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6 题号:208273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材料二

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

(节选自《说苑·指武》)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于是A发B巨桥之粟C散鹿台之财D以与士民E黜其战F车而不乘G弛其甲H兵而弗用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主:指写有死者名号的木制神位,又称牌位,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内容。
B.适:“恰当”,和《屈原列传》“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的“适”不同。
C.有道:根据下文的“则无胜之道矣”可以推测,它在文中指的是“有办法”。
D.信:意为“确实”,与《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中的“信”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伐纣临行之时,面对伯夷、叔齐的质疑和阻挠,姜太公非但没有怪罪,还称赞其为“义人”,亲自扶着他们离开,体现了恢弘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
B.伯夷、叔齐坚守内心的道德高地,不为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虽晚年穷困潦倒,最终饿死首阳山,令人唏嘘,但他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足以光耀千古。
C.姜子牙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百姓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拥戴,便能所向披靡。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
D.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殷人,然后将纣王从诸侯那里搜刮的玉器、钱财和美女悉数奉还,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诚心归附。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2)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与周公对武王伐纣这件事的不同立场及其依据。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曰:虞夏以来,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待农而食之,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民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所验邪?

农工商虞,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隶,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教民种树畜养,所以养生送终之具,不皆育。《管子》云:“古之四民不杂处。”士相与言仁义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稻于田野,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故民有耻且敬,贵义而贱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严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礼法堕其流至乎士庶人莫不离制而弃本,稼穑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货有余。至桓文后,礼义大坏,上下相冒,嗜欲不制,借差亡极。于是商通难得之货,工作亡用之器,士设反道之行,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上争王者之利,下佃齐民之业,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货殖传》)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王处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及周A室衰B礼法C堕D其流E至乎F士庶人G莫不离H制而弃本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意为穷尽、尽享,与前文“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中的“极”意思相同。
B.虞,指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鸟兽、畋牧的官职,有山虞、泽虞之分。
C.靡,指没有,与蒲松龄《促织》中“探石发穴,靡计不施”的“靡”意思不同。
D.货殖,两则材料中均指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的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物质享受与财富追求是人的本性,统治者要顺其自然,以利引导,不与民争利。
B.班固认为,夏商周各阶层安居乐业、寡欲不争,统治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最终不严而治。
C.司马迁看来,各行各业之人凭本事努力工作以满足欲望,这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合乎规律。
D.班固看来,士农工商追求世俗所好而获取社会财富,对上可为王者争利,对下可助平民齐家。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2)昔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皂隶,各有差品,然后上下序而民志定。
5.对积累财富与遵守礼义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和班固的看法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3-09-04更新 | 3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向,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玉。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诧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安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贪嗜于财。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B.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C.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D.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长公主:汉代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姊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历代相沿。
B.跸: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行列。古代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
C.拜:在古代可以属于职官文化的内容之一,通常指晋升官职,如“拜安国为梁内史”。
D.肉祖;脱去上衣,露出肢休。古人在降服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孝王和景帝是同胞兄弟,窦太后很宠爱梁王,允许他有自己推举国相和郡守人选的权力。他进出、游乐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了人臣的本分。
B.韩安国明于事理,善于剖析,他通过太后,终于化解了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嫌隙。
C.在吴、楚、齐、赵等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统率军队抵御叛军,阻止了叛军西进,为朝廷立下功勋。
D.韩安国有大韬略,有才智,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士人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扦吴兵于东界。
(2)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向,惟梁最亲为艰难。
2020-03-25更新 | 7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之。”项王许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B.项伯杀人,臣                                活:存活
C.不如因善                                      遇:对待
D.旦日士卒                                          飨:犒劳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良曰:“长臣”
B.私见张良,具告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D.击破沛公军                                        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C.良曰:“长于臣。”
D.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2020-02-04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