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21605728

阅读下列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曲折,此处指费心。②伊吕,指辅佐成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吕尚,二人都是开国名臣。③萧曹,指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都是开国功臣。
1.以题材论,这首诗和《蜀相》都是_____诗。“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与《蜀相》中“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2.这首诗虽以议论为主,但情感的表达极具感染力,请结合中间两联加以赏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咏史怀古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吟(节选)

李白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于不乘黄鹤便不能远行的“仙人”,诗人李白更愿意成为一名“海客”。
B.李诗将屈原辞赋比作日月,将楚王台榭比作山丘,赞颂了二者长久的生命力。
C.从杜诗前四句可知,诗人于兵荒马乱之时离开蜀地前往潇湘地区,实属无奈。
D.杜诗最后两句故作反语,看似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实则是对“大臣”的讽刺。
2.两位诗人“随白鸥”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3-11更新 | 4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古代诗歌阅读。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颔联中“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
(2)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月夜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昭君不惯胡沙远                    ②但暗忆江南江北
③想珮环月夜归来                    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3)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
2022-01-01更新 | 13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
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
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誉之情,也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本诗为五言律诗,用韵工整。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用典和想象的手法运用为诗歌增色不少。全诗情感基调压抑低沉,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2.本诗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有人认为杜甫《登岳阳楼》的思想境界远远超越本诗,试结合诗句举一个例子,并作分析。
2021-06-01更新 | 4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