斗争的图景,从中表现时代发展的主题。
D.文本一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十分细腻、生动,在跟荷妹交流的过程中,谭婶婶心理上经历了“非常自豪”“感到疑惑”“生气不快”“坚决反对”等四个不同的阶段。
3.文本一的结尾非常巧妙,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4.同为茹志娟的作品,同为限制叙事,《百合花》和文本一在叙述者的安排上各具特色,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023-11-18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