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魏征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9 题号:213582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资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①隐太子:指李建成。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B.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C.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D.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蚤从征言”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蚤”字含义相同。
B.“封钜鹿县男 ”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封”字含义不同。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与“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两句中“下”字含义不同。
D.“不言而化”与“自言身化促织”(《促织》)两句中“化”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经历坎坷。他年幼命途多舛,处境悲凉。曾先后受任于元宝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和李世民。
B.魏征正直敢言。当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责备魏征令他们兄弟相争时,魏征却直言若太子听从自己的建议,便不会有杀身之祸。
C.魏征尽忠职守。他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积极进谏,共上奏二百多条奏章,全都切中事理并合乎太宗心意。
D.魏征胸怀社稷。他以隋朝灭亡的教训劝谏太宗知足节用;他劝谏太宗“十思”,并为其描绘了治国理政的美好图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
(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及践祚,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上每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又尝曰:“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B.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C.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D.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五经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休沐指休息沐浴。古时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故王勃有“十旬休假”之句。
C.可汗是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宋元后简称汗。
D.洛阳是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南省,因位于洛水(今河南洛河)之南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彭才兼文武,奠定仕途基础。他性情刚毅,善于骑射,有行军打仗的才能,又能理解古代经书要旨。北周时已经入仕,到了隋代更受重用。
B.崔彭足智多谋,顺利完成使命。隋高祖担任北周丞相时,担心陈王作乱,派遣崔彭征召陈王入朝。崔彭巧设计策,兵不血刃,一举擒获了陈王。
C.崔彭性情谨慎,极被高祖看重。他长期主管宫中值宿警卫之事,只要轮到当值,必定整日端坐,面无倦容。高祖非常放心,常因此而称许他。
D.崔彭为官廉正,尽心辅佐朝廷。他趁讲解《周礼》《尚书》之机,劝导君臣居安思危,警惕谨慎。他居官廉洁,炀帝因此赏赐给他五百匹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2)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
5.崔彭一箭射中武德殿梁上之鸽,皇帝为什么“大悦,赐钱一万”?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2021-01-02更新 | 1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①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迁安固太守。

(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②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注释:①髫龀(tiáo chèn):幼年,幼童。②蜀公:指尉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安固太守。                                   寻:不久。
B.仲文军次蓼堤,梁郡七里                  去:距离。
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道而进     倍:通“北”,背向。
D.金乡人谓为然,皆喜                         信:真实。
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D.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
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
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2019-11-29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绰身长八尺,姿仪甚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草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谓人曰:“虞郎之文,无以也!”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学士,奉诏与虞世南、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以籓邸左右,加宣惠尉。迁著作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盼隆洽。从征辽东,帝舍临海顿,见大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于海上。以渡辽功,授建节尉。

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人也。”帝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为贵倨,虚襟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绰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之。及玄感败后,籍没其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曰:“玄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治其事,绰曰:“羁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且末。绰至长安而亡,吏逮之急,于是潜渡江,变姓名,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大德舍之。岁余,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时年五十四。所有词赋,并行于世。

大德为令,诛翦群盗,甚得民和。与绰俱为使者所执,其妻泣曰:“每谏君无匿学士,今日之事,岂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会有诏,死罪得以击贼自效。信安吏民诣使者叩头曰:“辛君人命所悬,辛君若去,亦无信安矣。”使者留之以讨贼。帝怒,斩使者,大德获全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以                       尚:超过。
B.命有司于海上。          勒:整理。
C.                           颔:点头(赞同)。
D.帝甚                       衔: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虞绰为自己与杨玄感的关系向皇上作了解释,但皇上还是怒气不消,要把他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B.虞绰恃才傲物和师心自用的个性,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他最后逃亡和被斩的结局都与此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C.虞绰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文采出众,得到许多人的赏识;但因性格上的原因,始终得不到皇上的重用。
D.虞绰不仅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还连累到了力图拯救他的信安令天水辛大德,使辛大德差点丢了性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两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
(1)绰所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2)我本图脱长者,反为人告之,吾罪也。当死以谢绰。
2017-12-04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