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勃(650-67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21498126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释】①北梁:《楚辞·九怀》中有“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西候”“北梁”两个典故,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两句都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尾联写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知识点】 王勃(650-675) 赠友送别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歌舞升平。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D.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E.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过于抑郁消沉。
2.本诗的第三四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广受后世称道,请从抒情方法或炼字的角度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17-10-24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圣泉宴

王勃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与朋友们敞开衣襟,艰苦攀登,终于抵达山顶俯瞰春泉。
B.颈联运用“垂叶”“落花”意象,营造出淡淡伤感的氛围。
C.尾联写宴会上朋友们相处融洽、兴致高涨,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D.这首诗极具初唐气息,呈现出了自然流畅、气势宏伟的风格。
2.结合颔联内容简要分析“熏”“韵”两字的表达效果。
2021-10-17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 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02-27更新 | 1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